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〇章 连环计(下)

寒门状元 天子 4130 字 9个月前

令宋喜儿一伙人警惕的是,这些倭人前来,根本没带什么箱子。山坡附近也没有停放有马车,这给人一种要明抢的感觉。

宋喜儿谨慎起见,肯定不能让倭人靠“货”太近,根据她对倭人的了解,这些人凶残至极,真动起手。她带来的那些打手人数虽多,但不一定招架得住,很可能让自己置身险地。

马九回去跟倭女说了,倭女似乎有些生气,呼喝了两声。老儒生凑过来道:“东瀛女人……似乎不太满意。”

宋喜儿瞥了老儒生一眼:“这还用你说?”

倭女说完,转过身,似乎不想跟宋喜儿正视,这也是出于沈溪的交待,若熙儿被宋喜儿长久打量,容易被对方抓到神色间的破绽。

宋喜儿能在福州城称王称霸,必然无比精明,其观人待物必然有一套。

马九带着两个背着包袱的倭人男子走到中间,两个男子先后把肩膀上的包袱解下来,放到地上摊开,宋喜儿的人看得眼睛都直了,里面是一块一块黄色的金饼,一块金饼最少有十来两,粗略一数加起来有一百多块。

按照明朝金银兑换的比例,这些金饼至少价值五六千两银子。

宋喜儿的人不由恍然:“难怪这些倭人没带银子,原来人家带的是轻便的金子。”

见到金饼,宋喜儿心中一喜,若是银子的话,再加上一些折色,她可能赚不到三千两银子,可若是金子,她可以在兑换通价上讨价还价一番,赚的可就多了。

随即马九陪着两名倭寇上前去“验货”,首先要确定女子的样貌和身材,再者是确定男丁是否都是青壮,能不能做力气活。

倭人似乎对其中不少“货”都不满意,又叽里咕噜说了一大通,老儒生赶紧对宋喜儿道:“掌柜的,那些东瀛人觉得咱以次充好……似乎有意压咱的价。”

旁边一个汉子拍了拍手上的刀:“不怕,咱有家伙,大不了抢呗。”

老儒生一听有些急了:“切不可如此,你要是能打得赢这些东瀛人,我把脑袋割下来送给你。”

宋喜儿吩咐道:“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与倭人起冲突。”

宋喜儿见那些倭人身上都有佩刀,心里非常忌惮,看起来自己这边加上车夫人要多得多,但真要打起来她可没有丝毫胜算,毕竟五百人一队的官兵都有面对二三十人的倭人转身而逃的经历。

更何况对方说这只是第一笔生意,以后还有大笔买卖等着她,实在没必要因小失大。

等马九陪着倭人查验过货物之后,回去通禀那倭女,让人惊讶的是,倭女脸上只是露出一丝不太满意的神色,但随后却点了点头,大声说了一句。

老儒生道:“当家的,那东瀛女人说这笔交易可行进行,一百五十人,一共支付五百两金子,但要您亲自上前,与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ps:第二更!

明朝币制混乱,金银没有明确的比率,通常史学家认为明朝中期官方定价约为1两金子价值6两银子,当然民间兑换比率可能更高。而明制一两约为公制373克,哪怕1000两也不过37300克,大约为373公斤,两个人来背,一个人背十多公斤,应该合情合理。

天子身体没痊愈,非常嗜睡,几次码到半道就睡过去,状态差得不是一点儿半点儿。这一章足足码了四五个小时,也是醉了。

啥都不说,继续码字去了,今天应该还有一章!

沈溪和马九带人走的是水路,宋喜儿则带人走陆地,她依照约定只带三十人,不过却暗中使了个心眼儿,三十多辆赶马车的车夫全部是好手所拌。每辆马车里塞进五六名全身五花大绑,嘴里被塞进破布准备被贩卖出海的丁口。

按照之前约定的价格,每个人二十两,这笔生意的总价在三千两银子左右。

至于宋喜儿是从何处弄来的这些人,沈溪不是很清楚,但料想不过是两种途径,一者是靠城里的牙婆买来签了卖身契的女子,而其他的男男女女,则很有可能是宋喜儿找人掳劫去的。

这年头青壮年男子是社会最重要的资源,除了掳掠或者诱骗别无他途。以宋喜儿在福州的势力,连杀人放火她都敢做,掳劫人口自不在话下。反正城里每天都有人失踪,就算官府怀疑到她头上,只要没抓现行,拿她根本就没辙。

这次见面的地点,是在城外十几里外一处山头,以前山头上有一个村庄,但由于几年前倭寇犯境将村里人杀了个精光,庄子就此荒废,如今只剩下残垣断瓦,不过面对福州城的西北半山腰处有座土地庙,有人偶尔会供奉香火。

沧海桑田,几百年后这片地区都是福州市区范围,但现在却是荒芜之地。

沈溪让马九考察过地形,对周边地势有较为细致的了解,知道东南方山坡处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中间掩藏着一处谷地,可以抄捷径从谷地出山。这条小道平日很少有人走,从谷地出来往南不到五里就到了闽江边。

夜深人静,马九带人从东坡上山,然后绕到西北方向约好的会面地点。这个方向的山路相对难走,不过却是为了防止宋喜儿的人过来阻截,若真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溜下谷地,从容撤退。

来到西坡半山腰一片灌木林。联络人发出信号……天空中窜起三朵红色的烟花,证实宋喜儿的确履约带了人来,马九看过后将嘴里叼着的稻草吐到地上,对熙儿点头哈腰道:“大小姐。我们可以上山了。”

熙儿不怎么喜欢马九这样轻佻的作风,轻哼一声,抱着沈溪给她的佩刀往山上走,还没到土地庙,就见有火光。

马九小声道:“小掌柜说。宋喜儿肯定会找人在山头附近埋伏,我们抓到人后马上下山。”

熙儿没好气道:“不用你提醒,而且从现在开始,必须说倭语,要是出了差错,别推到我身上!”

随后,熙儿冲着他大声喝斥了一句:“八格牙路!”

马九有些悻悻然,他觉得熙儿非常难伺候,但他又知道这是沈溪特别找来的“高手”,不能得罪。

今天这场戏中。熙儿才是主角,他不过是一个负责跑腿传话的跟班。

另一边,宋喜儿带着人先到了约定地点,发觉“倭人”没到时,宋喜儿的人都有些愤怒。

老儒生在那儿侃侃而谈:“跟你们讲,这些个东瀛人,都是漂洋过海到咱中土来做杀头买卖的,人家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所以事事小心,你看这次。我敢说他们来的人一定不会少,因为人家怕咱黑吃黑……”

宋喜儿瞥了他一眼:“能不能少说两句?”

老儒生缩了缩头:“当家的提醒的是,我站在旁边装哑巴便是。”

宋喜儿带来的人都举着火把,方便照明。他们身上都带着兵刃,防止一会儿交易不成两边动手吃亏。

宋喜儿颇为自负,有方贯的庇护,她在福州城作威作福,跟倭寇的人口交易不是一次两次了,她觉得这些倭寇没那本事敢跟她来硬的。

这次的生意。据那些倭寇说是长期的买卖,只要第一笔生意做成,后面交易会接连不断,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两次,对她而言这可是大好事,因为最近这一年多,左副都御史刘大夏盯得紧,福建都司的人加大了对倭寇的打击力度,倭寇已有很长时间不敢在福州附近露面了。

宋喜儿心想:“我平日赚的钱,大多孝敬上去了,手里也就攒下一万多两银子。眼看那老家伙明年卸任,下一任指挥使来,我不是要花大笔钱去疏通?就算我年岁大,还得伺候那些个老家伙,想想就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