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没什么不好,项氏分枝,项羽光大门楣,将来还是鲁氏创族之祖,而且获封鲁地后,好好经营个百年,楚国的鲁氏会比项氏高贵得多吧?”
“是啊,我也这么想,真替义弟高兴啊。”刘邦拍手叫道,他的沛县肯定无法与鲁地相比,不过刘邦也知道这是根本比不来的,毕竟项羽出身比自己高贵太多了,再说刘邦已经暗暗下定决心,要努力去攀登诸侯之位而不是满足于楚国公卿。
而萧何却是一副似笑非笑的样子。
“到底怎么了?”刘邦收敛笑容。
萧何向左右丢了丢眼色,刘邦就让其他先出去。
曹参不肯走,见萧何还不说话就嚷道:“太不够意思了。”
“都不能和他说吗?”刘邦也替曹参说话。
“他会和曹无伤说,而曹无伤嘴没把门的。”萧何说道。
“不至于的。”刘邦说道。
而曹参反倒点点头:“无伤是守不住秘密。”
“既然你知道,那我就说了吧。”见曹参坦然承认,萧何反倒放心了,他转过头对刘邦严肃地说道:“刚才我提醒沛公:鲁地要经营百年,才能成为项氏这样盘根错节的大族。”
“是啊,这又怎么了?”刘邦追问道。
萧何像是被刘邦的迟钝惊了一下,片刻后才继续说道:“若是沛公的义弟真的是担心被奸佞陷害,那听到这个消息当然会非常高兴,但如果这次他只是以此作为反逆的借口的话……”
“我义弟当然是担心被陷害,他赤胆忠心,绝没有不臣之心!我们这也不是反逆。”刘邦不客气地打断了萧何的话,他听明白对方的暗示后,就对着萧何怒目而视。
萧何毫无惧色地和刘邦对视着:“但愿如沛公所说。”
“我走了。”刘邦怒气冲冲地走出营帐,叫上一队卫士直奔项羽的大营。
“兄长来做什么?”刘邦抵达时,项羽正在看书。
“大王到我的营里了。”刘邦坐下后,就一五一十地把怀王来营地的事告诉了项羽。
项羽听得很仔细,刘邦也事无巨细,全都毫无保留地讲给了项羽听。
“最后,大王还说,等我们救赵回来后,打算把沛县封给我,把鲁地封给你。”如果不是萧何提醒,刘邦可能就会兴高采烈地把这件事告诉项羽,但现在说到此处的时候,刘邦脸上虽然没什么变化,心里却情不自禁地揪紧了,装作若无其事但其实在仔细观察项羽的细微表情。
看到项羽眼中的怒火一闪而过,刘邦感到心脏猛地被扯紧了,长远来说,封在鲁地要远好过留在项氏中,但脱离了项氏后,对项羽来说他这一辈子的实力肯定会被削弱,削弱到不足以对王室发起挑战。
但接着刘邦就听到项羽欣喜的笑声:“鲁?兄长没有骗我吧?大王真是这么说的?”
“是啊。”有那么一瞬间,刘邦真以为自己看错了,项羽眼中的狂怒不过是错觉,可现在项羽笑得越是开怀,刘邦心里就越是沉甸甸的。
“兄长怎么对大王说的?”项羽兴致勃勃地地问道。
“我说要先和兄弟商量。”刘邦老实地答道。
“这有什么可商量的?难道兄长觉得我不会答应吗?”项羽拍手叫道:“兄长先回去吧,让大王来我营中吧。”
“兄弟,我们做臣子的,”刘邦微微垂下眼帘:“难道兄弟不该跟我去见大王吗?”
项羽微微摇头:“兄长,防人之心不可无,要是我们一听封赏就紧贴上去,大王反倒会看不起我们,再说,小弟也要看看大王的诚意。不过兄长万不可对大王这么说,就说小弟身处军中脱不开身,请大王来检阅军队吧。”
“好吧,”刘邦点头道:“我这就回去与大王说,一会儿我护送大王过来。”
“小弟会准备好酒食。”项羽唤来一人,是他的族弟项庄:“去和我兄长一起接大王。”
“是。”
刘邦领着项庄离去了。
项羽坐在案前,沉吟不语。
“项大夫,尊兄已经靠不住了。”
项羽帐后转出一人,正是范增,他对项羽说道:“看起来尊兄已经被大王的封赏拉拢走了。”
“我兄长确实是有些妇人之仁。”项羽淡淡地说道。
范增哼了一声:“那和大王倒真是一对好君臣。”
在项羽对面坐下,范增叹道:“若是尊兄不肯尽心,那事情就有些复杂了,我看尊兄对大王已经快死心塌地了。”
“范大夫,”项羽轻敲了敲桌面:“我觉得还是引而不发吧,既然我们今天已经消除了误会分歧,那以后还请范大夫继续在大王和群臣前攻击我。”
见范增没有答话,项羽的眼神顿时又变得锋利起来:“难道范大夫和我没有消除误会吗?”
