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先打经济仗吧,损失还能小一点。
……
……
杨厚照想出来的对策,跟李昭估计的差不多。
把杨廷和他们都叫来,杨厚照道:“封锁辽东边关,双方禁止贸易,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得已任何借口,向辽东部落购买毛皮,如有违反,以谋反之罪论处。”
就是要切断辽东各部和中原地区的联系,应该说砸了建州女真的饭碗,遏制其咽喉。
这是要跟一个小小部落翻脸?
辽东的女真族,一直都不是王朝的对手,王朝的敌人不是鞑靼蒙古吗?!
有个大臣道:“皇上,可是马上就要入冬了,入冬了禁止贩卖毛皮?那大家怎么过冬?!”
杨厚照怒道:“因为你过冬,所以江山社稷都不顾,所以祖宗基业都可以丢,就因为你要过冬?你就不会想别的办法?”
那大臣被骂的面红耳赤,脸上也极其委屈。
他当然不差那一张毛皮,他早都有,怎么也不会冻死,但是别人呢?
王琼想了想道:“皇上,停止贸易往来不是不可,但是确实要入冬了,百姓也要过冬,怕到时候禁止不住,反而引起慌乱。”
“应该出台一些政策来应急,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百姓就是大多数人,人是逐利的,利益越大,越能冒险,有些人才不管你什么民族利益江山社稷。
他只要利益,所以自古“汉奸”前赴后继!
但是光指责没用,既然有那么多汉奸,就说明这是人性固有的。
人性固有的东西,早做防范,比暴力制止付出的成本低!
杨厚照点头道:“你说。”
王琼道:“边关将士,是最需要温暖的,老臣希望,户部今年能多拨一些款项,多买些棉花。”
对嘛,没有毛皮,难道还没有棉花?!
杨厚照道:“你来草拟诏书,向甘肃等地大量收购棉花,不光是边关将士,确保百姓也能买到,保证过个温暖的冬天。”
“记住不得抬价压价,扰乱市场。”
“还有,在政令发布以前,商人在辽东地区已经购买的毛皮,就不要查了,过去的事既往不咎,让他们通关回来,之后禁令不解除,不可以再去。”
“再一个,不光是东北吧?难道南洋那边没有动物?可以从那边进购。”
“当然,主要是要收购棉花。”
有东西可以替代毛皮,想来就算双方禁止贸易,老百姓也不会引起多大的恐慌。
不过杨厚照感觉还缺了什么。
到底缺了什么呢?
眼睛一瞪,想到了,仇恨。
在杨厚照说出来不要让皇后担心的时候,小鹦鹉已经把奏折的内容跟李昭说了。
李昭还有三天预产期。
正在院子里遛弯呢。
听了小鹦鹉说杨厚照的担心,她自己都笑了。
这个杨厚照,生十月的时候比她自己还紧张。
现在又是!
跟女真的仗,就算要打,也不是现在,肯定不是这三天,着急什么呢。
但是小皇帝不想让她知道,她也别把小鹦鹉等人给出卖了。
将来会将王朝取而代之的是建州女真。
也就是努尔哈赤一族。
虽然他们能取而代之,有一些偶然因素,但是能发生,其实就不是偶然,是必然!
王朝确实内部也在自我修正和悔改,但是在外的敌人,也不会小觑了。
不过现在,努尔哈赤应该还没有完成女真部落的统一。
王朝统治者一直极为重视北疆即长城一线的防御,严防武力仍盛的北元蒙古各部。
谁都没有料到,取明而代之的是辽东的女真人,故早期对辽东的防御较少,边墙失修,并对东北地区采取怀柔政策,设奴儿干都司作为治所,一直没有战争,甚至有许多贸易往来。
这就为努尔哈赤一族统一女真,为以后建州女真破关夺取中原取得了时间和决定性的胜利。
所以对于女真这一族,确实是王朝最大的威胁。
杨厚照可能没有看扳指里的通史,所以才没觉得是大事。
得把危机告诉杨厚照,但是怎么告诉呢?!
李昭摸摸手指上的护甲,看着天空,蓦然一笑。
……
……
红砖碧瓦的深宫大院里,传来女人好听的讲解声音。
“打仗,其实打的是贸易仗,经济仗,不管你之前武力有多凶猛,如果不会打经济仗,天下给你了,最后也会没。”
屋檐的台阶下,是女人和小孩坐在小杌子上,在说着什么。
夕阳染红天边的云,也将金光笼罩在女人的身上,如箭中靶心,她温柔的神色,越发活了起来。
李昭在给十月讲课。
他的女人在教育他的儿子。
杨厚照胸口软软的,像是侵泡在糖罐子里,特别幸福。
他站在大门口好一会,发现李昭还是没有看见他。
他笑了笑,继续听。
李昭那边还在道:“如果没有强而有力的实业经济体系支撑,就算船坚炮利,也夺不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