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回去再思量下。”
惠娘叹了口气,先让米粮行的人回去,她留在商会总馆,想静一静的同时,也想听听沈溪的意见。
等人走了,惠娘把知客打发下楼,这才说道:“小郎,没想到商会的事这般棘手,这些有官方背景的北方商贾……不好应付啊。”
沈溪笑道:“当初成立商会的时候,姨不是说过已经准备好迎接所有困难吗?”
惠娘抿嘴一笑:“你个鬼灵精,现在姨遇到麻烦,你只会笑话姨不成?快说你有没有好主意。”
沈溪撇撇嘴:“我又不是在世孔明,怎么会事事都有主意?以前跟姨出了那么多好点子,姨也没说给个奖励什么的……”
听到沈溪前半段话,惠娘心里哀叹,看来这事儿实在没办法,可听到后半句,她突然感觉沈溪其实已经有对策了,只是想得到一些“好处”。
“那你要什么奖励才肯说?”惠娘凝视沈溪,目光里满是鼓励,“只要你说出来,姨能做到的,一定帮你。”
沈溪支着头想了想,最后嬉笑道:“先攒着吧,等以后我想到了再跟姨你讨。”
“鬼灵精,姨答应你了,你快说有什么办法。”
沈溪脸上露出丝狡狯笑容,侃侃而谈:“姨,我看这些人非常自负,目中无人,以为背靠官府撑腰,把市场垄断了,我们就非得买他们的米粮。”
惠娘点点头,沈溪分析的是实情。
“他们最大的弱点就是自负,诚然,他们可以阻止别的客商把米粮运到闽浙,但却阻止不了我们亲自去北方进购米粮。”
沈溪继续分析,“以前城中商铺,无论是米粮行,还是药铺或者布行这些,都是小本生意,在货源上只能靠购买行商。但如今商会成立,不能再保持这种经营模式,我们缺什么,就得自己派人去产地买,而不能等别人贩运,这样才能掌握货源以及价格。”
惠娘眸子突然变得深邃,凝眉仔细考虑沈溪所提之事的可行性。
她以往总觉得,就算成立商会,也仅仅是对外谈生意的时候压低价格,但就算再压低,这些中间商也会从中大赚一笔,若直接派人去产地把货物运回来,省去中间商成本,那无论是对产地百姓,还是对于汀州府的商家,都是桩大好事。
ps:第一更!
距离本书上架还有十二个小时,天子求收藏和推荐票支持!
ahref=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a
。
年底这几天药铺很忙,因为百姓怕正月十五之前药铺不开门,家里人有个小病小灾无处买药,加上陆氏药铺卖的是成药,药都是配好的,效果很不错,一些人来买药甚至一次买几种回去,治疗头疼脑热的都有。
因为保密需要,陆氏药铺所有成药都不会留下纸面记录,之前是惠娘和周氏先背清楚每味药的份量,再让几个丫鬟背下来,同一药方根据病情的不同也得配出用量不同的几种成药。
药卖得好,惠娘和周氏配药就有些忙不过来,全家齐上阵,大秤小秤准备了不少,前堂卖药和配药两不误,其实也是把配药的过程展现给病人看,让病人知道陆氏药铺在配药过程中没有掺假,一分一毫的药量差距人家都算得很仔细,虽然这对病人病情没多大帮助,但却让病患家属对陆氏药铺的成药质量格外放心。
腊月二十八,又逢府城墟期,这天是药铺最忙碌的一天。
药铺外面买药的人络绎不绝,到中午后,一些比较紧俏的常用成药均告售罄,甚至谢韵儿也不得不过来帮忙配药。
因为药铺有大夫坐诊的事未及传扬开,很多病人不知道这药铺有一位京城来的名医,谢韵儿这两天日子过得很清闲。也就这天惠娘实在忙不过来,谢韵儿又一再坚持,这才一起配药。
这是谢韵儿第一次掌握药方中一些细节,包括药材成分和配药比例。
之前她只是用眼睛分辨,然后用鼻子嗅味道,虽然八九不离十,但有一些用量很少的药材会被忽略。
谢韵儿毕竟出自医药世家,这些药方她只要亲自配一次就了然于胸,惠娘对她无丝毫防备,倒是沈溪看了隐隐有些担心。
谢韵儿眼下是陆氏药铺的一员倒没什么,就怕她将来自己开医馆,把他浓缩几千年中医精华的“独家秘方”偷走,那就大大不妙了。
晌午的时候,杨氏药铺那边也派人过来“请药”,原来不但陆氏药铺这边生意好,杨氏药铺那边生意同样红火,提前配置好的药基本上卖完了,而杨氏药铺没有药方,完全得靠陆氏药铺这边供应。
正忙得不可开交,商会总馆那边派人说过来了几名北方客商,需要惠娘出面招待,令惠娘焦头烂额……这么多事突然挤到一块,她感觉分身不暇。
“药铺先交给你们,我去商会那边看看,毕竟远来是客,怠慢不得。”
惠娘紧忙把围裙解下,因为在柜台上配药,难免会涉及到粉末状的药材,沾染到身上不好处置,因此她在药铺都会围上条围裙。要去见客,她必须要有商会大当家的威仪,衣衫齐整是必须的。
上楼换过衣服,惠娘整理好仪容后准备独自出门。
周氏急忙道:“妹妹出去最好还是带个丫头……秀儿,跟上你奶奶。”
“好咧。”秀儿在几个丫鬟中本来就是手脚最笨的一个,她最擅长的是搬搬抬抬当个使唤丫头。
惠娘摇摇头:“药铺忙,秀儿留下来,让小郎跟我去吧。”
秀儿满脸失望,见惠娘坚持,周氏也不勉强,嘱咐道:“小郎,路上别惹你姨生气,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