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道:“君王当独寝。”
“你说什么?嘿,朕不是很理解。”朱厚照眯着眼看着花妃。
女子道:“陛下如今长居宫外,或不合规矩,但既为陛下所选,臣妾只能接受。但陛下人在宫外也当思社稷才是,若每日都沉迷美色,长久后则会丧失斗志,平民男子尚且不能安享逸乐,况君王乎?”
朱厚照扁扁嘴:“朕平时最厌恶就是别人提这件事……但为何爱妃你说出来,却是如此中听?”
说完,朱厚照咧嘴直乐,显然没把女子说的话往心里去,只是随口恭维一下,想跟女子亲近些。
女子却推开朱厚照,正色道:“陛下平时不愿听他人劝谏,唯独能听臣妾的,是因为臣妾本就为祸水,若陛下沉迷臣妾,臣妾倒不如一条白绫悬梁,从此不再耽误大明江山。”
“又说这个,呸呸呸,朕不许你再如此说!”
朱厚照有些心烦意乱,“这样吧,朕不强求跟你同睡,你陪朕到卧房内,你坐在朕的龙榻边,看着朕入睡后再离开,这样总该行了吧?”
女子看了朱厚照半天,这才点头:“若陛下可以独睡,妾身怎样都行。”
……
……
朱厚照迷恋“花妃”,已到不能自拔的地步。
就算睡觉时不能搂抱此女子,也要看着女子入睡,这跟他从小缺乏母爱有关。
女子的年岁,跟张太后有段距离,不过此女跟张太后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喜欢对朱厚照说教。
张太后说教生硬,再加上朱厚照逆反心理重,以至于朱厚照完全听不进去,但因此女本身就受朱厚照宠爱,就算敷衍,他也要听几句到心里,这也是为讨好这女子,让女子觉得自己在乎她。
朱厚照一夜未眠,本身已困顿不堪,很快便酣然入睡。
女子按照之前朱厚照的吩咐,离开卧房,等出了门口,却见钱宁正在远处用一种怪异的神色打量。
“花妃娘娘,小人这里给您行礼请安。”钱宁走过来,躬身道。
花妃对钱宁没多大抵触情绪,因为这男子正是她接近朱厚照的跳板,当初她被张延龄送到豹房,很长时间没被朱厚照所幸,好在背后有贵人相帮,此人便是钱宁。
不过花妃真正的帮手并非钱宁,而是江栎唯。
为了能让她得到朱厚照的宠幸,江栎唯前后送了钱宁几千两银子,还有一些珍宝。
而花妃能得到朱厚照的喜爱,全凭她自己的本事,也是因为此女对男人有很强的驾驭能力,之前是张延龄,现在则是朱厚照。
花妃一抬手:“钱将军客气了,我不过一个民女,并未正式册封为妃,当不起将军这一礼。”
钱宁坏笑:“花妃娘娘客气了,您现在得到陛下眷顾,被册封为妃是迟早的事情,那时您可别忘了小人。”
说着,钱宁有意往前凑,却被花妃后退一步巧妙避开。
豹房内,钱宁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此人虽然只是锦衣卫千户,却得到朱厚照的完全信任,平时在民间搜罗美女不说,还跟朱厚照有一些特殊关系,这种关系是朝中其他人不能相比,简直是穿同一条裤子的兄弟。
虽然朱厚照不会把身边女人都给钱宁,但也会有一些在被朱厚照临幸后,丢给钱宁。
至于朱厚照和钱宁间是否有更深一步的关系,就不足为外人道也。
而这花妃,为了得到朱厚照宠幸,也被钱宁占过便宜。
钱宁虽然表面上尊敬花妃,但其实内心带着一些猥琐,想跟花妃继续保持不清不楚的关系。
见到花妃不肯屈就,钱宁脸色有些僵,随即冷声道:“花妃娘娘在豹房日久,应该想念外面的故人了……如今陛下已休息,花妃娘娘若是没有别的事情,这就跟小人去见一名故人吧!”
