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一抬手:“这种话,说多了就是废话,朕不想听恭维之言,沈先生有多少本事,朕最清楚不过,倒是你,身为司礼监首席秉笔,在刘公公走后没能打理好司礼监事务,应该受罚才是。”
戴义见朱厚照面无愠色,知道只是这么随口一说,但他还是“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不迭:“陛下,老奴愿意领罚。”
朱厚照笑道:“沈先生,你觉得应该怎么罚他?”
沈溪摇头:“错不在戴公公,在于规矩乱了,谈何归罪于谁?倒是陛下当早些定下司礼监掌印人选,并且协调好司礼监和内阁关系,如此才能做到二衙门通力合作,令朝廷上下秩序井然。”
朱厚照再次点头,看样子已赞成沈溪观点。
朱厚照直接问道:“那沈先生认为,谁人来担当司礼监掌印太监之职,最为合适?”
一个问题便戳中重点,在朱厚照口中似乎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但在戴义听来,这涉及未来朝廷走向,沈溪虽然只有提人选的权力,而没有最终拍板权,但沈溪的话,对朝局有很大的影响。
戴义心里无比紧张,更多的却是期待,希望沈溪提举之人是他,就此替代刘瑾成为司礼监掌印。
沈溪往戴义身上看了一眼,一时间没作答,朱厚照的问题随之而来:“戴公公在宫里算是老资历,刘公公如今不在朝中,由他来暂代司礼监掌印之职,维持好司礼监和内阁间的关系,沈先生以为如何?”
戴义的心都快跳出嗓子眼儿了,道:“老奴何德何能,怕是不能胜任……”
朱厚照没好气地喝斥:“朕又没问你,朕在问沈先生,看看他对你的评价如何……”
沈溪道:“论资历的话,在皇宫这么多太监中,能跟戴公公比肩的屈指可数,且这些人没有戴公公的能力。”
朱厚照问道:“那沈先生是同意了?”
沈溪摇了摇头,道:“戴公公虽能力突出,但已老迈,臣倒是认为,原司礼监掌印萧敬萧公公,是为掌印太监的最佳人选。”
朱厚照先是嘴巴大张,随即眉头皱了起来,显然听到萧敬这个名字时心里有所介怀,因为他念及当初萧敬对刘健和李东阳等阁臣的妥协,以至于他这个皇帝没有任何权力,如今好不容易把权力从萧敬和刘健等人手上抢过来,要他再提拔重用萧敬,有些不太乐意。
朱厚照为难了:“沈先生,之前朕跟萧公公之间有过节,你应该清楚才是……”
沈溪道:“此一时彼一时也,萧公公无论是做事能力,还是为人处世,都无可挑剔,而且他几次任职司礼监,对于司礼监的情况了如指掌,若陛下不想打理朝政,交给萧公公负责,最为合适。”
“且如今陛下已当政,而朝中也未再有权臣来给陛下设置障碍,陛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朱厚照没有应允,也没有拒绝,嬉皮笑脸地道:“让朕再想想,回头再做决定。”
朱厚照对萧敬深怀戒心,他登基掌权以来任用的都是“自己人”,所以当沈溪提出让萧敬回归重新担任司礼监掌印,朱厚照心里觉得梗着一根刺。
戴义虽恼恨沈溪不支持他,但沈溪举荐之人乃是宫里和朝廷几乎人人都佩服的萧敬,戴义这样的忠厚之人心中的抵触情绪不是太大,换作张苑在现场就未必了。
朱厚照打了个哈欠,道:“沈先生,朕有些困倦了,今日之事便先商议到此吧。至于你说的重新任命司礼监掌印太监之事,朕会慎重考虑,过两天给你答复。”
“陛下不必对臣做出任何答复,臣只是提出建议罢了,一切决定权,在于陛下。”沈溪道。
朱厚照微微点头,随即捂嘴抹眼睛,好像已困顿不堪,但沈溪却看出这小子是装出来的,分明不想就这个敏感话题继续聊下去。
朱厚照起身要走,沈溪赶紧站起来相送,戴义几步跟上,跟随朱厚照出门到后面的寝宫去。
沈溪作为入见的臣子,恭敬地目送朱厚照的背影消失在宫门后,微微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乾清宫。
朱厚照全盘同意了沈溪的用兵计划。
但他却像倒苦水一般,说出自己的想法:“沈先生,这场仗对朕而言无比重要,要是能打赢,谁都佩服朕,可一旦输掉,朝野臣民都会看不起朕,甚至会将朕的一些缺点放大了说,影响大明江山社稷稳定。”
沈溪幽幽问道:“陛下似乎许久没过问朝政了吧?”
