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九江知府张航听说沈溪借道九江前往南昌,早早就在浔阳码头等候,可惜苦候数日都没见人。沈溪压根儿就没走水路,而且沿途不在驿站歇宿,大多数时候走的都不是宽敞的官道,而是走沿江小道。
一来是为掩人耳目,二来是沈溪想见到最真实的百姓生活,了解民生困苦。
如果大张旗鼓到下面去视察,地方官府肯定会做手脚,做出一副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的假象,此次他到不告自到,能见到最真实最直观的东西。沈溪本身就是闽西寒门出身,这时代农民、佃户都是个什么生活状态,他心里清楚。
这是一个有地你也种不起,风调雨顺还要背负债务,甚至要卖儿卖女的时代,越是穷乡僻壤,这种情况越明显。
一路下来,沈溪心中多了很多感慨:“我家里有个秀才的大伯还算不错,不至于被乡绅盘剥,那些平头百姓,真如同草芥一般,由于土地兼并严重,许多百姓只能租地主家的田地来种,支付极高的地租,说湖广乃粮仓之地,其实不过如此!”
六月十日,赶了一天路下来,沈溪又累又渴,决定进城好好漱洗一番,附近最近的县城是九江府德安县。
当沈溪派人去德安县通报,说要进城时,德安知县关渚麟吓得屁滚尿流,带着县衙官吏出城迎接。
见到沈溪,关渚麟当即下跪,连连磕头,态度恭谨之极,但这一幕落在沈溪眼中,却怀疑是不是眼前的关县令平日亏心事做多了,现在怕秋后算账,所以才会装乖孙子。
沈溪上前,摆摆手道:“关知县不必行此大礼,本官往南昌途中,经过德安县,时候不早,想进城歇宿,不知可方便?”
“方便,自然是方便!”
关渚麟站起身来,做出恭请的手势:“大人能来鄙县,本地父老乡亲颜面有光,求之不得呢!请,请进城!”
“嗯!”
沈溪满意地点点头,径直从关渚麟身前过去。
关知县乃举人出身,之前已出缺过几个地方的七品县令,应付上司很有经验,但这会儿他依然被吓得不停擦汗。
沈溪没回头,就好像背后长了眼睛一样,道:“这天气实在太热,关知县出来迎接,还如此隆重盛大,实在有心了。”
“如果觉得身体受不了,关知县早些回县衙歇着,本官自会往驿馆去,明日一早便离开德安,绝不会给关知县带来麻烦!”
关渚麟赶紧表态:“不麻烦不麻烦,下官在德安为官两年,对这里的地形非常熟悉,为总督大人带路再好不过。请……”
随后,关渚麟亲自领着沈溪一行到驿馆安顿好,这才六神无主地回到县衙。
由于吃不准沈溪来意,关渚麟不得不召集心腹商议,看看该怎么打发沈溪。
“关知县,这位沈中丞可不好惹,听闻他在东南三省为官时,曾一次将三个知府六个知县拉下马来,还给扣上通匪的大罪,格杀当场,轰动闽粤……”关渚麟的师爷是来自江浙绍兴的秀才古程严,今年四十多岁,满脸忌惮地说道。
捕头张明有些诧异:“为啥我听说的,这位沈中丞一次杀了五位知府,二十位知县呢?”
这世道信息传播不畅通,沈溪在闽粤之地所做事情虽已传出,但具体的事情却是众说纷纭,官场上传得也很邪乎,这主要是跟沈溪这几年行事雷厉风行不无关系,别人会不自觉夸大其词。
古程严道:“老朽探知的消息,千真万确,小小杂役不要胡搅蛮缠……”
“够了!”
关渚麟怒斥一声,喝道,“本官忧心忡忡,如今沈中丞已带兵进城,就算只杀过一个知府一个知县,那也是来者不善!你们在这儿杵着作甚?还不赶紧给本官想办法,看看如何应付?”
关渚麟因沈溪的到来彻底乱了方寸,两省总督拥有先斩后奏的大权,这好像一把枷锁加诸于身上,感觉颇不自在,偏偏手底下这些人还拿道听途说的事吓唬人。
商议半天没有结果,最后关渚麟只能赌一把——按照以往应付上差的方法,让人打探沈溪的喜好,关渚麟准备为沈溪送上一份厚礼,将这位新总督的嘴给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