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段时间看梵月的那卷金刚山经画。学习的精气神合一之术,进境缓慢。刘奔一直有种感觉,他距离学会这种法门其实并不远,只差薄薄的一层而已。
就像梵月说的,精气神合一之术不是功法,也和功法不同。它不存在循序渐进的说法。会的人根本不用花时间,看一遍就会,听一遍就会,比如梵月自己。
而不会的人,怎么都不会。你怎么跟他解释他也学不会。隔行如隔山。看似隔了一点点,但怎么也学不会。
刘奔现在就处在这种状态之中。看似每天都有进步,但真要按照这种进度,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学会。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刘奔搁笔仰头,喃喃自语。
这段话是这页佛经的主旨,也是佛陀点化弟子须菩提的重点,告诉他怎么生出清净心的。
刘奔可以感觉到这段经文前面应该还有一段重要的内容。只是缺了那一块,也就无从揣度。
佛陀是超越神祗的存在,他点化的东西绝非寻常。
刘奔每次读到这里,总是有感而发,有一种仿佛什么东西要从心里萌发而出的感觉,但感觉总是差了一点。
“不住色生心,色指的是外界看到的一切。山是色,水是色,人是色,星也是色,眼睛看到一切都是色。不住色生心,指的自然是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外物而发心。”
“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这里的声、香、味、触、法指的自然是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但是居然连法也是包括在里面。”
刘奔心中暗暗道。法指的是佛法、道法、术法,当然也包括功法以及所有的一切。修道中人是不可能摒弃功法的。
甚至就连精气神合一的法门也是一种法。
这段佛陀在无数个纪元前的讲话,居然是让人摒弃一切的一切,所有能想到的东西,所有想不到的东西,一概摒弃。
以这种方式来生发佛陀口中的“清净心”。
清净心毫无疑问应该是一种佛道的法门,但是什么又是清净心?
刘奔心中此起伏彼。他不是佛道中人,对这个东西不了解。但是有一个人应该是知道的。
“和尚,什么是清净心?”
刘奔突然道,隔着一堵墙,头也没回。
沙沙的誊写声戛然而止,经室内一片寂静,梵月似乎在沉思怎么回答刘奔。
“清净心是精气神合一吗?”
刘奔突然脱口道。
“不是,清净心比精气神合一更高级。”
梵月想也不想道。
“嗡!”
梵月的声音一落,刘奔心中猛然一震。刹那间,仿佛有无数的光影、画面从脑海中掠过。
这一刹那,最后一层屏障有如银瓶破裂,终于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