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拧子领了朱厚照的圣旨,却不知该如何把这消息传到身处宁夏的沈溪和杨一清手中,他很清楚,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想跳过刘瑾把消息传递出去非常困难。
如此一来只能求助于谢迁,等小拧子带着朱厚照亲笔所写诏书到了谢府,把情况介绍完,谢迁脸上全都是为难之色。
“……陛下的意思是说,让你不通过刘瑾,直接把圣旨传递到宁夏镇?”
谢迁非常不可思议。在他看来,朱厚照对刘瑾的信任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怎么会突然改变性子,对刘瑾如此警惕?
本来谢迁就不怎么相信宫里的人,加上刘瑾擅权之事,以至于他对小拧子这样亲近他的执事太监也产生怀疑,生怕小拧子被刘瑾收买,设下什么阴谋诡计陷害他。
小拧子道:“此事千真万确,小人实在不知该怎么办,这才来请谢大人您帮忙!”
一直以来小拧子对谢迁就恭敬有加,他知道自己要依靠谢迁的力量才能把刘瑾斗倒,一心把谢迁当成靠山。
谢迁仔细把圣旨的内容看过,迟疑地问道:“那拧公公可有将西北有狄夷扰边之事告知于陛下?”
小拧子摇摇头:“小人没提这事儿,不过刘公公倒是提了,今日他亲自到乾清宫面圣,甚至因此提出让沈大人和杨大人留在宁夏……陛下就是对刘公公这番话有怀疑,才让小人把圣旨跳过刘公公传递到宁夏镇。”
“嗯!?”
谢迁犹豫不决,迟疑地问道,“陛下是要置西北边陲安危于不顾么?如今地方上可是多处在奏报狄夷扰边之事,沈之厚留在西北,对鞑靼人终归是一种震慑。”
小拧子有些不可思议:“谢大人这话可就说错了,难道不是应该先让沈大人回朝,利用安化王谋反之事情先把刘公公给……那样吗?现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西北鞑靼犯境吸引,这对刘公公是最有利的局面,谢大人怎么会认为此时留沈大人在宁夏反倒最好呢?”
当局者迷,谢迁听到小拧子的话后,不由一怔。
他可没仔细考虑这件事对谁有利,甚至没怀疑鞑靼犯境这件事是否刘瑾捏造,等经过小拧子提醒,他才猛然记起来,现在把刘瑾赶下台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谢迁道:“陛下要求多久把诏书送到宁夏去?”
小拧子摇头:“只要谢大人肯帮忙,多久都可以,也是愈快愈好,安化王谋反之事即将告一段落,若长久拖下去的话,怕是这件事对刘公公再也无法形成影响,到那时,怕是什么都迟了!”
谢迁点点头道:“知道了,那拧公公先回吧……老夫会把诏书送到宁夏,你放心回去便可!”
小拧子如同看到救星一样,急切地道:“谢大人您可一定要着紧啊,若沈大人迟迟不回,刘瑾现在恐怕已经难以容得下小人,小人可就等着沈大人回来救命了!”
……
……
小拧子的死活,并不是谢迁所关心的,他斗刘瑾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帮小拧子,结交内宦,纯粹是利用关系。
小拧子走后,谢迁马上派人跟云柳取得联络,让云柳来见自己。
自从他让云柳通知沈溪回京,云柳便再未主动求见过,谢迁感觉沈溪不想回京,此时他正好利用这件事来询问一些事情。
云柳仍旧跟之前一样精明干练,等谢迁把话一说,云柳顿时明白过来,当下道:“谢大人放心,卑职定会在最短时间将诏书传达宁夏,为大人所知。”
“几天?”谢迁当即问道。
云柳稍微估算一下,道:“至多三天时间即可。”
谢迁皱眉:“从京城到宁夏,何止千里,这几千里驿路,你的人三天时间就能到?”
云柳道:“回谢大人的话,这也是得益于我家大人之前构建的消息传递体系,必须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消息传递,通常不走朝廷驿站……”
她这话说完,谢迁的脸色立即阴沉下来。
显然谢迁觉得沈溪的心有些大了,不但私自建立起一套情报体系,所用之人都不受朝廷控制,现在连传递消息都不走驿站,意味着沈溪已在跳过朝廷做一些事。
云柳引以为傲的东西,在谢迁看来非常危险,油然生出忌惮之心。
“那行吧,你且把消息传递到宁夏镇!”