“不,今天和项大夫开诚布公,已经再无隔阂了。”和项羽目光一碰,范增感到好似有锋芒在背,起身说道:“那老夫这就回城去了。”
“范大夫,”项羽抬头仰视着站起来的范增:“攻击归攻击,但诸如劝大王回盱眙这样的毒计,还是不要再出了,若是有其他人再出类似的谏言,还请范大夫帮忙化解。”
“这个自然。”刚才和宋义分手后,范增就马不停蹄地跑来和项羽化解旧怨了,刚才说到自己给楚王献的计后,范增看到项羽脸上登时就腾起杀气,过了好久才散去:“不过项大夫大可放心,大王并无用人的眼光。”
“幸好如此。”项羽点头道:“范大夫速去吧,路上小心不要被大王和我兄长看到了。”
……
听说项羽已经被说服后,怀王满脸喜色放声大笑,当即就在刘邦和项庄的护卫下赶去项羽的军营。
刘邦亲自拿着盾牌,护卫在怀王身侧,而项庄的战车则跟在他们的这辆车后面。
“刘大夫。”怀王看着前方,突然轻声招呼刘邦。
“大王。”刘邦低声应道。
“听说寡人要把鲁封给他的时候,项大夫有何反应啊?”怀王若无其事地问道。
萧何的话顿时又涌上刘邦的心头,他心里绷得紧紧的,努力做出和怀王一样的表情:“当然是喜不自胜,我义弟高兴得是手舞足蹈啊。”
“是吗?”
刘邦感到怀王似乎长出了一口气,他转过头来对刘邦温和地笑道:“那就好。”
“宋大夫,”楚王开口说道:“你有私心啊。”
“大王,”宋义额头上青筋毕露:“臣忠心耿耿啊。”
“忠心也可以有私心啊,”楚王摇头道:“寡人还有私心呢,知道是什么吗?”
看看宋义、又看看范增,两人都表示不知,楚王说道:“国破家亡后,寡人隐姓埋名在民间牧羊,寡人的私心就是不要再有一次国破家亡,不要再去牧羊为生了。”
“项氏也是忠臣,”楚王说完后见宋义似乎又要争辩,就示意他不要开口,加重语气说道:“项氏世代忠于王室,项燕为国捐躯,项梁也是一样,项羽几次三番大败秦军,拯救齐国于危难之中,又帮魏、韩复国,让秦军再也威胁不到我们的国土,岂能说他不是楚国功臣?忠臣?”
宋义哑口无言。
“大王。”范增见状就张口道。
“范大夫请说。”楚王闻声转身,郑重地看着范增。
“春秋有言:君亲无将,将则必反。无论项氏之前如何,眼下项羽、刘邦不来觐见大王反倒拥兵扎营于外,已经是反迹毕露,臣敢问,如果现在大王不讨伐反逆,将来何以酬劳忠臣?”范增两眼炯炯有神地看着楚王。
“不然,”楚王摇头道:“寡人觉得,他们只是自保而已。”说完楚王又扫了宋义一眼:“项氏有些信不过宋大夫,但归根结底,还是寡人无德,项氏对寡人心存疑虑。”
“大王!”宋义满脸通红,急切地大叫一声。
“你们二人到盱眙找寡人,我知道你们是一片赤忱,想要寡人出来主政,也要寡人分一些项氏的权利。”楚怀王认真地对宋义和范增说道:“两位大夫想得很对,武信君在时,寡人亲之信之,武信君不在了,寡人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不能让楚国争权内乱——寡人肯定会把权力分开,但也不会把项氏的权利剥夺得一干二净,而是会让你们能各尽其才——武信君替寡人执掌权柄,寡人是很感激的,绝无怨恨之心,这不是寡人说着好听的,而是真心话,所以你们不要报复项氏,寡人不会同意的。”
“大王误会臣了。”宋义低头道。
“大王,”范增仍是不肯放弃:“只怕人无伤虎心,虎有伤人意。”
楚王虽然皱起了眉头,但没有打断范增的意思。
见状范增似感受到了鼓励,他继续说道:“而且大王统御群臣,靠得就是恩威并施,项羽、刘邦反逆,群臣都睁大眼睛看着大王打算怎么处理这两个逆臣,就像刚才臣说的,逆臣如果不受惩罚,大王自然威风扫地,将来若是别人群起效仿,大王打算如何自处?”