花妃一听,便知道来人是谁。
她跟钱宁之间,算得上是故人的,除了江栎唯外就没旁人了。
花妃对别人都保持极大的戒备,唯独对江栎唯,她推心置腹,因为她明白,只有江栎唯跟她的目的相同,那就是让沈溪身败名裂。
“有劳钱将军!”
花妃说了一句,在婢女相伴下,跟随钱宁到了侧院,随即她屏退婢女,跟着钱宁进入一个房间。
此时房内,正有一名身着侍卫服装的人,这人便是混在钱宁身边的随从队伍中进了豹房的江栎唯。
江栎唯见到花妃,先是露出一抹惊讶之色,随即脸色恢复正常,向花妃行礼。
钱宁道:“娘娘,人便在这里,小人不打搅了……”
说完,钱宁对江栎唯使了个脸色,好似在说,你江栎唯欠了我好大的人情,回头记得补上礼物。
等钱宁出门,花妃亲自过去将门关上,这才回头看向江栎唯。
江栎唯显得很恭谨,跪下来磕头:“臣参见花妃娘娘。”
“江大人的话,实在有些过了,妾身怎能当得起娘娘的称呼?不过是陛下身边一个玩物,随时都会被弃如敝履!”花妃悲哀地道。
江栎唯站起身来:“娘娘说错了,既然您现在能得君心所眷,未来前程可说无人能及……却不知娘娘是否记得初心,将曾经未竟之事做完呢?”
刘瑾负责安排筑京观仪式。
谁惹的麻烦谁来背,通过沈溪的表现刘瑾基本可以确定宣府存在虚报军功的情况,这件事不能轻易弹压下去。
“一定要防止兵部捣乱,只要沈之厚能保持缄默,这件事便能隐瞒下去……不就是找一千颗脑袋么?”
刘瑾暗中向自己鼓劲,争取瞒天过海。
他清楚自己的对手是谁,内心有些迷惑:“沈之厚隐忍不发,我倒要看看,他有什么阴谋诡计!”
回去后,刘瑾赶紧写了封信,准备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宣大总督孙秀成知晓,由于不放心官驿传信的隐秘性,准备让他最信任的张文冕出使。
“炎光睿智,做事沉稳,让他去,定能将事情处置好,只要能将筑京观的人头凑齐,便是大功一件,到那时沈之厚只能干瞪眼,无可奈何!”
……
……
沈溪对刘瑾的安排有所预见,先一步去信宣府。
沈溪跟孙秀成间并无交集,主要是跟李频陈述利害关系,希望其弃暗投明。
刘瑾派去西北的人是张文冕,沈溪这边则是马九。
在沈溪看来,马九做事一丝不苟,又跟李频认识,去了后能说得上话。
派出马九的第二天,沈溪得知刘瑾的举动,同时司礼监正式下文通知,京城很快就要举行庆祝宣府大捷的凯旋仪式,届时还要筑京观以威慑四夷,通知六部以及京城各衙所做好准备。
谢迁问明情况立即赶到兵部,神色间满是不悦:“刘瑾既已知宣府地方战报中存在虚构成分,当立刻阻止,结果却置若罔闻,非要将这件事大肆张扬,若到时候拿不出那么人头,朝廷颜面何存?”
这次跟谢迁一起来的,还有英国公张懋。
显然张懋是被谢迁硬拉过来作说客的,但谢迁说话时,张懋却老神在在闭眼养神,一点儿都不配合。
沈溪知道,谢迁想联合张懋,再加上沈溪,三人联名,以虚报战功之罪弹劾宣大总督孙秀成,再以此攻击刘瑾失察。
沈溪道:“阁老能确定地方奏报上来的功劳一定是弄虚作假?”
“你怎么这么说话?难道你调查后,还有别的结果不成?”
