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早朝之后.

摄政大明 虫豸 5472 字 9个月前

接下来,德庆皇帝即将南巡,然后赵俊臣伴驾南下。黄有容则留京辅政,到了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虽然赵俊臣对此早就有了应对之策,但也需要事先安抚一下自己的这些朋党,省的他们到时候在黄有容的威逼利诱下,会轻易的背叛赵俊臣。

所谓朋党,是靠利益维系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先向他们许诺一些好处,也是必要的。

…………

与此同时,黄有容也在一众朋党的拥护下离开了太和殿。

相对而言,他们在原本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被赵俊臣反将了一军,损失了两位主要人物,此时相比较赵俊臣一党,情绪要更加低落一些,神色间也更加凝重。

礼部尚书林维、少傅张诚、大学士霍正源等人,正围在黄有容身周,纷纷说着什么,或许是在安慰,或许是在鼓气,又或许是在出主意。

但对于这一切,黄有容都没有听进耳中,只是一脸木然,他的表情很奇怪,不像是愤怒,也不像是丧气,当然与欢喜开心之类的情绪更加没有关系。

事实上,自从德庆皇帝下旨收押闫鹏飞与刘诠安之后,黄有容就一直都是这样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自从与赵俊臣开始党争之后,黄有容心底深处,就一直有种不安感,并且越来越强烈。

原本,黄有容以为这种不安感是因为与赵俊臣的党争,毕竟赵俊臣如今已经有了击败他的实力。

但经过今天的早朝,在看到德庆皇帝的态度与立场之后,黄有容才突然发现,自己心中的不安感,并非是来自于赵俊臣——赵俊臣的权势影响再大,但终究尚未入阁,黄有容身为阁老,是秩序与政策的制定者,身份超然,即使在党争中失败了,也迟早都能恢复元气——黄有容心中的不安感,实际上是来自于德庆皇帝!

今天早朝上,德庆皇帝的态度,看似不偏不倚,但细细推敲起来,却大有问题!

先是刘诠安在弹劾赵俊臣“九大罪”的时候,被德庆皇帝突然出言打断,当时德庆皇帝看似是因为怒不可遏,但实际上却是打断了黄有容一党对赵俊臣的攻击步骤,并缓解了当时赵俊臣的不利局面——若是当时刘诠安把赵俊臣的“九大罪”一项一项的念下去,接下来早朝上的气氛,绝对会截然不同!

然后,德庆皇帝又留给了赵俊臣反守为攻的发挥空间,并堵住了黄有容一党在期间开口插话的机会,让赵俊臣可以从容不迫的向黄有容一党发起反击!

最后,当赵俊臣一派反过来弹劾刘诠安与闫鹏飞的时候,德庆皇帝却突然没了态度,只是让群臣讨论,但这种讨论,实际上就是让赵俊臣一党可以按部就班的完成他们的计划!

可以说,今天的早朝上,德庆皇帝看似态度中立,但作为朝会上的节奏掌控者,他却是一直在暗中帮助着赵俊臣,并暗中打压着黄有容。

事实上,黄有容对德庆皇帝这种“帮助”与“打压”的手段很熟悉,只是在从前,受到暗中帮助的是黄有容,而受到暗中打压的,则是首辅周尚景!

但如今,黄有容却发现,他在德庆皇帝眼中的定位,似乎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也正是黄有容心中不安感的真正来源!