楚怀王虽然一直没有打断范增,但是听到最后却在不停摇头。
“大王,”范增焦急地说道:“宋大夫和臣,拥戴王室,与逆臣针锋相对,现在大王不罚临阵脱逃的陈大夫也就算了,也不追求[追求?追责是否更好]项羽、刘邦的反逆,那又置宋大夫和臣于何地啊?”
见楚王还是没有任何表示,范增惶恐地伏地道:“现在项氏实力如此之强,群臣之中未必就没有想结好项氏的,就像陈大夫一样两不偏帮。不敢只是因为畏惧大王的雷霆之怒,如果群臣发现大王毫无责怪项氏之意,他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地和项氏修好。”
“范大夫请起。”
让范增起来后,楚王缓缓说道:“项氏两代为国尽忠,寡人无论如何都要保全他们一族,些许冒犯寡人不会放在心上。”
说完楚王就看着宋义:“宋大夫,寡人打算出城去见刘邦、项羽。”
“大王要亲自去吗?”宋义和范增齐声惊叫起来。
“是的,”楚王点点头道:“不用带卫士,一个车夫给寡人驾车就足矣,既然他们不敢来见寡人,那寡人就去见他们好了,终究不能真的打起来。”
“这太示弱了!”范增大叫道。
而宋义则说道:“太危险了,臣请护卫左右。”
“不然,”楚王说道:“寡人终究不信,世代忠良的项氏会是悖逆之臣。”
宋义见楚王说得坚决,无奈地转头看着范增:“你劝劝大王啊。”
“项氏倒是不敢此时冒天下之大不韪,”范增皱眉道:“只是大王如此轻轻放过反逆,臣怕会让忠良寒心啊。”
“范大夫你寒心了吗?”楚王笑着问道。
“臣不敢。”范增低头道。
“宋大夫你寒心了吗?”楚王又看着宋义。
后者深吸了一口气:“臣拥戴大王,永无二志。”
“那不就好了。”楚王大笑起来:“还有,不要老说项氏是反逆,寡人已经说过不放在心上,此事就不必再提了。”
说完楚王就让二人退下,准备更衣出城。
两人退出来后,宋义急切地问道:“你刚才说的,项羽、刘邦他们真的不会害大王吧?”
“那他们应该是不敢,”范增气鼓鼓地说道:“可大王这不是把我们放在火上烤吗?不听忠言。”
“大王就是有些心软。”宋义替怀王说道。
“根本就是妇人之仁!”范增更加激动了。
“不至于,不至于。”宋义宽慰道,而范增一甩袖子就走了。
宋义在王宫外又等了一会儿,看到楚王乘坐一辆轻车出来,就又迎上去要求随行。
“宋大夫回去吧。”楚王摆摆手,坚决拒绝了宋义的要求:“他们那边都已经刀剑出鞘了,就不要再火上浇油了,寡人自己去便是了。”
宋义最后还是送楚王到了城门口。
楚王从西门出城后,就吩咐车夫:“先去刘邦大营吧。”
……
听卫士来报,说楚王已经到了门外后,刘邦惊得从席位上跳了起来:“大王到了营门外了吗?”
“带了多少甲士?”曹无伤紧张地问道,众人包括刘邦都等着卫士的回答。
如果卫士说楚王带大军前来,那估计屋里的人都要变色喝问为何探马不早早来报了。
“只有一车,一夫。”卫士答道:“在营门喊话,让我们给通报。”
“什么?”刘邦大叫一声,带着手下一路小跑到了营门外。
“荒唐!”才上墙瞅了一眼外面孤零零的怀王车驾,刘邦就对卫士骂道:“怎么好让大王等在门外?”
转眼间,刘邦这里就是营门大开,领着一群全身批甲的部将迎出门外,全身穿着战甲的刘邦行动不便,没法行大礼只能抱拳而已。
“刘将军甲胄在身,就不必大礼了。”锦袍、珠冠的怀王,从车上下来,缓步走向刘邦的营门:“寡人可以进去吗?”
“大王请。”刘邦从来没见过楚王,手足无措地将怀王请到自己的中军帐后,向怀王谢罪道:“臣想先去卸甲再来参见大王,不知道合不合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