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开始--翌日。
夜风雨,荡飘摇,
打翻几家茅草房?
还是那句俗话说得好呀,夜雨大,明早阳光便会灿烂。
这,其实还蛮有道理的…
翌日早晨曦,三千岳阳,万里无云,蓝天似青绸,不时有野鹤高飞。夜里留下的雨迹未干,湿漉漉的街巷楼宇,皆在晨曦的烈日下烘烤,蒸起白雾弥烟,悠悠缕缕。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人儿总能早起。
只是他们早起的原因,则有些坎坷了。是那一夜的狂风暴雨,雷鸣不止,让人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待那雨停风息时候,这天边就已经了泛起鱼肚白。此时若再想入睡,那也已经睡不成了。在万般无奈之下,可怜的百姓人儿,也就唯有早起了。
所以,今日晨曦一缕时候。城北的瀛水码头,便早早地放开了栅栏。城南的肉菜市场,打开了门栏。大大小小的门店,陆陆续续地放上了今日的招牌。
挑担牵马,赶集市入货。扬帆撒网,出瀛水捕鱼。点火慢烤蒸笼,吹灯开门营业。割青菜盛竹篮,磨屠刀向牛羊。
剁肉声起,讨价还价。
吆喝声起,钱货相交。
岳阳城之朝,一派繁华气象,就此开始。
而,同样是在这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三千里岳阳城,千万里大唐南域。隐匿在这一瓢浩瀚死水中的暗流,经过十数年的沉淀之后,随着一夜大雨的催促,便渐渐浮上了水面。让人看清楚了它们面目,也感受到了它的随流方向…
“驾…”
渔阳城,紫兰街头,一匹骏马急奔。
马是三河骑,罕见的军中战马。这种马唯有大唐南域的三河流域可产,而且产量极少,每年不过十万之数。故,也有人称它为三河宝马。其胸廓深长,四肢发达,只需备足清水,便可日行数百万里有余。飞踏急行犹如狮虎逐鹿,喘息啸鸣恰似猛兽低吼,向来以凶猛著称,是军中重甲骑兵的至爱。
而此时,骑在马背上的人,确实就是一位军士。红缨钢盔,锁子铁甲,腰间缠一把三尺军刀。眉宇间目光坚韧且张狂,由内而外都透着一股铁与血的味道。看得出,这应该是一位久经杀伐磨砺的军士。
“嘚嘚嘚”
哌…
轻踢马肚,缰绳成鞭挞。这位军士驱着战马,一路由街头奔过街尾,再由街尾越过一条繁华的街巷,驶到了一座气派的道观门前。而此时的道观大门外,则正有两位年轻的道人分站左右把守。见着有快马,两人不约而同地往前两步,横剑胸前…
“停下!”
“御…”
“嘚嘚嘚…”
夹马肚,绷缰绳,强停铁蹄碎踏。
军士没有下马,就坐在马背上。只是用那冷冽的眼神,凝视着戒备在马头之前的两位守门道人。
“安王有请,让周远山出来接令吧。”
语气轻蔑,狂傲非常。
“……”
刷…
听罢,两位戒备着的道人,稍显狐疑。
很显然,他们似乎不知道这位军士所说的安王,到底是何方人物。
但,他们不是傻子。而眼前这位军士,肯定也不是疯子。既然这位军士胆敢在渔阳第一院府门前,拜观而不下马,耍这威风。那在他这份嚣张背后,应该就会有它嚣张的倚仗。只是这倚仗大小的问题而已。
没有回话,稍年长的道人往身侧另一名道人,使去一道眼色。那人当即会意,点点头,转身便快步往道观里跑去…
这时,留下来的这名道人,方才不卑不亢地双手抱拳,说道:“观主此时正在后院打坐,通报的时间可能会长些。要不军爷就随我入观,等上片刻?”
“……”
瞟去一眼,相当不屑。
军士是压根就懒得去搭理这道人。手绷缰绳,高昂头颅,直直地看着大门顶端的那块金漆牌匾,一话不说。
太嚣张了!
“哼!”
确实,欺人太甚。
面对如此飞扬跋扈的做派,纵使那道人气量再好,也着实忍不住冷哼出一声来。
堂堂渔阳第一道门,天下戴冠修士之鼻祖门庭,仙行纯阳的渔阳分支。这二十年来,可何曾被人如此轻蔑与放肆过?莫说是一个小小的军士军官,即便是现任渔阳城太守亲至,那不都得客客气气的下马说上一声通报啊?