谢迁打量沈溪,皱眉问道,“之厚,你这两日难道没派人调查么?这么大的事情,兵部全程不参与,老夫知道你明哲保身的心思,但未免做得太过了……若事情有变,你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说着,谢迁打量张懋一眼。
可惜此时张懋闭着眼优哉游哉,压根儿就没听到谢迁的话。
沈溪瞟了张懋一下,然后向谢迁打眼色,意思是有些话不能当着张懋的面说。
谢迁心领神会,当下对张懋道:“公爷现在已知宣府方面确实存在虚报战功的情况,回头一起上疏时,公爷可不能坐视不理啊!”
张懋睁开眼,爽朗一笑:“于乔说的是,若真查出宣大总督府虚报战功,老朽自然不会袖手,于乔你既然来见之厚,便跟他多说说,之厚上任兵部尚书不久,有很多地方都需要你的指点。”
沈溪显得很谦虚,站起身行礼道:“学生见识浅薄,向两位前辈学习的地方有很多。”
张懋满意点头,笑容中虽然包含对沈溪的欣赏,但更多的却是敷衍和装糊涂。张懋人老成精,知道自己不受欢迎,当即表示五军都督府尚有要事,然后提出告辞。
沈溪亲自出门相送,等他回来,待客厅内只剩下他跟谢迁,谢迁出言问道:“刚才你打眼色,有什么话说?”
沈溪回答:“我刚得到消息,刘瑾派智囊张文冕去了宣府……阁老对此人可有了解?”
谢迁恼火地道:“老夫怎能不知?此人跟孙聪乃刘瑾左右手,但凡刘瑾所做决定,十之七八都出自二人谋划,此二人可说是刘瑾最倚重的谋士……且这张文冕,科举屡试不第,不学无术,他此番去西北,多半要主持伪造战功!”
沈溪点头:“既然阁老已清楚刘瑾下一步动向,那现在就弹劾意义何在?”
“难道你真要让他弄虚作假不成?”谢迁厉喝,“之厚,你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刘贼可以不顾纲常,胡作非为,但你乃朝廷柱梁,做的事情便是拨乱反正,而不是任由刘贼胡作非为。”
沈溪微微一笑,宽慰道:“阁老不必着急,学生并非对刘瑾所做之事置若罔闻,而是另有打算。”
谢迁皱眉:“就算你有谋划,也要先将这件事奏明圣上,这方是你兵部尚书所为。”
沈溪对谢迁的咄咄逼人有些反感,但还是显得很耐心:“敢问阁老一句,现在便去弹劾孙秀成等人,且陛下最后也察觉到地方官员虚报战功,此事对刘瑾影响有多大?又会给刘瑾定个什么罪?”
“失察吗!?我看未必……这件事原本就是地方奏报,刘瑾不过据此以呈,出了事,也该由地方官员担责,说刘瑾失察,但他一介阉人,陛下凭何将责任归到他身上?”
谢迁黑着脸,一语不发。
沈溪继续说道,“陛下反倒可能会将责任归到内阁和兵部,甚至是五军都督府,就算陛下不往这边想,刘瑾也会引导,栽赃嫁祸。”
谢迁沉吟好一会儿,对沈溪说:“这便是你现在不主张弹劾刘瑾的主要原因?”
“不仅仅如此……”
沈溪心平气和,“就算现在去弹劾,也没有证据,且刘瑾可能跟孙秀成等宣府地方官员通力合作,以杀良冒功的方式将事情化解,那时你我便属诬告,陛下会对兵部失去信任,那时我要再做什么事情,如何能得到陛下支持?”
谢迁吸了口凉气,低头思索,最后点了点头,显然觉得沈溪说得有些道理。
沈溪再道:“既然现在弹劾意义不大,不如我们先装作为势所迫而不得不上奏,等刘瑾跟宣府地方官员有了详细计划,开始胡作非为,事情闹到不可开交时,我再以兵部名义上奏,揭发刘瑾杀良冒功之罪……”
“不可!”
谢迁直接抬手阻止沈溪说下去,“你这么做,是拿大明江山社稷开玩笑……刘瑾虽是奸邪之辈,但也不能为了将其扳倒便任由其作恶……孙秀成杀良冒功,会让许多无辜百姓送命,一旦传开,将会严重打击朝廷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