早朝类似后世企业高层的碰头会,大多数国政其实都是通过批阅奏章处理的,上朝主要是讨论施政的大方向和制定大框架,或者协调需各府署合力处理的某些国政。
大汉现下没甚么大天灾,最近倒是有,还被擒拿了十余为朝臣,然而群臣皆想明哲保身,不愿掺和进去,故而还真没甚么要事非得在朝堂上请陛下圣裁。
“陛下,恕老臣多问一句,出巡之时,这国政该如何处置?”
丞相袁盎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总理百政,还是忠于职守的出列询问道。
刘彻出言道:“太上皇会临朝视政,诸位爱卿皆如往常般奏事治政即可。”
群臣闻言,皆是愣怔,听陛下这意思,貌似此番出巡不打算带他们随行啊。
袁盎亦颇是讶异道:“陛下,莫非此番出巡不带百官随行?”
“朕何曾说过要带上诸位爱卿?”
刘彻故作讶异之色,出言打趣道:“此番巡狩带的细柳营,中垒营,郎卫皆是精锐铁骑,还需备马换乘,一路疾驰,诸位爱卿多是上了年岁,还是好生留在京城,免得在途中有个头疼脑热,也寻不到良医诊治。”
朝臣们皆是面色讪讪,陛下这话明摆着就是嫌他们碍事。
大行令窦浚更是默然不语,盖因看过那匈奴国书的大行府属官和前来呈递国书的匈奴使臣皆已被圈禁,他这大行令也被下了封口令。
满殿群臣现下还被蒙在鼓里,他自得沉默是金,免得惹怒皇帝陛下。
太尉李广则是离席出列,躬身道:“陛下,那微臣是否需随行护驾?”
刘彻微是扬眉,李广统率细柳营多年,长此以往可不是甚么好事。
“朕将于八月中旬离京北巡,烦劳太尉先行前往朔方,云中和上谷,在这三大边郡提前筹备诸般事宜,待朕巡视。”
刘彻沉吟片刻,复又道:“待下朝后,太尉且随朕去宣室另行详谈此事。”
李广忙是应诺,又是略显迟疑道:“陛下若要带细柳营出巡,那该骑营的仆射将官该选何人出任?”
自西征返京后,李广这太尉就不宜再出任骑营仆射,故细柳仆射是空缺的,皇帝刘彻没有拔擢将官补任,群臣也不敢出言举荐。
历代帝皇最怕兵权旁落,尤是三万细柳这支身经百战的精锐骑营,乃是汉军精锐中精锐,各大世家虽多有觊觎,但尚不至利欲熏心到触犯皇帝的忌讳,堂而皇之的争夺统率权。
有些事,皇帝不发话,臣子们是绝不能轻举妄动的。
刘彻缓声道:“就着平曲候公孙昆邪出任细柳校尉吧。”
李广稍是愣怔,却也没出言反对,躬身应诺便是趋步退回列席,缓缓落座。
朝臣们却心念骤转,皆觉陛下怕不是要继续大力扶持公孙氏,让其在军中的势力可与李氏和秦氏抗衡。
公孙昆邪乃是安夷将军公孙的兄长,卫尉公孙贺的阿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