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风波(五).

摄政大明 虫豸 4473 字 9个月前

秦曦连忙答道:“属下已是让人暗中搜索张威与张展堂的踪迹,发现了他们之后,属下就会马上杀他们灭口,绝不会让他们落入官府手中。”

见秦曦终究还明白当务之急,朱和坚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说道:“这件事,你亲自领人去办!不要再出纰漏了!”

听到朱和坚的吩咐,秦曦暗暗松了一口气,连忙保证道:“还请殿下再信任属下一次,属下这次绝不会再有纰漏!”

说完,秦曦向朱和坚行礼之后,就起身离开了朱和坚的书房,却是准备亲自领人办事。

看着秦曦离去的背影,朱和坚的眼神愈加冰冷。

突然,朱和坚开口道:“贾伦!”

随着朱和坚的声音落下,一名年轻太监推门而入,垂手站在朱和坚的身前,表情恭敬,但眼神冷漠。

这名年轻太监其貌不扬,却已是贴身服侍了朱和坚多年,名叫贾伦,一向负责朱和坚与内廷方面的联络事宜,乃是朱和坚的真正亲信。

“这个秦曦、还有秦曦手底下的那些人,当然还有那个名叫张威的亡命徒,都不能留了,通知内廷方面,让他们帮着解决此事!”朱和坚开口说道。

贾伦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头表示知道,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太子朱和堉一向不待见内廷,认为历朝历代皆有阉人祸国,明朝数百年来这般情况尤为严重,所以他对待内廷的态度颇是苛刻,而朱和坚则是趁机下手,在内廷中笼络了许多有权势的大太监,经过多年经营之后,已是初步得到了内廷的支持,连内书堂的刘清对于此事也秉持着默许态度。

尤其是东厂,很大程度上已是受到朱和坚的掌控,朱和坚有许多见不得光的事情,皆是有东厂帮忙遮掩,甚至是东厂亲自在办,也正因为如此,朱和坚的诸多行动才一直没有被人察觉。

只不过,朱和坚一向心性谨慎,从不会在势力盘根错节、遍布各方眼线的京城内轻易动用这股力量。

然而,事到如今,为了掩盖自己的破绽,朱和坚却也只能动用东厂的力量了。

若是不出意外,不论是秦曦还是张威,皆是很快就会彻底消失。

只不过,朱和坚依然是隐隐有些不放心,总觉得自己虽然是当机立断的做出了决定,但这件事应该会有后续等待着自己。

所以,朱和坚坐在书房之中,表情颇是深沉,不断考虑着后续的变化。

朱和坚觉得,自己应该再留一条后路备用!

……

ps:二合一大章节,明天会更新更多。

……

第四百九十四章风波(五)

……

……

不谈德庆皇帝与赵俊臣的心思变化。

却说,就在德庆皇帝召见赵俊臣的时候,朝中各大势力也纷纷打探到了赵俊臣遇刺的详细情况。

对此,朝中各大势力也是各有心思与准备。

周府。

自从周尚景失去了内阁首辅之位、行事愈加低调、并且这些日子以来只是一味的配合德庆皇帝表态之后,周尚景的府邸却是渐渐有些冷清了,不再似从前一般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许多墙头草官员也不似从前一般时常来周府跑动、向周尚景请安讨好,反倒是不远处的沈常茂府邸日渐热闹。

周尚景的声势,看起来仿佛是冷清了许多,但明眼人皆是看得出来,周尚景虽然失去了首辅位置,但他权势未降、“周党”的核心成员们也依旧是对他忠心耿耿,他此时的低调态度,也只是一种潜伏罢了。

这一天,周尚景原本正在宫中文渊阁内处理朝务,得知了赵俊臣遇刺的事情之后,周尚景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件事将会产生的种种后续影响,就马上派人全力调查这件事的真相,自己也回到府中坐镇、密切关注局势变化。

赵俊臣遇刺的详细情报传开之后,那刑部尚书张伯崇很快就求见了周尚景,并且向周尚景禀报了案情的最新进展。

“阁老,按照赵大人的说法,行刺他的人乃是操着山西口音的矮壮汉子,右脸上有颗黑痣,行事熟练、出手凶狠,似乎是一名惯犯,刑部收到消息之后,马上就进行了调查,已是在案宗之中找到了此人的身份,这名凶徒名叫张威,原本是军户出身,后来又聚拢了一些青皮无赖,成为了太行山附近的马贼,烧杀抢掠作恶无数,只是他办事警惕、行踪不定,所以地方衙门也一直奈何不了他,直到前些日子才发现了他的踪迹,并且派了驻军剿灭,可惜这个张威只身逃脱、并未落网,也从此失去了踪迹,却没想到他竟是来到了京城,并且还出手行刺了赵大人……”

书房之内,张伯崇向周尚景详细禀报道。

周尚景听完了张伯崇的禀报之后,一张老脸却是没有任何的表情波动,只是摇头说道:“凶徒的具体身份、过往经历,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老夫也并不关心,老夫只想要知道这名凶徒的幕后指示者的身份!在这方面,你们刑部要多多费心,此外……”

说到这里,周尚景看了张伯崇一眼,语气略有缓和,又说道:“刑部在捉拿凶手之际,要多多配合一下顺天府,若是可以先一步捉到凶徒,不妨将这场功劳让给顺天府,因为赵俊臣遇刺的事情,薛贵身为顺天府尹,恐怕会遇到许多刁难,却也需要这场功劳稳固一下位置,你我也需要多多帮衬他一下……伯崇你以为如何?”

张伯崇目光微微一闪,似乎有些不情愿,毕竟赵俊臣遇刺之事影响极大,破案后的功劳也高,若是他能够带领刑部破案,他这位新任的刑部尚书也能够迅速树立威信、彻底坐稳刑部的位置,反之,若是要将这场功劳割让给顺天府,张伯崇还要花费很多精力安抚刑部官员,利弊之间,一眼尽知。

不过,张伯崇毕竟是顾全大局之辈,也知道顺天府对周尚景的重要性,所以他犹豫了片刻之后,还是垂首道:“谨遵阁老吩咐,刑部接下来一定会全力配合顺天府查案。”

周尚景敏锐的察觉到了张伯崇的不情愿,却是说道:“老夫也知道伯崇你的为难之处,不过事有轻重缓急,这次就暂且要委屈你一下了,不过,薛贵担任顺天府尹多年,在京城内人脉最广,你若是可以帮助薛贵挺过难关,想来薛贵也会对你有所回报,有些薛贵的支持,你今后在京城内办事也会方便许多,却也不必过份计较眼前的利益得失。”

张伯崇连忙说道:“周阁老您言重了,我与薛大人都是您的门人,相互扶持也是应该的,下官自然不会斤斤计较。”

说完,张伯崇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突然低声说道:“阁老,下官听到一种说法,说是赵大人遇刺的事情与朝廷的商税整顿有关,似乎是有人不愿意看到赵俊臣整顿商税,所以才派人刺杀……而内阁首辅沈常茂一向是反对商税整顿的领袖人物,因为争夺‘黄党’官员的事情,他昨天晚上更是与赵俊臣当众发生了冲突,以沈常茂的性子,必然是深恨赵俊臣……”

说到这里,张伯崇的语气神秘,试探道:“阁老,您说咱们在查案之际,要不要略施手段,把案情牵扯到沈常茂身上?这样一来,沈常茂的首辅之位就会动摇,或许就会回到您的手中……”

听到张伯崇的试探之后,周尚景看似昏花的老眼微微一闪,似乎也有些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