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叶挺、陈毅、傅秋涛三人一同来到了指挥部,叶挺将军见到王海涛后一脸笑容的先递给了王海涛二封电报。王海涛接过来一看,第一封是毛和朱以中共中央军委的名义向王海涛发来的感谢电,感谢王海涛将军对新四军的支持和帮助,并且对王海涛将军这种为了民族大义,无私相助的行为表示赞赏和敬佩。
第二封电报是中共中原局书记发来的感谢电文,内容和第一封电文大致相同,都是感谢王海涛将军对新四军的帮助和支援,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作的贡献,并且感谢王海涛将军能把旌德县这个县城划拨给新四军做为防区。并希望两军在以后的抗日作战中互相协助,争取早日把日寇全部赶出中国去。
看完了二封电报后,叶挺将军说道:“王将军,我新四军经研究决定,留一支队和特务营进驻旌德县城,旌德县城我军的最高指挥官是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同志,以后王将军要有什么事或有什么任务可以直接传达给陈毅同志。”
王海涛笑着说道:“那太好了,以后泾县南面的安全我就交给你们了。现在你们已经进驻县城,为了了加强你们防守县城的能力,我会把这次缴获的秋山支队的十几门山炮和九二步兵炮交给你们新四军使用,有了这些火炮,你们的炮兵连可以扩编成炮兵营了。
另外旌德县的民政也由你们自已解决,不过这必竟是敌人的腹地,要随时作好战斗的准备,你可以向贵党提一下,别把旌德县当成延安那样来对待,这样我对上面的那位蒋委员长也不好交待是不是?”叶挺将军一听心领神会的笑了,而陈毅则是为又能有那么多火炮而兴奋不己。
这次新四军在追击秋山支队时已经收获彼丰,能一下又多出来十几门火炮,加上有了旌德县这样一个县城做为根据地,新四军从上到下都相当的满意,连项英开始听说了这件事后都有些不敢相信。要不是知道了王海涛的为人,项英他们都以为是国民党的圈套了。
中共中央的毛和朱在得到了叶挺、项英等人的对这次战役经过和王海涛所做的一切事情的汇报后,为此专门开了个常委会,会上几位中共中央的领导人对王海涛所做的一切都给了高度的评价,周恩来同志也认为王海涛这样的将军很难得,虽然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还是中央军的军长深得蒋介石的赏识,但又对中共的队伍能如此关照,应该可以视做我党的良友。
所以会议结束后,才有了发给王海涛将军的二封感谢电报。王海涛虽然深知历史的走向,但是共产党建国后的一系列运动是王海涛深感痛心和不愿承受的,现在王海涛只是一心要打败小日本,为此王海涛可以去做任何事,何况帮助一下新四军,至于打败小日本后该如何,王海涛还没去想呢。
{}无弹窗当日军重炮的炮弹落到重炮营的阵地上时,重炮营的营长刘夏雨就知道坏了,没有发现日军还有一支重炮部队,这下自己的重炮营要吃亏。但是转移阵地已经来不及了,刘夏雨只能先把战士们撤下来。就这样连撤是撤,一个重炮营四百多名战士也牺牲了近百名,十二门德制重炮也只剩下二门是完好的。
王海涛得知重炮营受到日军重炮袭击,被重创的消息后,暗自责怪自己不但大意而且轻敌了。对日军的情况没有完全掌据就发起了反击,这才会有重炮营的失利。王海涛连忙命令琴溪镇的部队按兵不动,仍然进行防守,同时电令唐小山立刻侦察清楚日军重炮部队的规模和阵地方位。
琴溪镇的守军按兵不动,受到炮击的伊东政喜却慌忙的退回了杨柳镇那里,受到了半个多小时重炮的攻击,伊东政喜手下的士兵损失了一半人马,现在自己的部队只剩下不足六千人了。这个结果让伊东政喜恨的咬牙切齿。
退回了杨柳镇的伊东政喜在得到了家发镇和蔡家桥镇二处进攻的部队,全部因支那人的重炮炮击伤亡惨重,因此都撤退的消息之后,也不愿在一片废墟的杨柳镇多待,带着部队直接退回了宣城县城,并且让攻击弋江镇的那个联队也撤回了宣城。
日军的进攻都被击退,虽然伊东政喜这位师团长还领着八千多日军盘据在宣城县城,但是对王海涛己构不成太大的危胁,王海涛在考虑着要把几处部队都调动了一下后,暂时也就不去考虑如何消灭宣城的伊东政喜了。在这种情况下,叶挺也准备和王海涛道别了。
王海涛知道新四军现在的军部所在地岩寺地区虽然比较安全,但是必竟是在山区,条件十分艰苦,便对叶挺说道:“叶将军,你们新四军一万多人马全部驻扎在岩寺地区,是不是困难了一些?如果叶将军愿意,不妨在旌德县驻扎上一部分部队,我把旌德县让给你们新四军做防区,这样我们二军也可以互相照应一番。不知叶将军意下如何?”
通过这段时间的交往,叶挺和王海涛已成知己,叶挺知道王海涛是个说话算话的人,对新四军更不会有什么坏心思,不过这一下就让出一个县城来,这礼还是重了些。叶挺说道:“王司令,这旌德县城是你的部队攻占下来的,我们新四军去驻扎不好吧?就算你不说什么,你的手下也会有意见的。”
王海涛说道:“叶将军多虑了,这次战斗,你们新四军在泾县南面浴血奋战,力阻秋山支队的进攻,这些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再说让你们新四军驻防旌德县城也是为我军解决了杭州方向的后顾之忧,必竟我军的主要精力还要放在宣城方向,那里还有伊东政喜这位师团长和近万日军呢。”
叶挺将军听出了王海涛言语中的真诚,便说道:“那这样,我先和项政委他们商议一下,然后再给王司令一个答复,王司令你看如何?”王海涛笑道:“那是自然,贵党一向是‘党指挥枪’嘛。”在叶挺将军去用电报和项英商议此事时,王海涛的机要室主任也拿着几封电文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