这守门的道人,简直是被气炸了。哼一声后,狠狠甩开抱拳的双手,环在后腰间。眼看一边,不再言语。
就此,门外两人再无交集。唯一匹烈马碎踏着蹄子…
远处。
门外艳阳高照,街上行人稀疏。
远处的酒楼隐约有吵杂声碎。大多交头接耳,手掌掩嘴,不时鬼鬼祟祟地贼眼四周。皆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都不知道他们在八卦着什么。
而宽阔的大街上,则常有快马急奔。
这有些奇怪…
今日往来跑过的马儿,似乎比平日里多上了许多,也迅急了许多。其中有日常往来送信的信马,也有江湖急讯的快马,还有几匹和那军士坐下一样的,三河战马。来去皆匆匆,都好像有什么急事要办似的,前马刚撩起的尘土还在空中飘着,后来的马匹便迅疾冲过,再扬起一路黄尘…
飞舞长街,迷迷蒙蒙。
似乎有事情发生了…
不过憋着一肚子窝囊气的道人也没去多想。因为,没过多久,约莫三炷香时长。道观正门后,便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五位五旬左右的半老道人,由远处行出道观门外。
五人居中者,长脸厚唇,细目如柳,面相严肃得来非常正气。而他穿着的道袍,则和李清风那套的样式,非常相似。只是李清风着的是白边,此人穿的是黑边,两者皆是纯阳的游龙白日银袍。
“观主。”
“恩。”
守门的道人,恭敬地躬身撤出一步。
居中的老道人轻应一声,方才再转眼看向那位骑在马背上的军士。他先是疑惑一阵。很显然,他也不认识此人。
“筏…”
紧接着,老道人便皱起来了一分眉头,右手的拂尘换到了左手,挽到肘间。
“道友打哪来呀?”
老道人漫不经心地问道。
在问话的同时,他看着鼻息呼着白雾的烈马,走出几步,行到烈马的跟前。尔后,伸起空出的右手,温柔地抚摸着马头上的顺滑绒毛。给人感觉,他似乎非常欣赏这匹烈马的毛色。
“这马养得很俊啊,是南城魏将军的兄弟吧?”
“……”
不待马背上的军士回话,道人再问一句。这时,军士方才撇下眼珠,居高临下地打量了一番这位老道人。片刻后,他双手抱拳,朝天上举,肃声道:“渔阳折戟营,刀马阵先锋顾华。奉安王旨意,送上请柬一封。”
话语直接了当,铿锵有力却充斥着傲气。说完,军士放下双手,从锁甲中掏出一封书,递到老道人眼眸上方四寸余处。再道:“王爷宴请,正月十五,岳阳瀛水,赏元宵月。来与不来自便。”
书信,和昨夜岳阳王赠与夏寻的那封,一模一样。同样是红边黑底,镶两条金戏珠,上书一个字“邀”。
只是,此时递来的信封,就搁在老道人头顶之上。这非常无礼…
因为,如若道人接信,那他就得抬头伸手,做一仰视的姿势。若低头伸手接信,那他的姿势就成了俯首称臣的作揖。所以,无论如何,这信只要他接了,结果必然都不会好看,只会自取其辱。
没有动作。
“瀛水赏元宵月?好地方,好时间。”老道不知可否地说道一句。
“那就请接请柬吧。”军士俯视着老道人,高傲地说道。
“呵呵…”
道人一笑,依旧没动:“道友今年多大了?”
军士微微皱眉,有些莫名其妙。道人这话问得前言不搭后语,不过,既然人家问了,他也不好不答,便说道:“顾某,七岁从军,今年二十有三。道长有此一问,莫非就是看不起在下了?”
“非也非也…”
摇摇头,老手重复地抚摸着马头上的鬓毛,烈马没有多少抗拒,只有些许不安,来回轻踩着铁蹄。老道人也没有其他的动作了。看着烈马圆滚的双眼,他淡淡地继续问道:“这么年轻,是没上过战场吧?”
“恩?”
军士一愣。
老道是看着烈马说话的。所以,一时间他也弄不清楚,这道人是在问马有没有上过战场,还是问他有没有上过战场。
但,没等军士回话,老道抚摸着烈马的鬓毛继续说道:“没上过战场,也就不认得我了。这倒是情有可原啊…”
话到这里,军士突然一阵寒意上涌,汗毛直立。还没有等他有所反应,马前的老道人接着说道:“这死罪也就免了吧…”
“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