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生活不易

这样一说,大家也不说话了,拍拍宋为民的肩膀就干活去了,谁都不容易啊,这边干的都是年轻小伙子,像宋为民这年纪的少见了。

那边宋清如看着夏冬梅在那里收拾包裹,要给宋清林寄东西,昨晚上大半夜的她没睡,自己拿着锅子去了山上,宋为民陪着悄悄的。

把肉都给煮熟了,然后一把一把的撒盐,平时那么节省的一个人,恨不得不吃不喝,结果拿着盐罐子就直接撒盐,上面一层白白的。

这是要腌起来的,到时候切成一片一片的,给晾到屋子里,一晚上就半干了。

给装到玻璃瓶子里,想着宋清林在那边没肉吃,她在这边就吃不下,给宋清林吃一点,就高兴了,格外的用心。

后娘当到这个地步也是少见了,突然抬头看宋清如,“你记得跟你大哥说,这个肉就着饭吃,要是觉得太咸了,就给放到粥里面煮一煮,软了一样好吃,省的没滋味。”

“那边大山里面,怕是什么都不方便,你爸发的工业劵,也带过去吧。”

说到这里,怕宋清如不高兴,觉得家里东西都给了宋清林,有点忐忑。

宋清如看着脚底下的包裹,倒是没生气,就是在想家里还有什么,寄个包裹不容易,能带点就带点,她很清楚那边情况的,大概是真的吃不饱的。

那边连柴火都没有,因为太干旱了,树木都没有,只能去捡一点牛粪之类的,或者是上面发大水的时候去捡一点水柴火。

家里有男人的,就去远山上,那边有柴火,悬崖峭壁上冒险,经常死人的,经常是做饭没柴火,吃着夹生饭。

“当然好啊,还有粮票呢,这个月的都给我哥他们吧,钱也用不着,我过几天就去上班了,家里粮食够吃的就可以,其余的都给他们,我们下个月还有呢。”

“我这里还有票,等着待会我去买布,夏天快来了,让他们在那边也做衣裳穿,走得匆忙,只怕是要小了。”

夏冬梅心里一松,觉得家里这个最小的姑娘,前面那位是养的真好啊,她白捡来三个好孩子。

看着宋清如这一身,灰扑扑的有点大,不知道是捡了谁的衣服穿,“不用给他们了,你自己买来,我给你做个新褂子,要去工作了,接触人多了,不能让人看不起。”

宋清如不知道手里的补票够不够,只笑着不说话,起来就去商店了。

这会儿清闲,大家都上班呢,排队的人也少,就是平时也不多,谁家也不能随便买布买衣服。

她跟兄姐感情很深的,虽然相处时间短,可是刚来那一会儿,兄姐每次放学都要先来看她,有点好吃的就往她嘴巴里面塞,上学的时候都挂念着。

怕看着别人都上学,就她自己也一个人在家里不好,只说是等着放学回来教她看书。

点点滴滴记在心头,一点也不能忘,时间越长,记得越是深刻,所以有的百岁老人,虽然是糊涂了,但是每天念叨的事情依然还记得,记一辈子。

这料子还是不少的,她自己不懂这个时候的审美,也不会看布料,来的时候问好了,这手里的布票,夏冬梅说是呢个做两身衣裳很勉强,但是手艺好也差不多了。

她想着照着宽松一点买,不然料子不够了,岂不是可惜了一身衣裳。

做个新衣裳不容易,最起码她记得家里,多少年没有新衣服了,兄姐走的时候,不过是一人一个包袱。

一拍脑袋,对了,还有鞋啊,这衣服小了还可以穿,鞋小了就不能啊。

她只记得以前的时候,做的是布鞋,都是一针一线缝的,鞋底子都是,做出来的都是老布鞋。

“您好,麻烦给我看看布料,十七八岁男孩子女孩子穿的。”

拿出来一看,就摆在那里,宋清如看的慢,想象着要是做成了衣服穿起来的感觉,心里面还是很没底,心想如果不是夏婶子不好走路,她就带着一起来了,还有人出个主意。

最后就看着有个白碎花的布料,上面都是印着不知名的野花,她想着给二姐穿的。

下神的布料就很好说了,再要一块蓝色的布料,可以做个裙子了,剩下的就给大哥做一身,正好做个褂子跟短裤。

花光了才走人,宋清如你看这人抠门起来也很抠门,但是花钱有时候也很大手大脚,给家里人买东西绝对是不咬牙的。

自己舍不得买衣服,她觉得穿啥都一样,干干净净的就好了,再说了自己也不是女孩子,打扮了也没有成就感,穿的帅气给谁看啊,难道还能找个漂亮姑娘?

