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马车之中(下).

摄政大明 虫豸 3267 字 9个月前

于是,章德承终于点头道:“若是你只出银子不管事、一切由我说了算的话,那么我可以接受这家医学院作为诊金!不过,我却是有些信不过你,等回去之后,咱们需要立下一张字据为证,诸般条件皆是要加入字据之中,以防你日后反悔!”

赵俊臣笑道:“这是自然!”

见赵俊臣这般大方,章德承不由有些开心。

毕竟,这家医学院一旦成立之后,就必然会成为杏林盛事,不仅能够造福于百姓,泽被于杏林,章德承作为这家医学院的创立者与首任院长,也同样可以流芳千古、传名天下。

与此同时,赵俊臣也同样很开心。

章德承在民间的声誉极高,不仅受到世人瞩目,而且百姓们也愿意相信他,只要章德承愿意担任这家医学院的院长,那么赵俊臣作为这家医学院的主要资助者,也一定能够沾光不少,可以趁机扭转名声、改善形象。

此外,这家医学院成立之后,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医者出师,而这些医生四处行医的同时,也会成为赵俊臣这项善举的宣传者,还会有数以万计的百姓或直接或间接的受恩于赵俊臣,这样的情况,更是可以广泛且深入的扭转赵俊臣的民间声誉。

与这些效果相比,赵俊臣只需要每年投入几千两银子维持医学院的运转罢了——赵俊臣的银子很多,但名声很差,所以这样的代价对于赵俊臣而言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最妙的是,赵俊臣这般扭转名声的举动,还不会引起德庆皇帝与朝廷百官的猜疑,因为这件事在他们看来,赵俊臣之所以要建立这家医学院,只是被章德承趁机敲诈了而已,完全是迫不得已的举动,所以他们也不会猜疑赵俊臣的真正目的。

而就在赵俊臣与章德承皆是暗暗开心的时候,两人所乘坐的马车却是缓缓停了下来。

然后,在车厢外面,许庆彦向赵俊臣禀报道:“少爷,七皇子的府邸到了。”

听到禀报之后,赵俊臣向章德承说道:“好了,医学院的事情今后再详细商议,现在还是办正事吧!等见到七皇子殿下之后,还希望章神医能够认真诊断,一定要摸清楚七皇子的身体状况究竟如何……”

说话之间,赵俊臣的语气有些意味深长。

……

ps:近段时间以来,《摄政》的成绩渐有起色,也渐渐重视了本书,这一切全都是因为大家的支持,感激不尽!

……

……

……

现如今,渐渐习惯了勾心斗角、利益算计的生活之后,赵俊臣有了一个不知道是好是坏的习惯,那就是他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下意识的思考一番——这件事能够产生怎样的影响?又有哪些是自己可以利用的?可以为自己带来多少好处?又能够为政敌们带去多少麻烦?——然后,赵俊臣就会构想出大量的计划。

这样的思路,已是近乎成了赵俊臣的本能。

或者说,所有的成熟政客,都会拥有这样的本能——那就是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谋取利益!

所以,当赵俊臣得知名满天下的神医章德承如今正在自己府中暂住之后,也同样是遵循着这样的思路——章德承的出现,是否能够为自己带来好处?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章德承的医术高明、医人无数,乃是杏林中的魁首人物,号称是“万家香火生佛”,并且还是嫌富爱贫的古怪性子,他时而敲诈富贵人家、时而接济贫苦百姓,曾经连续三次拒绝了成为宫中御医的机会,却反而得到了德庆皇帝的大加赞誉,如此种种,使得章德承在民间的声誉极高,即使是那些被章德承敲诈过的富贵人家,碍于章德承的声誉,不仅不敢报复,反而还要违心的大加称赞章德承的医术与医德。

这样的声誉,自然是能够为赵俊臣带来大量好处。

简而言之,赵俊臣只要设法控制住章德承,将章德承与自己捆绑在一起,那么赵俊臣在民间的声誉也就可以进一步的扭转了。

也正因为如此,赵俊臣才会突然提出了医学院的提议。

不谈赵俊臣的如意算盘,却说章德承听到赵俊臣的提议之后,则是微微一愣。

章德承没想到,赵俊臣打算支付给自己的诊金并非是真金白银,而是一家医学院!

然而,医学院却又要比真金白银贵重多了。

一时间,章德承只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说道:“赵大人的意思,章某有些不明白。”

因为心中有了一些期望,章德承的态度竟是放低了些。

赵俊臣则是表情认真,详细解释道:“说起来,我与茹儿同房次数并不算少,可是茹儿的肚子就是迟迟不见动静,也不知道究竟是谁的身体出了问题,茹儿虽然并没有表现出来,但我知道这件事已是成了她的心病,所以她才会不惜重金向章神医求一份孕子的药方……说起来,在这件事情上,除了延续后代的考虑,我也实在不愿意看到茹儿总是这般为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