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预防针

七零妇产圣手 金面佛 2193 字 9个月前

余秋头痛,坚持要一人一针:“有没有生病,不是靠自己的个人感觉来判断的。潜伏期的人也可以传播疾病。”

然而一人一针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即使杨树湾小学只有三个年级,每个班级也只有四十多位学生,那也是一百来号人。

再加上已经辍学的十五岁以下的孩子跟学龄前儿童,这个数字直接要突破四百大关了。

如此多的注射器,别说是小小的杨树湾了,整个红星卫生院都没有。

现在卫生院给人打针也是重复利用针管的,只在用完之后用蒸馏水清洗一下针筒,然后再换个针头。

余秋在心中哀嚎,院感会疯的,山崩海啸地疯掉。

可是目前就这条件,纵然余秋厚着脸皮去卫生院化缘,百宝使尽地求爷爷告奶奶,最终也只得到了八只注射器跟十八根针头。

这还是卫生院的那位小急诊医生积极帮忙奔走的结果。因为他认为余秋的想法很对。

余秋没办法,只能每次只给十个孩子打预防针,然后借用杨树湾小学校长家的锅炉,煮好了之后用纱布包着,再度上锅蒸。

蒸馏水也是余秋从卫生院顺来的,不然叫她再自制的话,说不定她一个月都打不完这些孩子的预防针。

饶是如此,她跟宝珍从天蒙蒙亮上人家门开始打预防针,忙到夜深人静,家家户户都紧闭大门睡觉,大宝都病愈出院了,她们也还没打完全大队孩子的预防针。

卫生院的丁大夫下村里头采草药的时候,问了接种的进度,忍不住委婉地催促了一句:“还是要抓紧啊。这一针打完过个再打第二针才能真正起效。你们这个速度,孩子等不到打针就生病怎么办?”

余秋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让她一根针打完全村,她无论如何也不会做的。

“那你就抓大放小。”丁大夫敦敦善诱,“你看你手上现在是不是有二十五个针头?那你就一次性打完二十个人。你听我说完,咱们打预防针是皮下注射对不对?并不往回抽血。你看看这个针头的长度,你觉得孩子□□进入针筒的概率有多大?”

余秋抿抿嘴巴:“可是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概率,落到哪个孩子头上,那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啊。”

明明知道是错误的,却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这跟她的职业道德相悖左。

“也不是不消毒针筒,你用开水烫完了,再用蒸馏水刷一遍就行了。”丁大夫语重心长,“两权相害取其轻。孩子要是得了大脑炎,搞不好会没命的啊。”

余秋觉得自己堕落了,因为她居然被丁大夫说服了,采取这种打折的消毒方式。

等下次吧,等下次时间充裕的时候,她再慢慢按照她的理念实践。什么都缺的时代,真是叫人犯愁啊。

照着这个法子来,她们的预防接种速度果然快了很多。丁医生背着筐草药下山去大柳树底下坐船的时候,她们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工作,只剩下村里头的大孩子要接种了。

这些孩子没有继续上学后,就跟着大人下田干活去了。一来各个生产队干活的地点是分散开来的,不太好找,二来余秋也不放心给这些在大太阳底下干了半天活的孩子打针。他们接种完之后绝对不会休息,而是直接再回地里头干活,有的还要泡在冷水中。

所以余秋将他们的接种计划排到了傍晚,也就是杨树湾小学继续教育课堂进行的时候。

虽然杨树湾直到六七年前才正儿八经地有小学,多年来,村里头不少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这丝毫不能打消杨树湾人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

自从田雨办起这个小课堂开始,村里头没有继续上学的孩子几乎雷打不动地固定出现在学校。

听说有人想逃课来着,毕竟并非所有人都热爱学习,结果被爹妈直接拽着耳朵又拎回了学校。

当家长的人对女先生放话,尽管打,只要孩子不听话,直接打,不用商量。

余秋看看比田雨个子还高的学生,只能摇头叹气。

她跟宝珍去学校打预防针,自然不能影响课堂纪律。

田雨在讲台上上课,他们就把学生一个个叫到教室后头,然后打预防针。

班里多了医生打针,学生们的注意力难免受到影响。十来岁大的孩子,频频回头往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