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燕山雪,燕山血(三)

魏野仙踪 盗泉子 2137 字 9个月前

但是目前来看,在收罗难民、调配物资上面,以燕伏龙和王聪儿带出来的这批下级道官,却很明显没有起到预想中的作用。

“流民营的死伤人数,要尽快降下来,不然我和夫君在师君面前哪里还有体面可言。”听着书办的报告,王聪儿心中暗暗下了决心。

就在王聪儿正准备在收容流民的工作上大展拳脚的时候,燕伏龙却暂时离开了涿州城,出现在了洞光灵墟。

洞光灵墟的群峰之间,有一条山路已经被来来往往的人马踏得不见一点绿意,山路的尽头是一处石洞。

而站在石洞前的燕伏龙知道,这石洞的对面,正连接着朱明山房下的时空门。

嵌在洞门上的三十六颗演天珠微微闪动光芒,燕伏龙望着石洞中涌起的云气中走出一位清瘦道者,他顿时三步并作地迎了上去:“松石兄押运粮草远来,真是一路幸苦!不是我燕伏龙说嘴,大军开拔,粮草最重,如今俺们在辽国收拢难民也少不了人吃马嚼,全都仰望松石兄了!”

他的面前,李汝珍也是正色还礼:“师君法旨一到,救济难民的口粮就已经送了过来,连同你们要的各类丹药,朱明丹天府也不敢稍有马虎,一概尽力满足。至于这次送来的救济口粮与丹药,照规矩还是要经过我们双方核算,还要程夫人点验质量之后,才能交割清楚。”

听李汝珍这般说,燕伏龙忙点了点头:“灵素夫人便在丹房等待,松石兄是头一次来这洞光灵墟,地头不熟,还是俺引着你去。”

就在岳飞一行遇见某个仙术士的时候,涿州城中又是另一番景象。

王聪儿背着手,走在城北的粥场上。她看着从流民营里涌出来的难民,忧心忡忡地问道:“虽然四周的坞堡最近莫名其妙被屠了不少,但是辽国四境的流民却络绎不绝地朝着涿易二州涌来。每天至少也有千余人,多一个活人就多了一张吃饭的嘴,这样消耗下去涿州的存粮还剩下多少?”

陪同王聪儿巡视粥场的人是新任丹林郎的沈清宁,作为燕地土著,也是目前少数深知涿州内情的道官,沈清宁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各项庶务都少不了的联络人。

此刻他换了道海宗源传统的道官常服,头戴折帛道巾、身穿束腰道衣,腰间挂着云纹剑与道官印囊,看起来格外干练些。

对王聪儿的问题,沈清宁也摇了摇头:“数月前燕京那边来了使者,领了大石林牙钧旨,要涿州将秋粮缴送过去。只是弟子想来,大军行动,无粮不成,私下里劫杀了那使者,就当没有发生过这等事。那周知州是见过师君展露神通的,也就装糊涂一推六二五,只当没有见过那燕京来人,算是蒙混过去。虽然把今年的秋粮全入了官库,涿州和易州城里还有常平仓的积储,但是这几年收成不好,若来得人再多些,怕只有坐吃山空”

说到最后,他也有些不甚自信,目光悄悄地挪到了粥场那几口从周围佛寺强征的大锅上面。[八零电子书]

大锅旁负责点验粥场伙食的书办,看到两位“大宋道官”的目光,顿时点头哈腰地凑了过来:“沈真人,每日散粥,小人等都是亲自点着粮食下锅,绝没有用观音土充数的。粥也熬得稠,粥场自古传下来的老规矩,插了筷子不倒!”

沈清宁正待问话,一旁王聪儿已经先开了口:“你们在这里主持粥场,用心与否,我是看在眼里的。你老实对我讲,流民营里各项事务,执行起来可有什么困难没有?”

那书办也是办老了差事的,见着这位“大宋仙姑”问话,忙一躬身:“仙姑说得哪里话,俺们这等微末小吏,在伪辽从贼多年,空怀一腔血诚,却无门路自献于大宋天兵之前。如今是仙姑慈悲为怀,给了俺们一条新路,哪有不用心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