朱厚照面带愧色,咳嗽两声:“朝中有谢阁老和沈尚书这样能干的忠臣,就不需要朕再操心了吧?当初父皇在世时,也不是事事都亲力亲为。”
沈溪不想苦口婆心劝朱厚照回归朝政,他知道这一切都属徒劳。
以朱厚照的生活环境,根本不知居安思危是什么意思,如此浮躁心态,让他专心朝政,正经没几天又会原形毕露。
沈溪道:“陛下不知之前朝中有人擅权?”
朱厚照眨了眨眼,惊讶地问道:“沈先生说的那个人是谁啊?擅权,怎么个擅权法?”
戴义想提醒沈溪不要说,但张开嘴临时却迟疑了。之所以畏首畏尾,显然他心里也很清楚,在朱厚照和沈溪交谈时,他这个皇室家奴在旁听着就是一种罪过,如果再插嘴,那就是自找麻烦。
沈溪道:“既然陛下不知,那臣就不提了。”
这话勾起了朱厚照的兴趣,他眉头紧皱,紧盯着沈溪问道:“先生好生没趣,话居然只说一半,之前朕也不知从何处听来……据说是刘瑾权倾朝野,先生说的那个人就是他?”
沈溪微笑着问道:“陛下这话从何处听来?”
师生二人好像闲话家常,戴义在旁听得心惊胆颤,已有告退的想法,但朱厚照没有出言吩咐,他不敢造次。
朱厚照道:“让朕想想……好像是李荣说的,有一次当着朕的面,李荣居然跟刘瑾扭打起来,那时李荣把刘瑾贬得一无是处,那时朕便在想,不会是刘瑾这狗奴才背着朕,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吧?”
“先生,你在朝中,听说的事情应该很多,何不跟朕说说?”
沈溪淡然道:“臣所言,陛下听得进去吗?”
朱厚照笑道:“虽然朕有些困倦,但既然是先生教诲,朕还是能听进去的,这朝廷上下,朕能信任的人不多,先生恰好是其中一个。”
沈溪想了下,最后还是摇头:“若陛下不想亲自打理朝政,应委托职司人员管理,以大明规矩,内阁大学士拟定票拟,司礼监负责帮陛下朱批,代天子行批阅大权……若是可以协调好,奏本即便不经陛下之手,也可获得妥善解决。”
朱厚照眼珠子一转,问道:“听起来很有道理,但这跟刘瑾擅权,有什么关系吗?”
沈溪道:“人在高位,手上的权力大了,自然会以权谋私。就好像现在的朝政,若司礼监掌印太监跟内阁首辅,想借手中权力中饱私囊,而陛下又不问朝事,那该如何解决?”
朱厚照摇了摇头:“应该……不会吧,内阁不是跟司礼监互相制衡吗?而且,有都察院那些御史在背后监督呢。”
沈溪心说那也要能见得到你的面才行啊,但又不想打破师生间良好的说话氛围,只能幽幽叹道:
“若朝廷制度真如此完善,历朝历代就不会有权臣出现了。”
沈溪跟朱厚照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
旁边戴义听在耳中,心惊肉跳,君臣间这一番开诚布公的对话对他精神而言,绝对是一种摧残。
沈溪所指无非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内阁首辅权力太大,以戴义想来,沈溪作为翰苑出身的文臣,将来有很大机会入阁,不太可能用言语攻击内阁首辅,那沈溪说这番话的目的,必然是提醒朱厚照,若皇帝不问朝事司礼监掌印太监最容易擅权。
在戴义眼中,已经有了刘瑾这么个前车之鉴,沈溪说出这番话来本身无可厚非,但始终他是下一任司礼监掌印的有力竞争者,就算他没有权倾朝野的野心,但还是不愿被皇帝限制手头的权力。
朱厚照一副受教的神色,小眼睛乱转,显而易见,朱厚照想到到的权臣不是刘瑾,而是之前跟他作对的顾命大臣刘健和李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