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花样年华的少女,只在乌孙生活了五年,任由蛮王祖孙轮番糟践,未满二十便是香消玉殒,只留下一曲哀怨的歌谣: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王延;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刘细君羞愤交加,忧思成疾,终是身化黄鹄,魂归故土。
汉武帝却仍未罢手,再将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封为公主,嫁给军须靡为王,以此继续拉拢乌孙国。岂料军须靡仍是学着祖父猎骄靡般,亦迎娶匈奴王女为左夫人,解忧公主又是相当于妾室的右夫人。
军须靡死后,解忧公主二嫁其弟翁归靡,生有五个子女;三嫁给匈奴公主之子泥靡,生了一个儿子。
若非解忧公主志向坚定,懂得忍辱负重,早特么被折腾死了!
这特么叫甚么事?
狗屁的千古一帝!
刘彻不是史上的汉武帝,做不来这等下作事,别提甚么为国牺牲的民族大义,让女人用身体换来的社稷昌盛,想想都恶心!
刘彻不知后世华夏的砖家叫兽们为何要称颂这种和亲政策,敢情送去让蛮夷糟践的不是他们的女儿,甚或他们中的大多数就是愿意卖女求荣的下作之人。
即便打不过游牧民族,无非战死沙场,大汉男儿还能彻底死绝么?
谈甚么为国为民,无非就是上位者的借口,只是想保住自身的权势罢了。
秦虽二世而亡,但因其不与蛮夷和亲,倒是撑起华夏血性的脊梁。
后世的李唐皇族本就有蛮夷骨血,和亲倒还有话说,煌煌大汉和个毛的亲啊!
何况乌孙不是彪悍骁勇的匈奴,连分裂后的月氏人都打不过,与他们和亲作甚?
总之在刘彻看来,史上的汉武帝脑袋里就是有屎,好大喜功,死要面子,也无怪他死前要下诏罪己。
刘彻缓缓起身,行至御案之前,俯视殿内群臣,冷声道:“诏令太尉李广和虎贲校尉马屿,着其领三万细柳并两万虎贲,前往西域与安西将军秦立及卑禾候瓦素各会师,北上征讨乌孙国。
诏令安夷将军公孙,率胡骑沿途护送帝国物流车马,西出河西走廊,向征西诸军输送粮草军械。
朕倒要看看,我大汉十三万精锐铁骑,能否踏平乌孙国!
通令征西诸军,攻入乌孙国后,献城者,全城百姓押为战奴,驱赶至下座城池,逼其攻城!
不出城投降者,城破后,屠绝!”
群臣闻言,皆是脊背冒汗,晓得自家皇帝此番是动了真怒,否则也不会堂而皇之的下达这等有悖仁君之道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