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博弈(七).

摄政大明 虫豸 3367 字 9个月前

然而,如今在“赵党”之中,颇有许多官员支持左兰山进入内阁,赵俊臣若是强行阻止的话,就不免显得心胸狭隘了,左兰山更是会对赵俊臣离心离德,“赵党”或许就会面临着内部分裂的危险!

所以,赵俊臣索性就一不做二不休,找理由让左兰山离开京城,这样一来,左兰山自然是失去了入阁的希望,而赵俊臣借着德庆皇帝之手达成了目标,也不用担心左兰山会心生怨意!

德庆皇帝认真考虑之后,觉得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但实际上,赵俊臣的这般表态,只是一种伪装罢了,既是想要进一步麻痹德庆皇帝,让德庆皇帝错估赵俊臣与左兰山之间的关系,也是想要趁机试探德庆皇帝的真实心意,若是德庆皇帝当真想要提拔左兰山,并且打算通过左兰山来分裂“赵党”的话,就绝不会允许左兰山在这个时候离开京城!反之,若是德庆皇帝同意了赵俊臣的提议,任由左兰山离开京城,就代表着德庆皇帝并不打算通过左兰山来分裂“赵党”,而是想要扶持梁辅臣这位“帝党”官员进入内阁。

简而言之,通达船行与内阁空缺这两件事情虽然是风马牛不相及,但赵俊臣却是将两者巧妙的联系到了一起,赵俊臣见到德庆皇帝之后的种种表态,也皆是为了此时的试探做铺垫,通过德庆皇帝接下来的表态,赵俊臣可以很大程度上判断出德庆皇帝的真实心意。

赵俊臣的表演很出色,却是将德庆皇帝骗过了,让德庆皇帝产生了错误的判断,进一步的认为赵俊臣对左兰山的控制力不足,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貌合神离。

误判之下,德庆皇帝沉吟片刻后,终于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缓缓道:“左兰山确实是一个合适人选,但工部同样是事务繁重,离不开左兰山主持大局,此外左兰山与你一向亲近,将他留在京城,对你也大有帮助,所以朕思前想后,决定还是另派重臣前去扬州吧。”

顿了顿后,德庆皇帝已是想到了主意,说道:“这样吧,黄有容马上就要致仕了,他的家乡与扬州不远,这件事就由黄有容出面吧,朕给他下道圣旨,给他一个钦使的身份,让他代表朕前去扬州参加通达船行的成立仪式,黄有容乃是阁老出身,哪怕只是一位致仕的阁老,也是极为尊贵,再加上钦使的身份,也足以表明朝廷的重视了。”

见赵俊臣似乎想要反对,德庆皇帝又补充道:“当然,朕也知道,黄有容与你向来是政见不和,由他出面主持仪式,你难免会有些担心,不过朕到时候自然会警告黄有容,以黄有容如今的处境,想来也不会违背朕的圣意。此外,还可以派遣户部侍郎詹善常同行,到时候黄有容只是负责出面,但一切事宜皆是由詹善常具体负责,这样的话也就万无一失了。”

听到德庆皇帝的表态之后,赵俊臣似乎是有些为难,但最终还是答应了。

与此同时,赵俊臣心中则是暗暗想道:“看来,德庆皇帝并不打算让左兰山离开京城……”

暗思之际,赵俊臣展开了进一步的试探。

……

……

……

……

钱财能使鬼推磨,也能让皇帝变得通情达理。

收到五百万两银子的外财之后,德庆皇帝的心情极佳,听到赵俊臣的再次请示之后,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神色,而是神态温和的问道:“哦?还有什么事情?说吧!”

不过,德庆皇帝也担心赵俊臣会趁机提出一些过份的要求,所以他表面上虽然是一副宽容信任的模样,但心中则是隐隐有些戒备。

赵俊臣依然是一副谄媚讨好的模样,说道:“陛下,您也知道,试点船行乃是臣整顿商税糜烂现状的一次尝试,而这家船行由三十七位徽浙商人联手组建,更是实力雄厚,可以说这家船行今后的经营状况,会直接关系到未来的朝廷大局。”

德庆皇帝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并且示意赵俊臣继续讲下去。

赵俊臣继续说道:“不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家船行如今虽然已是正式成立了,与朝廷的合作也确定了下来,但它尚未有一个正式名号,总不能今后就叫它试点船行或者联合船行吧?臣以为,为了表明朝廷的重视,这家船行的名号最好由陛下您来亲自命名,依臣看来,像是这般实力雄厚、意义重大的船行,也唯有陛下您才有资格命名。”

见赵俊臣只是想要请求自己为试点船行命名,德庆皇帝心情微微一松。

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罢了。

于是,德庆皇帝略略沉吟片刻后,说道:“这家船行实力雄厚,对民间的互通有无、物资流通颇有裨益之处,也有助于朝廷理顺商税、增加国库收入……既然如此,就叫它‘通达船行’吧。”

“通达船行……立意深远、寓意极佳、形容贴切,看似直白,却又蕴含着一丝睥睨之气,当真是一个好名字!也唯有陛下您身为天子之尊,才能够想到这般好的名字!”赵俊臣连连赞叹之后,又向德庆皇帝行礼道:“多谢陛下赐名!有了陛下的赐名,相信通达船行一定会士气大振、突飞猛进,很快就能够扬名天下,一举扭转商税的糜烂现状!”

德庆皇帝脸上闪过了一丝自得之色,似乎也很满意这个名字。

但表面上,德庆皇帝则是一副不以为意的模样,说道:“你呀,就知道阿虞奉承,只是一个名字罢了,哪里会有那么多的神效……”

见德庆皇帝这般模样,赵俊臣自然不会将德庆皇帝的表态当真,反倒是愈加的夸赞了几句,让德庆皇帝愈加的得意了。

不过,赵俊臣请求德庆皇帝赐名的举动,只是一道前菜罢了,仅是为了放松德庆皇帝的警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