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臣看了许庆彦一眼后,问道:“若是我没记错的话,你与那些晋商一直有私下的联系吧?”
许庆彦嘿嘿一笑,说道:“是啊,那些晋商这些日子没少给我好处,也没少向我打探少爷你的消息,不过我虽然拿了他们的好处,却没打算为他们办事,一直都在糊弄他们。”
赵俊臣也是一笑,说道:“拿人钱财,就应该为人办事,这样吧,你就将今天我与林云璞的谈话内容,原原本本的详细透漏给那些晋商,也让那些晋商知道他们在你身上的银子没有白花!”
许庆彦微微一愣,但转瞬间已是明白了赵俊臣的意思,竖起大拇指说道:“少爷高明,晋商得到了川盐的开发权之后,只给了咱们半成的好处,如今徽浙商帮为了争取川盐的开发权,却打算用整整一成的利润收买少爷,最终却被少爷拒绝了,这个消息让那些晋商知道之后,他们敬佩少爷你的信誉之余,也必然会深感压力,到时候恐怕就要多给咱们一些好处了。”
赵俊臣摇了摇头,说道:“这不仅是为了给晋商压力,也是为了给徽浙商帮压力!晋商集团一旦知晓了我打算垄断京杭运河的航运生意之后,就必然会产生兴趣,也一定会与徽浙商帮相竞争,这样一来,让徽浙商帮感到一些压力,他们办事的时候才会有效率,也才会求着咱们,咱们也才能掌握主动、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
“原来如此!”听到赵俊臣的解释后,许庆彦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赵俊臣想了想,又补充道:“还有,记得咱们在徐州遇到的那几个人吗?就是南京户部侍郎曹文斌、‘荣发船行’的老板吴有珍、以及少东家吴荣德这三个人,接下来这段时间,你派人把他们盯紧了,我要了解他们的一切动态……日后,我与徽浙商帮的合作,他们三人都有大用处!”
“是。”
许庆彦再次答应到。
而就在赵俊臣与许庆彦说话之间,肖文轩突然匆匆进入大厅,向赵俊臣禀报道:“大人,陛下派人来宣旨了。”
……
……
。
……
……
有一句俗语,可谓是世人皆知,曰:“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句俗语源自于唐朝,距今已是长达千年之久,在口耳相传之下,如今依然让人们津津乐道、奉为经典,这就足以说明这句俗语的透彻精辟、深入人心。
所以,赵俊臣从来都不敢小看金钱的力量,更何况,赵俊臣本身就是靠着“赚钱”与“散财”这两项本领起家的。
也正因为如此,赵俊臣更加不敢小看徽商与晋商的影响力,因为这些巨贾富商们皆是富可敌国,掌握着金钱的力量。
所以,当初赵俊臣在潞安府赈灾的时候,就向晋商们抛出了“川盐整顿”的香饽饽,正是为了借此拉拢晋商集团。
然而,将川盐交给晋商开发,固然是让晋商集团对赵俊臣好感大增——这段时间以来,晋商集团给予赵俊臣的支持可谓是不遗余力——但也让赵俊臣得罪了徽浙商帮,所以赵俊臣这次来到江南,也同样存着安抚与拉拢徽浙商帮的心思。
只是,想要安抚与拉拢徽浙商帮,就必须要给予徽浙商帮某些长远且又庞大的好处,这样才能让双方的利益逐步结合。
原本,赵俊臣打算将玻璃制造技术以及珍妮纺纱机交给徽浙商帮——这两项技术也是赵俊臣记忆中仅剩下的赚钱技术了——但经过详细调查之后,赵俊臣发现玻璃的利润虽然很大,但徽浙商帮的成员一个个皆是富可敌国,却未必会看在眼里,这项技术即使交给徽浙商帮,也未必可以弥补徽浙商帮的损失,更别说是改善双方关系了。
至于珍妮纺纱机,也确实制造成功了,然而珍妮纺纱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品,一旦大规模推广。就必然会产生许多剧烈的社会变革,如今正是赵俊臣各项计划进行的关键时机,珍妮纺纱机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与种种变数,说不定就会影响到赵俊臣的某项计划。赵俊臣虽然屡次推算,却也不敢保证一切尽在掌控之中,所以好不容易制造出来的珍妮纺纱机,也因此被赵俊臣束之高阁了。
只是,这样一来。赵俊臣也就失去了拉拢徽浙商帮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