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日军投入进攻的不再是一个步兵中队,而是一个一千多人的步兵大队,并且在战壕边不仅设立了一个重机枪阵地,还有一个速射炮阵地。这种37毫米口径的速射炮,以前韦大林也遇上过,它不仅射速快,而且用上后穿透力极强,五百米的距离上,掩体的混凝土墙壁是能被它打穿的。
要阻止日军速射炮的危胁,最好的办法就是打掉他。韦大林看着五百米外的日军速射炮阵地和重机枪阵地,让身边的警卫员去传令给重火力连,命令重火力连集中迫击炮的火力,第一时间把日军的速射炮阵地和重机枪阵地给打掉。
这时集结好的日军开始向前进攻,在离第二道阵地还有三百米时,一千多日军一下散开,组成一个个战斗团队,而每个战斗团队又包含了数个战斗小组,然后利用地型向前攻击前进。在日军展开队型后,日军重机枪阵地上的十二挺九二式重机枪开始掩护性射击。
第二道防线的正面宽度也就在一百米左右,一千多日军压了上来,虽说己经分散开,但密度还是很大,韦大林下令开火后,地堡中的重机枪首先吐出十余道火舌,一下让冲在前面的日军倒下一片。后面的日军这下前进的更加小心了,重机枪阵地上的重机枪和速射炮一同加入了掩护的行列。
日军的速射炮穿透力的确不小,无论是掩体的混凝土墙壁,还是沙袋工事都难以挡住它的炮弹,在速射炮的攻击下,几处轻机枪阵地都被摧毁,十几名战士倒在血泊中。见日军速射炮发威,韦大林心里有些着急了,当他正要派人去询问迫击炮阵地的情况时,身后传来了迫击炮发射的声音。
看着在日军速射炮阵地上炸响,然后一门门速射炮被炸成一堆废铁,一名名日军炮手被炸的飞到半空,韦大林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可没一会,日军阵地后方也传来了炮声,随着炮声,一枚枚炮弹向着阵地上飞来,目标明显是自己的迫击炮阵地。
笑容凝固在了韦大林的脸上,当日军炮弹在阵地后方炸响时,韦大林的脸上己是紧张和愤怒的表情。原来小田一郎知道守军有数量不少的迫击炮,为了对付守军的迫击炮,小田一郎雪藏了自己的迫击炮中队,当韦大林下令迫击炮开炮后,小田一郎也针对一营的迫击炮,下令自己的迫击炮中队开炮。
日军的迫击炮中队,迫击炮的数量虽然只有十八门,可全是120口径重迫击炮,炮弹威力甚至超过了75口径野战炮,十八门迫击炮的齐射一下打了重火力连一个冷不防,顿时一营的迫击炮阵地上炮弹的爆炸声不断响起,重火力连投入战斗的十五门82口径迫击炮都淹没在一片硝烟和火海之中。
日军是在第二天早上经过一次试探性进攻之后,才确定守军己经放弃了第一道防线。第二十步兵联队的联队长小田一郎大佐接到报告后,也大为兴奋。虽说自己的联队在二天的进攻中,伤亡人数也有好几百人,但攻占了支那人的第一道防线,总是取得了进展。
当小田一郎大佐站在夺下的第一道阵地上,举着望远镜向前面的第二道阵地看去时,脸上没了笑容。从望远镜中他看到守军第二道防线上的防御工事比起第一道防线来,并没有减少,反而更加密集。第一道防线自己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攻占下来,这第二道防线岂不是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样消耗下去,自己这个联队能否攻占面前的这个江州镇,还真不好说。
想是这样想的,进攻还是要继续的。小田一郎直接让野炮兵联队对守军的第二道防线进行炮击,在隆隆的炮击中,日军向第二道防线的进攻开始了。日军炮击时,一营的官兵们在营长韦大林的带领下,除了地堡中留下的观察哨,都隐蔽在了防炮洞中。
听着外面阵地上连续不断的爆炸声,韦大林在想着团长韦煌的交待。自己的一营要在阵地上坚守三天,如何用最小的损失,来换取三天时间,是韦大林正在思考的事。撤下来的二营长楚西风可是说了,进攻的小日本并不好对付,不但枪法不错,而且单兵素质也不错。
看着二营仅守了二天,一个营就只剩下一百来名还有战斗力的官兵,韦大林就知道小日本不好对付,不过一营可是全团的尖刀营,战斗力也是全团最强的,韦大林虽然一时间还想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对付小日本的进攻,但坚守三天的任务,他还是有信心去完成的。
很快二十分钟过去了,阵地上炮弹的爆炸声稀疏起来,韦大林知道日军的炮击就要结束,他看了防炮洞里的战士们一眼,大声说道:“弟兄们,准备进入阵地。”随着韦大林喊声响起,防炮洞內的官兵们纷纷做好了出击的准备。当观察哨报告日军步兵己经集结完毕后,韦大林一声令下,一营官兵在韦大林率领下顺着交通壕进入了阵地。
阵地上日军炮火把工事和掩体破坏的并不严重,重机枪进入了地堡,轻机枪也架在了沙袋掩体上,韦大林这才开始观察起准备进攻的日军。日军是从刚占领的第一道线那里发起进攻的,第一道阵地的战壕里爬出来一个又一个的日军士兵,从望远镜里看去,韦大林确定进攻的是日军一个步兵中队。
日军的这个步兵中队,在前进到第二道防线前三百米的地方,突然分散成了数十个战斗小组,互相掩护着,利用阵地上的各种地型,向第二道防线上摸了过来。日军的这种进攻方式上的改变,让举着望远镜正在观察日军情况的韦大林不由眉头一皱。
日军的这种进攻方式韦大林还是第一次遇到,不过日军的这种进攻方式,与团座教给自己的进攻方式很像。在平时攻防训练之时,攻击方也会利用战斗小组的形式,来攻击守方阵地。只是日军的进攻中,漏洞太多,远不能和自己部队平时训练的水平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