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赵俊臣的构想(上).

摄政大明 虫豸 3179 字 9个月前

徽商集团的实力十分雄厚,无论是财力还是影响力皆是不容小觑,赵俊臣对他们是采取拉拢态度的。

当初,在扬州的时候,赵俊臣与戴逢福、白明宇、林云璞三人见面之后,更是提出了合作意向,那就是户部与徽浙商帮联合组建一家规模庞大的船行,由朝廷提供优惠政策,由徽浙商帮提供人力、财力与船只,然后再凭借这家船行的雄厚实力与政策优势,彻底垄断京杭运河与长江航道的航运生意。

事实上,这项提案也是赵俊臣整顿商税计划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听到赵俊臣的提案之后,戴逢福、白明宇、林云璞三人皆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并表示他们回去商议之后再给赵俊臣答复。

然而,直到德庆皇帝结束了南巡之后,赵俊臣依然没有等到他们的答复。

显然,徽浙商帮对于赵俊臣的提议是心存顾虑的。

他们的顾虑究竟是什么,赵俊臣也能够猜到一个大概。

首先,赵俊臣只是一位户部尚书罢了,权柄与影响力不足,并不能保证这项提议的顺利推行。

其次,通过走私生意,徽商们已是获得了足够的利益,他们不需要再冒着风险另起炉灶。

最后,他们是商人,赵俊臣是政客,商人与政客自古以来就是貌合神离的,他们对于赵俊臣并不信任。

但如今,形势突然间发生了变化,朝廷要整顿商税、打压走私了,他们的身家性命出现了危机,而赵俊臣负责商税整顿的事情之后,却已是拥有了足够的权势……

这样一来,却是逼得徽浙商帮们不得不认真考虑赵俊臣的提案了。

如今,他们急匆匆的赶到台儿庄与赵俊臣见面,除了试探赵俊臣的态度之外,恐怕也正是为了赵俊臣当初的那项提案。

赵俊臣收到拜贴之后,暗暗思索了片刻,很快就已是猜到了徽浙商帮的心态变化、以及他们求见自己的具体目的。

于是,赵俊臣沉吟片刻后,突然笑道:“虽然我很想晾一晾他们,让他们再急切一些,不过他们既然已是急匆匆的赶到了台儿庄,我却也不好太打压他们的热情,否则只会让他们产生别样的想法……既然如此,就见一见他们吧,说起来,也是时候向他们摊牌了!”

……

……

……

……

周尚景的劝告,确实给赵俊臣提了一个醒,那就是随着自己的地位发生变化,自己所处的环境也会发生改变!

从今往后,不仅仅是德庆皇帝、周尚景、沈常茂等等朝廷核心人物们会更加重视自己,就算是朝堂里的那些中低层官员,也绝不会放过自己的一举一动。

在此之前,赵俊臣只是重视了前者,却是有些忽略了后者。

然而,德庆皇帝、周尚景、沈常茂等人,虽然是权高位重、势力雄厚,但终究只有寥寥几人罢了,而且他们的秉性、手段、习惯等等皆已是为赵俊臣所熟知,看似威胁十足,但赵俊臣也可以从容面对。

至于那些中低层朝廷官员,虽然是权低位轻、影响力有限,但同样是数量众多、无处不在,而且赵俊臣也无法完全掌控他们的立场、动机、与态度,若是忽视了他们的存在,他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冒出来,或许就会打乱赵俊臣的计划,让赵俊臣功亏一篑、迎来一场惨败。

从这方面而言,周尚景确实是经验丰富、眼光老辣,赵俊臣也十分感激周尚景对自己的提醒与劝告。

不过,感激归感激,但两人今后究竟是否要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又会达到怎样的层次,赵俊臣只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决定。

之前,赵俊臣含糊其辞的答应了两人的合作,其实也只是一种初步的意向罢了,接下来赵俊臣还要根据周尚景的诚意、以及朝廷形势的变化来具体决定。

只是,得到了周尚景的提醒之后,赵俊臣也彻底失去了闲情逸致,心思也愈加的谨慎小心,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赵俊臣将自己关在房间之中,与幕僚们反复推敲与修改着自己今后的计划。

当然,赵俊臣对外则是宣称自己这是奉旨对商税整顿的事情进行研究。要赶在回京之后交给德庆皇帝一份具体的可行方案,所以也理直气壮的推掉了那些政治投机者们对自己的拜会请求、以及各方势力对自己的试探。

如今,赵俊臣的幕僚团队已是初具规模,肖文轩、苏西卿、李伦等人可谓是各有所长。牛辅德、欧阳博、李传文等人更是经验丰富、可以独挡一面。而赵俊臣经过了详细的考察之后,如今已是初步信任了他们,也将自己关于商税整顿的计划尽数的告知于他们,有了他们的补充与参谋,赵俊臣在群思集议之下。也确实发现了自己计划之中的许多漏洞。

事实上,当幕僚们得知了赵俊臣即将要负责商税整顿的事情之后,皆是迸发出了极大的热情,甚至比赵俊臣本人还要更加积极——毕竟,他们身为赵俊臣的幕僚,与赵俊臣的利益已是趋于一致,若是赵俊臣的权势增长,他们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能够得到许多好处,所以也是尽心尽力的辅佐赵俊臣。没有丝毫的懈怠。

就这样,在反复的探讨、推敲与修改之间,五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在此期间,南巡船队依然是满速前行,已是来到了山东枣庄境内!

德庆皇帝南下的时候,黄河正处于平缓时期,所以南巡船队是通过徐州航道前往南直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