宋为民回来看着那包裹,一下子就笑了,“看着家里没东西,怎么就收拾了这么多,别把家里口粮也寄走了,那可就饿肚子了。”

夏冬梅也笑,“穷家值万贯,一点收拾一下,就这么多了,就是邮寄费怕是不少了。”

宋清如代笔,在那里写信,光是吃住就说了不少,然后又说家里近况,都是宽慰的话,只说是不缺吃喝,不用担心。

写了那么多,一人再补充一句,最后宋清如站在床上,给大家念一遍,所有人都快活的不得了。

一封家书万金重啊,临发又开封,宋清如第一次体会到这样的滋味,写信的人,收信的人,都是别样的欢喜,很难体会得到的感觉。

后来的人不写信了,只收邮件,邮件到的时候,只怕是没有任何的感觉,甚至觉得烦躁了,处理不完的事情,应答不完的邮件。

纸张虽轻,可是晃晃悠悠慢慢的到,大概也能从春天开始染上冬天的颜色,从一个城市熏染到家乡的味道。

宋清林那边确实是艰苦,要饿死了,这时候正好是余粮都没有的时候,然后还是地里开始干活了。

就跟老先生说的一样,春来了,一切都是欣欣然的样子,日子越发的难熬。

这里土地贫瘠,收不了多少粮食,知青什么都不适应,身上的疙瘩一个一个的大,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咬的,只有知青身上有,后来很久了才发现,原来是跳蚤。

陕北的人习惯了,身上不觉得痒,只看着这些知青,不知道得了什么怪病,找药膏子涂了也不管用。

很久以后才发现的,陕北的人朴实,山沟里也没那么多心眼,吃饱饭是第一位的。

宋清婉看着宋清林拿着俩窝窝头回来,气的要死,一指头就戳上去了,“你就是傻是不是,这些菜窝窝能顶什么啊,你就跟人家换,细粮吃多了要死了是不是?”

她就是生气,宋清林为人善良正直,看着孩子也温和,知青再不好,也是吃的国家粮,是细粮,这边的人很少吃的,细粮好吃不说,而且还撑饿。

小孩子就眼馋,大家一起地里吃饭的时候就为这转悠,后来宋清林看不过去,就拿着自己的细粮饼子跟人家换窝窝头。

这些窝窝头里面连野菜都不是,就是写植物的茎叶,有地瓜的,就是那些地瓜秧子,吃起来难吃的要死,宋清婉吃过一口,咽不下去的。

他一个饼子换俩,人家很乐意,疼孩子的或者是疼男人的就换,他中午就吃粗粮了。

只要人家来换,就没有不愿意的,因此这边的人非常喜欢宋清林,宋清林看人都是一样的,不会瞧不起你,他是真的感激这边的老百姓。

“别生气,就当换换口味了,给你,这是人家给的酸菜,你就着吃,不然老是没滋味,嘴巴里没盐,干活都没劲。”

宋清林不在意,你对人家好,人家也对你好,经常谁家酸菜吃不完了,就给一点让宋清林吃,知青没咸菜,也不会弄,只能干等着,这家要一点,那家一点的,看着可怜。

宋清婉气的跺脚,心想苦死你算了,知道他是为了大家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人家对自己也是多看顾。

看着那点酸菜,心想大家一起吃吃不了几口,只拿着自己的口粮出来,全部都给塞进去了,带着明天中午地里吃,晚上大家都是一起吃饭的。

结果就听到喇叭里面喊着去拿包裹,里面就喊着宋清林呢。

宋清婉拉着宋清林就去了,来这边的知青其实家庭很多都有问题的,而且是很严重的政治问题,即使以前家庭有条件好,可是现在父母有的都不知道关在哪里了,寄包裹的人少。

就是宋清林家里,也是第一次有包裹,那么大一个包裹,知青之间,感情其实还是很好的,有包裹都是大家一起跟着吃一点,但是没人围着看要吃的。

宋清婉也不是抠抠搜搜的,走的时候家里那种情况,不是不担心的,看着有信,先看信,自己拿着不放,宋清林看不着,怪着急的,自己到宋清婉后面抻着脑袋看。

给喜的不行了,宋清婉把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眼泪都下来了,高兴的,“看看我们家三儿,出息的不行了,我就担心她,现在爸跟姥姥也好着呢。”

“哎呦我这心里啊,真的是好受,这几个月来头一天这么舒坦,家里好我就放心了。”

手摸着那块白碎花的的确良,想笑来着,眼泪又下来了,擦都擦不完,“这孩子,买这么好的料子干什么啊?我干活又穿不着,每天土里来土里去的,白瞎了好东西。”

想着寄回去给三儿穿,女孩子长大了,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家里人都是照着男孩子的来,可是想到宋清如要工作了不能穿,只能作罢了,想想心里难受。

宋清林自己看信呢,看的很仔细了,嘴角上带着笑,到底是男孩子,眼泪不那么多。

“你算是放心了吧,别每天火气那么大了,以后好好的吧,在这里也挺好的。”

可不是,宋清婉脾气就着急,而且不吃亏,活的很鲜明了,来这边诸多不适应,心里难过情绪未免就不好,对大家很消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