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双方的信心.

摄政大明 虫豸 2945 字 9个月前

要知道,苏州出现倭寇作乱的事情,就算是真相大白于天下,苏州知府周素海也完全可以将所有罪责独自承担下来,称是自己欺上瞒下、遮掩了消息,并没有通报朝廷,而不是周尚景知晓消息之后隐而不报,一切皆是与周尚景无关!

如此一来,弃车保帅之下,周素海固然是罪责难逃,但周尚景的地位却不会有太大的动摇,德庆皇帝处心积虑的计划,也难以伤及周尚景的根本!

不过,有了今天这场戏,一切则是截然不同,当真相揭晓之后,德庆皇帝完全可以向周尚景问责,质问周尚景“当初你不是信誓旦旦的向我保证苏州并没有倭寇作乱吗?如今证据确凿,你还要如何辩解?”……再然后,德庆皇帝就可以进一步追究周尚景欺君罔上、以权谋私的罪名了,到了那个时候,周尚景的下场自然是截然不同、再难脱身。

德庆皇帝设下的陷阱,以周尚景的眼光,自然是看出来了,但周尚景还是义无反顾的跳了进去!

这说明什么?

德庆皇帝会设下这个陷阱,就意味着德庆皇帝已是找到了关键性的证据,有绝对的信心可以揭开真相,将苏州出现倭寇作乱的事情公布天下,所缺少的就是周尚景的连带罪责了,所以德庆皇帝才会自导自演了今天的这场戏,将苏州的事情与周尚景联系在了一起!

而周尚景之所以会义无反顾的跳入德庆皇帝的陷阱中,则意味着周尚景同样有着充足的信心,自信自己不会被今天的这个陷阱所拖累!至于周尚景的信心究竟来自于哪里,却是无人能够知晓详细!

“有趣了……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二人皆是信心十足,一个信心十足的设下陷阱,另一个则是信心十足的跳了进去,看样子他们是各有底牌了……不过,他们两人手中的底牌究竟哪个更大?或许,直到答案揭晓的那一刻,才会让人看得明白……”

赵俊臣暗暗想道。

暗思之间,赵俊臣又看了一眼身旁的赵山才。

此时,赵山才同样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显然,赵山才并非是一位后知后觉的庸才,也看出了一些隐情。

于是,赵俊臣向赵山邀请道:“山才,陛下与首辅大人都离开了,如今就剩下了你我二人,说起来,咱们也许久没有见面了,要不要我顺路送你回扬州城?在车厢之内,你我也可以深谈几句。”

……

……

……

……

“周爱卿,听歌声里的意思,苏州近段时间有过倭寇犯事?朕为何从来都没有收到相关的消息?”

询问之间,德庆皇帝面色严肃,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周尚景。

一旁,赵俊臣与赵山才皆是下意识的屏住呼吸,完全不敢插话,只是静静的旁观着事态的发展。

面对突然而来的异变,周尚景却是不慌不忙,十分沉稳的答道:“陛下,内阁也从未收到过这方面的消息。”

德庆皇帝的眉头一扬,面色微沉,问道:“这么说,是下面有官员故意瞒报消息了?”

周尚景苍老的脸庞上,突然露出了一丝笑容,答道:“倒也未必是有人故意瞒报了消息,依老臣看来,更有可能是这位乞讨的姑娘所言不实、说了谎话。”

“哦?所言不实?何以见得?”德庆皇帝又问道。

周尚景再次一笑,答道:“陛下圣心烛照、洞察万里,岂会察觉不到其中的破绽?又何必刻意考校老臣?……这位姑娘的歌声固然是婉转凄凉,颇是让人怜惜,然而她自称是渔家之女,必然是没受过什么高深的教育,但她所唱的曲子却是乐律分明、曲调优美,歌词也是字句精准、思路清晰,这样的词曲绝不是一位渔家之女所能创作出来的,背后必然是另有高人传授。”

顿了顿后,周尚景又说道:“据臣所知,我朝的乞丐亦有组织,名曰‘丐帮’,专门将乞丐们组织收拢起来,借着乞讨牟利,为了达到更好的乞讨效果,丐帮的高层人物还会为乞丐们编造一些极其可怜的身世经历,借此博取同情、得到更多的乞讨钱,所以这世间的乞丐。每个人都自称是身世悲惨,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丐帮编出来骗人的,而眼前这位乞讨的姑娘,或许就是如此!”

德庆皇帝的表情微滞。然后问道:“周爱卿你就这般肯定?”

周尚景答道:“老臣也不敢完全肯定,只是一种推测罢了。毕竟内阁方面从来没有收到过相关的消息……不过,陛下若是想要印证的话,老臣倒也有一个办法,咱们只要向这位乞讨的这位姑娘试探几句、询问她究竟是何人为她编曲作词即可。若是她能答得出来、不露破绽。那自然是老臣猜错了,但若是这位小姑娘支支吾吾、答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就证明这首词曲的来历见不得人,极有可能就是丐帮之人所编造了。”

听到周尚景的回答,德庆皇帝似乎略略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派了赵山才前去询问。

得到吩咐之后,赵山才不敢怠慢,快步走到了唱歌乞讨的小姑娘身前,按照周尚景的方法,向她询问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