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见到左兰山与赵俊臣的表现之后,德庆皇帝想要利用左兰山分裂“赵党”的想法,也愈加的强烈坚定了。
赵俊臣并没有抬头观察德庆皇帝的表情变化,生怕会露出破绽。
事实上,在德庆皇帝暗中观察赵俊臣的时候,赵俊臣演戏之余,也在暗中观察朝中其余几大派系。
其中,“沈党”与“周党”的态度颇是明确,他们所推举的人选也在赵俊臣的意料之中。
然而,“太子.党”与“帝党”的态度,却是引起了赵俊臣的注意与警觉。
在朝中各大派系纷纷推举自家人选的时候,“太子.党”的表现出乎意料的低调,并没有争抢这一个内阁空位。
当然,这也是可以想象的事情,毕竟自从程远道入阁之后,“太子.党”内部已是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可以入阁了,或是能力不足、或是声望不够,即使勉强推荐,也绝不可能获得百官认同。
再加上这些日子以来“太子.党”的表现一向低调,所以他们此时沉默着没有表态也是可以预计的。
然而,出于赵俊臣意料的是,“”的沉默低调只是暂时的。
当某些“帝党”官员开始举荐三边总督梁辅臣入阁之后,“太子.党”众人就突然态度一变,也不再沉默,而是纷纷出列发言,同样是举荐梁辅臣入阁辅政!
见到这一幕之后,赵俊臣若有所思:“有趣,‘太子.党’的立场主动向‘帝党’靠拢吗?恩,这应该是赵山才的计划了,确实是一个妙计……此外,‘帝党’官员举荐三边总督梁辅臣,这可是德庆皇帝的意思?”
……
……
……
……
“陛下,臣举荐少保赵正和入阁成为内阁辅臣,赵少保这些年来功绩卓著,能力与经验皆是足够,在百官之中也一向是声誉极高,乃是众望所归的最佳人选……”
“臣举荐大学士李和,李大学士的经验、能力、声誉皆是上上之选,曾经也有过入阁的经历,只是因为老母过世的缘故回家乡丁忧了三年,但他在入阁期间的表现也是有目共睹的,如今再次让他入阁,也是理所当然……”
“陛下,臣认为工部尚书左兰山乃是入阁的极佳人选,如今内阁中的几位阁老皆已是垂垂老矣,正应该补充一些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重臣,而左尚书刚过知天命之年,却已是经验丰富、功绩过人,正是入阁的合适人选……”
“臣支持大学士霍正源入阁辅政,霍大学士学富五车、机敏过人、熟知古今的法纪政令,正是内阁的极佳补充……”
“陛下,臣举荐户部尚书赵俊臣……”
“陛下,臣认为……”
随着短暂的沉默结束之后,皇极殿内马上就掀起了无尽的明浪暗涌,朝中各大派系纷纷开始举荐各自的人选。
事实上,各党派围绕着内阁席位的政治博弈,很早之前就已是悄然展开了。
毕竟,赵俊臣、周尚景、沈常茂等人皆是百官之中的拔尖之辈,当黄有容出现了垮台的苗头之后,他们几人马上就预见到了今日的局势变化,并且也纷纷做出了针对性的布置。
所以,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之后,各大派系皆是准备充分,皆是集中力量推举了各自派系之内最有希望的人选,并没有太多的分歧。
其中,“沈党”自沈常茂以下,皆是大肆为少保赵正和造势,想要推举赵正和进入内阁,而赵正和的声誉人望,也确实是一个较为合适的人选。
“周党”众人在周尚景的带领之下,则是纷纷举荐了大学士李和,而李和的声望资历,却还要比赵正和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