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和我出现在这里,被荀子您老人家选择护送韩非归国有什么关系?”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关系,你终究有一天会知道的,我希望你能够正视你自己,好好的看清楚百家,看清楚这片世界,也看清楚这个时代,我...就将韩非托付于你了。”荀子的话语里似乎饱含着深沉的隐喻,虽未曾直接说明出来,却已经在易经的心里翻起了滔天巨浪。
荀子绝对是察觉到了什么!这位儒家圣人难道已经洞悉了自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的身份了?可是这怎么可能!虽然战国时代会出现真气这种东西就已经很玄幻了,但是这一点...难道这个时代真的如同后人猜测的那样,有通天彻地的仙人般存在?
“荀夫子的意思是?”
“韩非的宿命,他已然了然于胸,我...也不好去干涉什么,但是你不同,韩非虽然不信他的命,但是我却知道,天地间那种无形的力量不是那么好忤逆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都在这份冥冥中的注定里。只不过...从你的身上,我能够看到韩非的一线生机,也许很渺茫,但是哪怕只有一点儿,我也希望韩非能够跨越那份天命,继续走下去。”
荀子闭上眼,伸出手凌空点了点易经的胸口说道:“儒家道家,曾共同参悟《连山》《归藏》《周易》三书,乃是俩家不世的经典,这三本书共称之为易经。易经能阐述未来之景,过去之形,现今之果,具有不可测度之威能,乃是世事苍茫变化之经。”
“作用的卜卦,或者说是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说着,荀子的脸上流露出笑容,似乎有些高兴:“我曾用卜筮之法为韩非测过天命,后来也用这法子逆向推演,希望能够找到韩非的破劫之法,而这最后一卦就应在你的身上。而你的姓名,却也叫做易经。”
“冥冥之中早有天定,易经乃记载了未来事态发展的预言测度之法,窥探天地的经文,而你,却也真是应此而出,能可解一切天命之人。”
“???”其实荀子说了这么多,易经是一句话都没听懂的,总感觉好深奥的样子,可是却不能表现出一副迷茫的表情,所以易经只能煞有其事的点点头,其实内心...根本啥也不明白。
“你现在不理解,总归会有一天你会明白的。”说着,荀子又将目光放在了韩非的身上,微微笑道:“韩非,老师问你,天地间是否真的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操纵着一切?”
“有。”韩非微微一笑,这等场景却是与之前完全反转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