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白雪纷纷化赤霜(一)

魏野仙踪 盗泉子 4318 字 9个月前

他声音已经尽量压低,但是木岚这样六识敏锐的道官还是听得清楚,不由得多看了他一眼。

一旁运煤工的管事以为是这个小鞑子惹得大宋贵人不快,忙快步走上前来,还没开口,就听着面前这位年轻道官温和应道:“沈存中这《石炭诗》,传世有两个本子,也有冬不老,也有冬未老,若论平仄,自然是冬未老好些。”

这句话顿时让萧鼎有了些知音之感——虽然他家在北辽的政争中败落下来,自己也混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但骑得马、开得弓,还懂得辽东数族的方言,经义诗文也不算一无所知,这样的人别说放在大部分人都是睁眼瞎子的辽国,就是传说中识字率极高的宋境,也算是一个读书人了。

然而这么个读书人现在却只是一个浑身炭黑的运煤苦力!

但现在似乎就有了一个摆脱苦力身份的道路,萧鼎似乎能看到自己被大宋官人赏识,而后在南朝出人头地,甚至出仕为官的光明前景了。

但是他的梦想被木岚接下来的话毫不留情地打碎了:“文翰词章固然重要,然而兵事当前,雅士才人便有宋玉的才情、司马相如的笔力,也非此时所宜。再好的文章写出来,是送给耶律大石欣赏呢,还是转交给女真人听天书呢?比起这个来,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能在这里多运一车煤炭,便多出一炉水泥,易州的城防也就多加固一分,反倒是眼下最要紧之事。好好干,用心做,待到燕云战事底定,放你还乡,将来未尝没有东华门外唱出的福分!”

大宋的道官说完这句话,转身便走,把萧鼎重新留在了满是煤灰的水泥立窑旁。

萧鼎的眼中带着失落,死死地盯着那个道官的圆领道服,默默地咬了咬牙:“你们这些南人,莫欺少年穷……”

他的狠还没有发完,就被管事的工头一脚踹开:“还愣着干啥,没有听见木大人说的么?去运煤,越快越好!”

……

………

从水泥立窑视察归来,木岚直接回到了阳燧方诸馆内,在这座临时官署内,一座高约丈许的混凝土八角法坛早已浇筑完工。

法坛之上,按照四象方位,立着四象、十二时、二十八宿的符文长幡,上面罗列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为首的罗天诸宿真形。

在诸多星宿长幡的拱卫之下,法坛正中是阴阳双鱼盘旋而出的太极图,阴阳二极上各供着一面法镜,镜鼻一为日里金乌,一为月中蟾蜍。

木岚登上法坛,双手捧定那面日镜,口中默诵咒言,掌心催发道门真气。

镜光闪动中,露出了竹冠道服的某人那张总也正经不起来的脸:“小木啊,看起来你的推论没有错,通过日月二镜勾连日精月华,的确能够很好地完成讯息传输工作,现在我们直接从电报传讯一步进入视频通话的领域,干得不错。”

“师君,此番我不是来向你邀功的,而是根据我们的侦查,女真兵马和北辽军阵已经逼近了易州城,而城墙的水泥加固工程还没有完全收尾!”

“嗯,易州城防工事且不论,以殷夜叉那个一点就炸的性格,全歼来犯之敌不是什么问题吧?”

“如果真是女真和北辽兵马倒不怕,但是锺云从和殷小楼都在前线发现了敌军中似有可疑的施法者在活动!”

当燕京城中一片神鸦社鼓般的佛事连绵,易州北面却还是一片冬季里罕有的工地忙碌景象。し520

道海宗源在燕地的布局,最根本之处,自然是洞光灵墟这处被魏野点化而出的福地。不但设立了道海宗源上上下下在洞光灵墟中开辟的灵泉、芝田,近百种灵木异草,放到哪里都是一等一的散仙家业,又有程灵素这位药王门的掌门人主持打理,只炼丹合药这一项,就胜过了离火裁金院里一众道官。

而洞光灵墟这等道家福地,也是魏野真身所在,虽然正牌的下元太一君被封在灵石仙胎中,只能以真形符寄托身外化身在外行走,可该搞风搞雨的时候也从没落下。从燕地漠北到东海南溟,谁不晓得天桂山中有这么一位连斩百余仙佛中人、凶名赫赫的石真君?

其次就是魏野亲领道海宗源高阶道官们坐镇的涿州城了,这里本来就是辽国析津府南部的重镇,城中丁口众多,仓储也算充实,只要以强有力的手腕军管起来,那就基本不用担忧内部问题。虽然城中有几次夺心魔势力诱导作乱,但也转眼平定下去。

更不要说,王超这个新出炉的燕地水府大总管,已经领着一众水族打通了洞光灵墟到涿易二州的水路,而涿易二州中,涿州又是重点照顾对象,不论是粮草被服这些基本军资,还是法剑符箭、法镜道衣、丹药灵草,都优先转运给涿州方面。

相比涿州,易州方面不论人力还是军资,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易州城官阶最高的几位道官,分别是正六品上的紫虚郎殷小楼、正六品下的碧虚郎谢明弦,再算上一个地位超然的木岚,可就算是离火裁金院的道官,也只得正八品上的琼台郎而已。

至于负责侦缉前敌的锺云从,在道官序列里不过一个正九品下的南华郎,居然也是易州方面官品在前列的人物。

负责人的权限高下,直接决定了政策倾斜的方向,于是易州方面的很多事情就享受不到涿州方面的便利。

这一点,琼台郎木岚的体会绝对是最深的一个——

“为什么调运到易州的强化水泥数量这么少?除了修筑法坛,易州的城防一样要加固,何况易州还是对敌前线!”

“木兄,息怒,息怒!易州方面当然也很受重视,但如今涿州才是大本营。不要说女真和北辽,南面赵宋军马也是要提防的对象,涿州城防必须固若金汤,不然我们谁在师君面前都说不过去!要不然,我们拨一批耐火砖过去,你们先在易州城里试着修一个水泥窑?反正石灰和白垩土都是燕地特产,我们直接就地取材便是……”

……

………

作为一种被广泛运用的筑材,不论是欧罗巴地区已经投入生产的罗马水泥、天然水泥,还是红铜冠和道海宗源致力推广的火山灰水泥,都没有什么技术门槛,除了少数特种水泥外,基本都是石灰石和黏土混合煅烧的产物。

但比起还在摸索中的英国人,能够直接调阅星界之门数据库的星界冒险者们就从容得多了。从最基本的石灰石和粘土的配合比,到高效率水泥窑的修造,乃至精密的窑内温度控制,每一样都难不倒红铜冠和道海宗源。

作为离火裁金院出身的道官,又常年主管土木基建,不管是技术难度最低的火山灰水泥还是道海宗源修筑法坛专用的特种强化水泥,自然都难不倒他。只要人手充足,材料到位,修一个似模似样的高温水泥窑也不在话下。

很快的,一座简易的水泥立窑就在易州城中的匠作营附近修建起来。

被木岚调用的匠人和流民们,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大宋道官”叫他们从水井中打捞出那些坚实致密如上好白石的方砖,又懵懵懂懂地将这些上好的石砖砌成了一个砖塔不似砖塔、瓷窑不似瓷窑的怪模样,上面装着精铁打造的烟囱、篦子和大漏斗。

这怪异的高大建筑,和“大宋道官”们看起来就古怪万分的言行,让这些燕地土著顿时有了许多不好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