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赵家的未来发展方向(下).

摄政大明 虫豸 2780 字 9个月前

其二,赵德清离开扬州赵家之后,又加入了徽浙商帮,是否还会心甘情愿的为赵俊臣效力?若是赵德清这个代言人与监督者最终产生了异心,那么赵俊臣在赵德清身上的投入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当然,这两点隐患都有办法可以解决。

赵德清的目光短浅,那么就为赵德清安排几位敏锐聪慧的老道幕僚辅佐好了;赵德清的忠心无法保证,那么就将他与赵俊臣的利益牢牢绑定在一起,帮着赵德清发家致富的同时,也暗中将赵德清架空即可。

这样一来,赵德清只是一块招牌,一块让赵俊臣可以介入徽浙商帮的敲门砖,等到形势稳定之后,就算是赵德清被人利用了、又或者产生了异心,也产生不了什么影响了。

当然,这只是赵俊臣心中临时冒出的计划,究竟有没有可行性,又究竟应该如何执行,都需要赵俊臣认真详细的谋划推演一番——以赵俊臣的谨慎性格,是绝对不会一拍脑袋就仓促做出决策的。

没有认真准备与详细推演的前提下,所谓的“灵光一闪”与“想当然尔”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待赵德清讲完了自己的计划之后,赵俊臣虽然并没有直接否定,但也没有表示认同,只是沉吟不语。

沉思良久之后,在赵德清的忐忑等待之下,赵俊臣终于缓缓开口道:“这件事情,有利有弊,我需要认真考虑一番,但你也不用着急,等我考虑清楚之后,会尽快给你答复的……在此期间,你可以与那些扬州盐商继续保持联系,这些关系将来总有用上的地方,却也不能荒废了。”

听到赵俊臣的答复,赵德清不免有些失望,但赵俊臣既然已是表态了,他也不敢强求什么。

接着,虽然赵德清还想要与赵俊臣谈些什么,但又看到赵俊臣一副沉思模样,有些心不在焉,就不敢继续纠缠,知趣的告辞了。

等赵德清告辞之后,赵俊臣依然静静的坐在书房之中,继续推演着自己的新计划,算计之间,时间流逝极快,只是一晃神间,已是近半个时辰过去了。

然后,肖文轩再次前来通报,称赵家新任家主赵德顺求见。

……

……

……

……

赵德清虽然只是刚刚开口,但赵俊臣根据肖文轩与苏西卿之前提供的情报,已是猜到了赵德清后面的话语。

所以,赵俊臣的眉头不引人注意的轻轻一皱。

但赵德清并没有注意到赵俊臣的表情变化,反而涛涛不绝的讲诉起来,内容自然是扬州赵家与徽浙盐商的联手之事,并且将联手之后的种种好处向赵俊臣详细的描述了一遍,内容不乏有夸张夸大之处。

按照赵德清的说法,他现在已经与扬州盐商总会的会长林云璞搭上了线,林云璞出于“心中对赵俊臣的尊敬”,也愿意与赵家一同经营私盐生意,而赵家一旦介入私盐生意,每年都能获得近百万两白银的收益。

当然,依据赵德清的表态,这近百万两白银的收益将来绝大部分都会归赵俊臣所有——这也是赵德清挽回赵俊臣信任的最后手段。

然而,听完赵德清的讲诉之后,赵俊臣却是在心中暗暗一叹。

赵德清绝不轻言失败的心性,固然让赵俊臣有些欣赏,但这般优点并不能掩盖赵德清目光短浅的劣势。

对于徽浙盐商的立场,赵俊臣与肖文轩、苏西卿是一致的——可以利用、也可以合作,甚至还可以收受贿赂,但联手一同经营私盐生意,却绝不可行。

毕竟,正如前文所说,朝廷对于徽浙盐商的态度就与养肥猪一般,对于他们偷税漏税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等他们足够“肥”了就开宰,到时候徽浙盐商的万贯家财自然也就收归国库了。

所以,私盐生意的利润之大、收益之高,虽然是众所皆知的事情,但很少出现朝廷高官亲自插手这门生意的情况,就是因为朝廷高官害怕朝廷“宰肥猪”的时候自己脱身不及、受到牵连。

然而,即使得到了肖文轩与苏西卿的提醒之后,赵德清也依然看不明白这一点。甚至还把这件事看作是自己挽回赵俊臣信任的底牌,不免有些可笑。

于是,暗暗叹息之后,赵俊臣就想要将这件事情的利弊向赵德清详细讲诉一遍。彻底熄了赵德清的可笑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