谢迁说了一句,然后郑重地把圣旨交给云柳,这时他突然记起一件事,问道,“既然沈之厚有办法能把消息传递如此迅捷,那老夫问一句,西北现在是否处于危急之境?”
云柳有些诧异,反问道:“谢大人问的是安化王谋逆之事?叛乱不是早就被平息了么?”
谢迁没好气地道:“老夫所问,是鞑靼犯边……京师最近不是传言三边和宣大之地边塞烽火处处吗?”
云柳稍微迟疑一下,随即坚决摇头:“以卑职所知,最近这几个月,草原上风平浪静,鞑靼丝毫也没有犯边的迹象。卑职昨日收到大人的信函中,也未闻边关有紧急军情!谢大人此消息从何而来?且容卑职去调查一二!”
云柳没有质疑谢迁的话,她觉得,或许是自己情报工作做得不到位,这才导致未得悉鞑靼犯边的讯息。
谢迁听了这话分外意外,诧异地问道:“你说什么?西北没有狄夷犯边之事?”
“卑职并未听闻!”
面对当朝首辅,云柳可不敢随便猜测什么,她说话办事都很谨慎,没有就是没有。
谢迁脸上满是苦笑:“这怎么可能?朝中人尽皆知之事,居然不存在?难道是有人暗中捣鬼?问题是西北地方那么多奏疏……”
最近这段时间,谢迁收到几十份西北地方官员和将领关于鞑靼犯边的奏疏,甚至有很多门生故旧也把这件事说得千真万确一般,让谢迁信以为真,根本就没想过好好调查一下。
但现在云柳的话,让他产生怀疑。
“那你去探明真相!”
谢迁板着脸道,“最短时间内,给老夫回话,若此事乃是刘某人欺君罔上,虚报军情,看老夫怎么……”
说到惩罚刘瑾的问题,谢迁一阵无力,他突然发现,其实刘瑾有能力编造鞑靼犯边的谎言,避免沈溪回朝。
以前刘瑾又不是没做过这种事情,何况现在刘瑾权势更上一层楼,朝中已无人敢质疑他的决定。
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以前刘瑾怎么瞎编乱造,都不会受到太大惩罚,以至于到现在得意忘形,行事越发肆无忌惮。
……
……
云柳多方调查后,把消息传递回来。
谢迁看了更多关于西北真实情况的奏疏,才知道鞑靼犯境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谢迁一阵悲哀:“……朝廷到底乱成什么模样了?鞑靼这几年连遭败绩,连以往夏秋时节南下打草谷的习惯都改了,更别说是大举犯边了。再说现在沈之厚滞留西北,纵观过去几年,但凡沈之厚在边关,鞑靼人焉敢轻举妄动?老夫之前怎就没想清楚,居然会被刘瑾那阉人蒙骗……”
谢迁又气又恼,觉得自己一头扎进个巨大的陷阱中,居然浑然不知。
“以沈之厚消息传递之速,一定早就听说京城这边发生的情况,却始终按兵不动,甚至不通知老夫一声,看来他有意让事情发酵。或许他是想利用这件事警醒陛下,以达到打击刘瑾的目的……又或者他干脆就不想回京,想让杨应宁回朝,代替他把斗刘瑾的事情完成……”
谢迁别提有多恼火了,甚至把这股恨迁怒到沈溪头上。
当即他便带着云柳的调查结果去见张懋,这几天张懋焦头烂额,因为这会儿刘瑾正在查他侵占民田之事,奏禀这件事的人正是派去宣府公干的户部侍郎胡汝砺。
“于乔,这会儿谁还管得上西北是否有狄夷犯境?你难道不知,因为之前五军都督府内有人上疏弹劾刘瑾,刘瑾现在已经把老朽盯上了,告老夫侵占民田两千亩……这不是信口开河吗?”
张懋看到谢迁就来气,他觉得正是因为自己之前私下见谢迁被刘瑾所知,这才导致刘瑾猛烈的报复行动。
以张懋的性格,原本想中立到底,不管文官跟阉党怎么斗,都不想出头。谁知道一时心软,给了谢迁承诺,为自己带来天大的麻烦。
谢迁道:“张老公爷,现在你还有心计较这些得失?难道不是朝廷稳定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