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他们两个的一致表态,将领们也不能再说什么。知道有些人心里会有意见,因此云协在结束会议之后便写了一份新的奏折,命人马上快马加鞭送去洛京,现在的战事就像这份奏折一样刻不容缓。
只是因为前面几份奏折的石沉大海,这让云协自己也心里没数,他现在只能尽力而为……
翌日,吐蕃大军还是准时到来,尽管夏军士兵都非常疲惫了,却依旧在咬牙坚持着,只要吐蕃军一开始进攻,夏军士兵就用坚决的态度进行反击。
从之前的战事中就表明,壁垒再坚固也终究不是城墙,吐蕃军进攻的难度也没有那么大,因此通常都是几轮冲击之后,吐蕃军便能登上壁垒与夏军进行肉搏。不过,吐蕃军依旧以仆从军发起进攻,这些军队士气低落,经过多日来的死伤,他们更是斗志全无,夏军要抵挡他们相对容易一些。
可能吐蕃军现在还不知道,其实已经到了他们主力出击的时候,仆从军的战斗力发挥到了极限,继续下去他们很快会全军覆没。但也许吐蕃军根本不把这些士兵的死活放在心上,说白了这些炮灰死了便死了,只要他们的死亡能够为吐蕃军换取胜利,他们死多少吐蕃也不会放在心上。
而且,即便这些士兵全军覆没,吐蕃还能从那些西域国家调来更多的仆从军,噶禄多也是才反应过来,跟夏军战斗不是非要吐蕃军不可的,用这些不值一提的仆从军去消耗夏军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可怜这些仆从军为这场本不属于他们的战争而死伤惨重,并且得不到吐蕃重视,而夏军则要与这些本不是敌人的敌人进行厮杀,即便这场战争结束,对他们双方来说其实一点好处也没有。
仆从军也并非都是傻子,他们知道吐蕃军想干什么,他们又何尝想跟夏军作战,只是碍于身后顶着吐蕃军的刀枪,自己的国家也处在吐蕃的掌控之中不得不为。可这也大大影响到了他们的战斗力。
换来的结果就是,即便打上壁垒,夏军只要稍一反扑,仆从军们就会溃退,这也是为什么吐蕃军强攻了十天,戎山山口也没有陷落的原因之一。
吐蕃军对进展缓慢非常气恼,他们甚至怀疑是不是仆从军和夏军私下里达成了什么协议,故意打打停停就是做个样子。于是,吐蕃军向仆从军内部安插了很多军官和士兵,当然不是为了让他们打仗的,而是让他们监视和打探仆从军内部消息的。
凡是有风吹草动,吐蕃军就会行动起来,将涉事者抓起来审问、拷打,为了更好的控制仆从军,吐蕃军又设立了许多几乎严苛的军律,几乎是将仆从军们完全禁锢了起来。又抱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心理,对仆从军上下进行清洗……这一系列的清洗,让本就不稳定的仆从军内部更是人心惶惶、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