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龙仔等人也纷纷表示赞成,只有苏祖馨说道:“司令,在这里建个重炮阵地固然是好,不过这里地型并不理想,平整的地面不多,怕是放置不了太多的重炮,还有日军肯定不会甘心让我们重炮阵地存在,要提防日军出动战机前来轰炸才行。”
苏祖馨的话一下提醒了王海涛,这十几天的进攻中,一直没有遇上日军的飞机,倒是让王海涛疏怱了日军的空中力量,王海涛思考了一下后说道:“放弃这里这么好的一个重炮阵地的位置有点太可惜了。这样,我派工兵团上来平整出一块平地来放置重炮,另外再加强一下阵地的防空力量你们看如何?”
见王海涛这样说了,大家也都没了意见,众人又对进攻中一些需要加强和注意的地方各自提出了看法,又讨论了一番后才下山回到驻地。回到驻地王海涛就把工兵团派到了魁头岭抢修阵地,同时还让九十师派出一个团保护工兵团做业。
总攻的时间定在了两天后的上午八点钟,这两天的时间足够让各部队进行战前准备。日军乐得中国军队不来进攻,在中国军队刚到达时紧张了一下,见中国军队只是驻扎在远处营地中,并没有马上进攻,也就在警戒的同时抢修防御工事。
这两天中,日军派出了多次侦察机前来中国军队上空进行侦察,这反而让王海涛警觉起来,立刻命令各部队做好防空准备,尤其是装甲旅和重炮旅,不仅要做好防空准备,还要做好伪装保护。好在王海涛扎营这里有山峰有密林,部队的伪装还是不难做到的。
一天半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第二天中午,工兵团向王海涛报告,炮兵阵地己平整完毕,可以安置火炮了。王海涛想了一下,把在桂林缴获的那二十四门日式240毫米口径重型榴、弹炮和全部炮弹装进了储物戒指,又把几十门37毫米口径双联高射炮及弹药装了进去,然后带上炮兵爬上了魁头岭。
刚爬到半山腰,王海涛就看到了一道环型的防御工事,这道防御工事修的虽然急了点,但修的还是可以的,一看就是內行修出来的,工事里有九十师的一个团官兵在驻守,这些官兵一见王海涛带人上来了,纷纷向王海涛敬礼问好,王海涛也微笑着回礼。
爬到了重炮阵地的位置,王海涛停下来四下一看,这块平整后的地方还不算小,摆的紧密一点可以放的下这二十四门重型榴、弹炮,另外放置高射炮的地点也平整过了,王海涛看了一下,对几处位置的选择还是比较满意的,那么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只要王海涛把重炮和高射炮以及弹药从储物戒指中取出来,别的事情自有炮兵去做。
南昌第十一军司令部内,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手中捏着赤鹿理中将发来的电报,背着手在办公室里转着圈,他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眼神中还是露出了一丝焦虑不安。终于他在悬挂着大幅地图的墙边停了下来,目光投向了地图。
地图上红、蓝色的线条表示出了中、日双方在华中地区的兵力分布,一个粗大的蓝色箭头直指红色线条围起来的永州城,这个箭头是早上由参谋刚加上去的,横山勇中将的日光就盯在这个蓝色箭头上。和中国军队中的王牌主力九十军的决战地点己经选好,就在离永州城不远的衡阳地区。
第十一军的第三师团、第三十九师团和第六十八师团这三个主力师团以及佐佐木支队和宫胁支队共计十万余人的部队都在向衡阳地区集中,现在在南昌地区只留有二万兵力在驻防,这也是为了能一举消灭这个九十军而做出的布置。
可是部队运动到指定位置是需要时间的,按照做战方案,各支部队全部到达并做好战斗准备还需要十至十五天才行,本以为第十三师团二万多人能在永州城阻挡住中国军队十五至二十天,可是现在赤鹿理中将就给自己发来了求援电报,这下让自己很是被动。
对着地图思考了许久,横山勇中将做出了决定。做战计划是一定要保证的,关键还在永州城能守多久。横山勇中将喊来一名机要参谋,让其记录自己给赤鹿理中将的回电。回电中横山勇中将再次强调做战计划不容更改,第十三师团必须在永州城坚守十天以上,支援的兵力自己无法派去,不过可以派战机前去支援第十三师团。
永州城的第十三师团师团部内,赤鹿理中将默默地看过了手中横勇山中将的回电后,递给了身边的参谋长依知庸治大佐,依知庸治大佐看完电报也只能长叹一声,然后说道:“师团长阁下,看来我们只能用现有兵力死守永州城了,希望可以完成司令官阁下的命令。”
赤鹿理中将也只能寄希望于部队能够拼死一战而完成任务了。于是第十三师团的士兵们在永州城内城外拼命忙碌起来,这时的十三师团己没有兵种之分,连辎重联队都要在城内抢修防御工事,并抽凋兵力用于防守。就在忙碌中第十三师团等到了王海涛所率领的中国军队。
王海涛并不知道第十一军准备给自己设下一个巨大的埋伏圈,但永州城现在已是一块在嘴边的肥肉,那是肯定要一口吞下去的。于是王海涛在湘江北岸集结了部队之后,就下令全军向永州城进发,为了能消灭在永州驻守的第十三师团,王海涛还特意从二一零师中抽出一个旅,绕至永州城北截断日军退路。
这次王海涛准备用二一一师来担任主攻任务,用二一零师的另一个旅担任副攻。主攻的是永州城南门和西门,副攻的是永州城东门,九十师担任预备队。这次进攻王海涛一个城门派出一个混合装甲营协助进攻,而重炮旅也抽出一个重炮团放在东门方向,另二个重炮团则用来对付南门和西门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