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吐蕃将精力都放在与夏朝的战争中,在西域他们并没有多少驻军,更谈不上控制了。而西域诸国本就不想被吐蕃绑在战车上去打这一场战争,要是吐蕃能赢还好,要是他们输了,西域各国也要跟着倒霉。无论是吐蕃还是夏朝,都不是一盘散沙的西域各国能够对抗的。
他们可还清楚的记得,薛延陀、高昌等四国联军是如何败在夏朝手中的,他们又是什么下场?
若是夏朝赢了,固然以他们的国力在短时间内无法对吐蕃用兵,可收拾几个西域国家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
既然被强行绑上了吐蕃的战车,那对西域各国来说,他们还是希望吐蕃能够获得最后胜利的,但同时他们也在打着跟夏朝结盟的主意,只有两边讨好,他们才能在这两大强国之间生存下来。
因此,当轩辕纪一行抵达的时候,这些西域国家的国王们纷纷拿出盛情招待,并严令上下不得将夏朝使团到达的事情透露出去,免得引来吐蕃人的进攻。对轩辕纪提出的联兵一事,国王们则都迟疑着。
轩辕纪按照与霍云之前商量的,尽量不要在一国耽误太长时间,在语态上也要显得居高临下,免得让这些墙头草以为夏朝是在跟他们好好商量,这只会让他们轻视了夏朝。
总的来说,这些国王的态度并没有出乎轩辕纪和霍云的预料,在没有得到明确答复时,轩辕纪总会丢下一句:“看来贵国还给自己留有第二条路。当然,对此我国表示理解。但也请国王明白一点,本使此来是来给贵国一个机会的,还请国王考虑清楚,告辞!”
如果可以,这些国王每一个都想把这个傲慢的家伙扔进吐蕃的军营里去,竟然在他们面前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他以为自己是谁啊?!
但真要这么干,他们却谁也不敢。轩辕纪的话虚实难辨,为了自己的国家和王座考虑,国王们还是频繁的派出探马去戎山探听战况,同时暗中在国内聚集军队和粮草,打算等着前方的最后结果,无论是哪一方获胜他们都要出兵,而且都很好解释。
这些都在轩辕纪和霍云的意料之内,当戎山的战事进行到最后阶段时,轩辕纪正在这趟西域之旅的倒数第三个国家——乌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