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各有图谋、谁是渔翁?(中).

摄政大明 虫豸 3280 字 9个月前

无疑,太子朱和堉的这番回答十分完美,让人挑不出破绽。

这样一来,德庆皇帝近段时间以来对太子朱和堉的不满情绪也顿时间消散了许多,只觉得太子朱和堉经历磨练之后,成长还是很显著的,将来依然能够成为一位合格的皇帝。

想法转变之下,德庆皇帝眼中闪过了欣慰之色,对太子朱和堉的态度也温和了许多,缓缓道:“然而,朕若是独断乾坤的决定了内阁辅政大臣的人选,只怕会有许多大臣会心中不满啊……”

太子朱和堉冷笑道:“父皇过虑了,您是一代圣君,您的决定自然是正确的,至于某些大臣会心中不服,只怕也是私心作祟!更何况,即使以‘廷推’之法选出内阁辅政人选,依然会有许多大臣心中不服,所以儿臣并不认为这是反对‘特简’的理由!”

就这样,德庆皇帝与太子朱和堉一唱一和,不断提升着‘特简’之法的合理性,并且提前堵住了百官们的反对理由,若是再让他们二人继续“问答”下去,恐怕“廷推”改为“特简”之事就要板上钉钉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有资格打断德庆皇帝与太子朱和堉对话的几位权臣,一个个皆是沉默不语——赵俊臣依然是低调不言、周尚景依然是内敛莫测、程远道本身就是太子朱和堉的铁杆支持者、至于首辅沈常茂本质上更是色厉内荏之辈,他不敢独力对抗周尚景,自然也不敢首先反对德庆皇帝,哪怕现在德庆皇帝还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

依照沈常茂的想法,周尚景在这个时候一定会首先出头反对,到时候自己再跟风表态也就是了,却绝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只可惜,沈常茂虽然是不愿意当出头鸟,但偏偏德庆皇帝并不这样想。

只见德庆皇帝又询问了太子朱和堉几句之后,依然没有明确表态,只是转头向着沈常茂问道:“沈首辅,你是百官领袖、内阁魁首,朕也想要知道你的想法,对于太子的提议,你怎么看?”

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之后,沈常茂的心中满是无奈。

不过,沈常茂也清楚,自己身为百官领袖,这个时候必须要为百官们争取利益,绝不能将内阁人选的决定权拱手让给德庆皇帝,若是自己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表现,那么自己的首辅之位就要彻底不稳了。

于是,沈常茂硬着头皮出列答道:“陛下,对于太子殿下的提议,老臣不敢认同!”

……

……

……

……

随着太子朱和堉的话声落下,皇极殿内的君臣众人皆是心中一震,也顿时间引起了无数暗流汹涌。

其中,百官们自然是心中排斥,认为太子朱和堉的提议破坏了规矩、逾越了底线、侵犯了百官的权益,但因为各党派相互攻讦的事情,让德庆皇帝刚刚发了怒火、也让各党派与百官们自觉理亏在先,所以他们并没有马上就出言反驳,而是静静等待着德庆皇帝表明态度,若是德庆皇帝也同样表态支持了朱和堉的观点,他们再进行反对也不迟。

另一边,德庆皇帝却是心中一喜,只觉得朱和堉总算是在正确的场合、正确的时间办了一件正确的事情,可谓正中自己下怀。若是太子朱和堉的提议可以通过,即使不能形成惯例,但也足以让德庆皇帝插手内阁的计划顺利完成了。

此外,太子朱和堉表态的时机与方式也十分巧妙,正好是百官们办了错事、德庆皇帝气势占据上风之际,并且还将百官们的冲突域与内阁空缺联系在一起,让百官们失去了道义制高点,如此一来,德庆皇帝再想要趁机改“廷推”为“特简”,无疑是底气更加充足,胜算也增加了几分。

所以,德庆皇帝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不过,德庆皇帝也清楚,自己若是直截了当的表态支持太子朱和堉的想法,那么百官们即使理亏,也必然会激烈反弹,毕竟内阁人选的决定方式涉及到了君臣之间的利益分配,百官们再是惧怕德庆皇帝、再是内斗不休,这个时候也一定会团结一致、愤起反抗的,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是德庆皇帝也很难以一己之力对抗百官们的集体意志。

对于德庆皇帝而言,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急匆匆的表态支持,而是稳扎稳打、营造声势,让“特简”的理由更加充沛,让百官们失去反对的依据,进一步增加胜机。

与此同时,赵俊臣则是若是所思的打量了太子朱和堉一眼。

太子朱和堉的这般举动,可谓是一招妙棋,既是讨好了德庆皇帝、重新巩固了圣眷;也同时打击了朝中各大派系、让几位权臣吃了哑巴亏;又顺便重振了‘太子党’的声势,可谓是一箭三雕!

不过,太子朱和堉的心机智慧只是寻常,即使能够想到这般妙策,时机把握也不会这般精准。

于是,赵俊臣的脑中闪过了赵山才的身影。

恐怕,太子朱和堉今日的表现,全都是出自于赵山才的建议。

“这个赵山才,果然是惊才艳艳之辈,虽然年纪轻轻,但他的心智眼光恐怕已是不逊色老谋深算的周尚景太多了,竟是能够提前猜到我今日会与‘周党’激烈冲突的事情,也推断出了今日早朝上的混乱局势,并且做出了针对性的安排,想出了这么一招妙棋,着实是让人惊叹……看来,赵山才已是在‘太子党’内部站稳了脚跟、也理顺了‘太子党’的脉络,所以他终于是不甘寂寞,开始逐步的踊跃表现、发挥作用了……从今往后,原本已是显出颓势的‘太子党’,恐怕会成为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