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们十分忠实的完成了顾究的命令,相比之下,吐蕃军的反应就慢了很多,央嘉也不是一个善于动脑的将领,他只知道一味的冲杀,并无力解决军队现在遇到的难题,这更加加剧了士兵们的伤亡。
看到吐蕃军逐渐溃败,顾究心里很矛盾,他是想要立功的,可云协的命令放在那里。就在他左右为难之际,一名骑兵匆忙赶回来,向他禀报:“大将军,敌军主力距此还有二十里,正在快速逼近!”
这就像是一盆冷水,顾究明白,现在不是贪功的时候,所以他不再犹豫,立即下令撤退……
夏军主动放弃了大好的机会,迅速的集结收拢、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消失在吐蕃军的视线之中了。
这林间的一战,吐蕃的五万骑兵伤损万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重新整军,而且刚被伏击过一次,很多士兵都心有余悸,他们不敢再冒进了。
央嘉显得很难忍受自己遭受的这场失败,他和他手下的五万精骑竟然被少于自己的敌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让他脾气暴躁到了极点,士兵们根本无法劝服他。
直到得到消息的噶禄多赶来,央嘉一直是他的部下,两人私交也很好,也只有他的威严能够镇住央嘉。虽然损失了这些士兵,央嘉难辞其咎,噶禄多也很痛心,他深知兵力对他们有多么重要。但央嘉的作用依旧不可替代,对于这次失败,噶禄多自己也当着众将领的面做出了检讨,承认是他考虑不周,央嘉只是听命行事,并非最大的责任人。
不得不说,噶禄多此举既在将领中、也在士兵中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形象,也让央嘉对他更为死心塌地。
有些人就是能将一件原本不好的事转化为另一件好事,噶禄多显然就具备这样的智慧。而且他也从这次伏击中看出,云协并不是这种常规手段能够对付的对手,这次的确是他大意了,看来追是追不上了,索性就在原地休整一下……
顾究率领的骑兵在即将接近戎山的时候追上了前队,此时,太阳已经出现在了远方天际的地平线上。对他这次顺利完成任务,云协给予了十分高的评价,并称将亲自向皇帝申请嘉奖。
按照计划,夏军占据戎山山口,开始新壁垒的建设,同时,云协派专人去雍州通报他们已经到来,尽快将物资送来,吐蕃军就在后面,他们没有多少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