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只是一种伪装与敷衍,毕竟赵俊臣此行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试探七皇子朱和坚的虚实与根底,若是直截了当的表明了自己的不信任,那么也就没法继续谈下去了。
伪装之余,赵俊臣似乎是十分犹豫一般,说道:“只可惜,太子殿下的看法与七皇子截然不同,七皇子碍于身份,也不能参与政务,否则本官也就不必每日的如履薄冰了……说起来,七皇子一向深得陛下的喜爱,也深得内廷上下的敬重,虽然是深居简出,但所有与七皇子有过接触的外朝臣子,对七皇子也同样是赞不绝口,从某方面而言,七皇子的贤名竟是丝毫不逊色于太子殿下……可惜,实在是可惜了。”
听到赵俊臣的感叹,秦曦的目光微微一闪,问道:“哦?却不知赵大人在可惜什么?”
赵俊臣说道:“可惜七皇子殿下体弱多病,可谓是天妒英才;也可惜七皇子殿下身在皇家,又晚生了两年,今后只能当一个闲散王爷,一身才华无法施展……最可惜的是,七皇子殿下的品行、声誉、以及口碑,实在是太好了。”
“哦?七皇子殿下的品行、声誉、以及口碑太好,难道还是一件坏事吗?”
秦曦微微一愣,反问道。
随着秦曦的反问,赵俊臣也终于掌握了这场谈话的主动权。
……
ps:状态还是很差,但还是硬憋出了一章,暂且先发上来,若是写的不好,还请大家见谅。
只希望明天能够恢复状态!
但不论状态能否恢复,明天会继续更新!
……
……
……
“哦?却不知七皇子殿下他是如何评价本官的?”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秦曦的表情愈加认真,语气也十分诚恳,说道:“七皇子殿下曾多次向鄙人提及过,在满朝文武之中,他最欣赏的就是赵大人,认为赵大人乃是国之柱石般的人物,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另一边,赵俊臣失笑摇头道:“国之柱石?不可或缺?七皇子殿下实在是过誉了,本官愧不敢当、愧不敢当。”
秦曦说道:“赵大人您又何必妄自菲薄?这些年来,若是没有赵大人您的理财之术,朝廷恐怕早就乱成一团了,即使是陛下也会举步维艰……七皇子曾亲口说过,如今的大明江山,可以没有周尚景,但绝不能没有赵大人,若是没有周尚景,最多也就是局势混乱一些罢了,迟早都能够恢复如常,但若是没有了赵大人,朝廷却是要荆棘满途、寸步难行了。”
赵俊臣依然摇头,说道:“本官不敢与周阁老相提并论,七皇子这些话若是传了出去,恐怕就要让人笑话了。”
秦曦轻轻一笑,语气有些意味深长,说道:“鄙人倒是觉得,七皇子的这些话并没有错,无论是百姓的油盐酱醋、还是帝王的治理江山,大事小事皆是需要银子开销,然而花钱的本事人人都会,赚钱的本事却是很少有人精通,若是能够将朝廷的钱粮治理得井井有条、既能开源又能节流,拥有这般本领的人更是百年难见,由此可见赵大人的难得之处。七皇子还曾说过,治理江山并非易事,无论文治武功、官员俸禄、百姓安抚,皆是需要大笔银子,所以任何一位有雄心的帝王,身边都需要赵大人这样的人物辅佐,否则连守成都难。”
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秦曦的语气稍稍加重了些许,仿佛是在强调些什么。
赵俊臣依然是不断谦逊着,仿佛完全没有听懂秦曦的暗示,只是说道:“哦?七皇子对本官的评价竟是如此之高?却是让本官有些受宠若惊了。”
秦曦则是话锋一转,突然摇头叹息道:“七皇子殿下对于赵大人的看重,再怎么描述也不为过,也曾多次向太子提过赵大人的好处,只可惜,太子与赵大人之间关系不睦,七皇子虽是劝说多次,道理也讲了许多遍,奈何太子的性子有些固执,就是不听七皇子的劝告……可惜了,若是太子殿下能够像七皇子一般看重赵大人,将来或许会出现一段君臣和睦的千古佳话也说不定,到了那个时候,赵大人或许还会成为我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内阁首辅,并且赵大人担任内阁首辅的时间,只会比今日的周尚景更长……”
说话间,秦曦的语气愈加的意味深长,说完之后还十分遗憾的叹息了一声,仿佛十分惋惜一般。
但实际上,对于赵俊臣与太子朱和堉之间的敌对关系,七皇子朱和坚绝对是乐见其成的,否则朱和坚争夺储位的机会就会大大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