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又如何,总有告老致仕之日,除了少府卿和太仆卿这等近乎皇帝家臣的官位,旁的公卿之位是不可能由某个世家代代承袭的。
非但群臣不乐见,皇帝更是不可能允许出现这种情形,免得出现擅权独大的世家。
太尉李广虽是莽夫,但好歹在外领兵多年,深知皇帝最忌讳兵权旁落。
他近年因屡立大功,得封列候,位列三公,长子李当户又出任城卫军的中营都尉。
李家在军中的威望和势力都太大,长此以往绝非好事。
先前李广之所以入宫面圣,用他西征的军功为毓瑶换得乡君的爵位,自也有着旁的心思。
功劳太大,封无可封的道理,他是懂的,其实大多数将领都懂,全看个人能否放得下对权势的执念,求得善终,并为子孙铺出坦途。
骠骑将军秦勇告老致仕,可不就因秦氏在军中势大么?
秦勇若不辞官,他的子孙非但无法被陛下重用,甚至待得陛下耐心耗尽,只怕更要痛下狠手,清洗秦氏的军中势力。
现下郅都出任骠骑将军,李广为太尉,可分兵权。李广的次子李椒和幼子李敢又年岁尚浅,没有得任校营仆射,他倒还不需急着告老致仕。
只是这军功可不能再争了,非但他李广不能争,李当户也暂时不能去争。
念及至此,李广忙是出言附和道:“陛下,臣也觉宣曲骑营足以平定南越,同时亦能以实战练兵,端是一举两得。”
太尉府属官的职守本就是辅理军政要务,此时见得自家上官出言,亦是纷纷附议。
高居御座的刘彻颌首淡笑,颇是满意李广的知情识趣,若他出言请战,刘彻虽不至心生猜忌,但日后绝不会再太过倚重李氏父子了。
愚蠢,才是最大的罪过!
嗯……自家那莽头莽脑的蠢婆娘例外。
刘彻环视殿内群臣,缓声道:“既是如此,待得明岁开春,便发宣曲大营的三万骑兵挥师南越,至于主帅人选,待朕细细思量,再做定夺,如何?”
“陛下仁德!陛下圣明!”
朝臣们皆是齐声高呼道,他们已看出陛下早拿定主意,这领兵主帅也必已有属意的人选。
若是有人不识趣的想举荐自家子弟,反倒会惹得陛下不悦,怕是此番出征就没他所属世家甚么事了。
这等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蠢事,老狐狸们才不会做。
于是乎,大汉朝堂和谐依旧,皇帝还是如过往般仁德贤明,朝臣们亦是如过往般忠君为国。
太寿宫的采蓉殿内,气氛却颇是不好。
王杏目圆瞪,满脸不悦之色,拍着桌案上的大摞名帖,恼怒道:“为娘也懒得管你二人何时再度出征,总之这正妃今日是选也得选,不选也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