…………

恩,五千字大章节。

……l

随着早朝结束,赵俊臣与黄有容在这一轮的党争,也终于暂时落下了帷幕,战火稍歇。

再考虑到德庆皇帝即将南巡,到时候赵俊臣会伴驾南巡,而黄有容则是留京辅政,接下来双方将会进入一段时间的停战期,虽然私底下的小动作、小冲突依然会是不可避免,但大规模的冲突争斗却很难再次发生。

至少,在德庆皇帝的南巡结束之前,双方会暂时忍耐,毕竟赵俊臣与黄有容都知道德庆皇帝对于接下来的南巡期望极高,他们也不敢轻易的扰乱德庆皇帝的兴致。

…………

而这一轮的争锋,从表面上看,很难说清是谁胜谁负。

黄有容利用“淮河水灾案”突然发难,一口气除掉了赵俊臣在工部与户部的亲信官员总计一十九人,或贬官、或流放、或入狱,全都是赵俊臣门下的中坚力量。

而赵俊臣也不甘示弱,后发制人,突然间反咬一口,同样让黄有容门下的两位核心人物——刑部侍郎闫鹏飞与督察御史刘诠安——突然间倒台失势,被收押候审。

如此一来,在这一次的争锋当中,赵俊臣损失的亲信官员更多一些,但并没有失去朋党中的核心人物;而黄有容损失的朋党虽然只有区区二人,但这两人的地位与影响却要更高一些。

看上去,两大派系算是有来有往,各有损失,不相上下。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赵俊臣虽然在户部与工部一口气损失了十九名亲信官员,但这十九人的官职最高也不过四五品,而且户部与工部这两大衙门一向都是赵俊臣在朝中的禁脔与基本盘,被赵俊臣经营的如铁桶一般密不透风,根本容不得别人插手,所以这些损失很快就可以弥补回来,即使有其他派系趁机往里面掺沙子。赵俊臣也很容易就能把这些沙子排挤掉。

但闫鹏飞与刘诠安二人,则是黄有容在三法司保持影响力的重要棋子,如今这二人同时丢官失势,黄有容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替换他们的人选。再加上三法司一向是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形势错综复杂,并不是黄有容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方,这让黄有容对三法司的影响力顿时降低了许多,并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从这方面来看,还是黄有容损失更大一些。

不过,对黄有容一党而言,这次与赵俊臣在争锋之间的有来有往、各有损失,也总算是结束了前些日子里被赵俊臣接连打压、并且完全没有还手之力的局面,稍稍挽回了一些士气与信心,也算是有所收获。

然而。若是再考虑到这所有的一切全都是赵俊臣在暗中一手策划推动的,而赵俊臣的那些“损失”也不过是赵俊臣借黄有容之手对门下势力的一次整肃罢了,黄有容这次说是“完败”也不为过——当然,知道这一点的人并不多,所以在朝中百官看来。赵俊臣与黄有容这一次的争斗依然只是平手罢了。

而这种看法,则是赵俊臣乐于看到的。

在官场上,当地位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被人低估反而是一件好事。

…………

也出于这种看法,在早朝结束后,黄有容与赵俊臣的那些朋党们,心情大都有些复杂。半是轻松半是严肃,赵俊臣的朋党们认为他们总算是防守住了黄有容一派的反击,并控制住了形势,而黄有容的朋党们则认为他们总算是在党争中站稳了脚跟,扭转了局面。

相对而言,却还是轻松更多一些。毕竟两大派系在冲突当中虽然各有损失,但被损失的终究不是他们自己。更何况随着德庆皇帝的南巡,党争暂歇,他们也能随之轻松不少。

所以,下朝之后。当赵俊臣刚刚走出了太和殿,他的那些主要朋党们,像是工部尚书左兰山、户部侍郎詹善常、吏部侍郎刘长安、刑部侍郎李立德、工部侍郎陈东祥、都察院右副督察御史顾全、通政使童桓等人,已是纷纷聚在赵俊臣的身旁,并满是钦佩的恭维不断。

今天赵俊臣在早朝上后发制人,不仅挡住了黄有容的进一步的反击,并还让黄有容损失了闫鹏飞与刘诠安二人,手段可谓高绝,让他们这些人心中松了一口气之余,却也不会放过这次对赵俊臣恭维讨好的机会。

“大人好手段!”詹善常当先开口恭维道:“这次因为‘淮河水灾案’的事情,咱们在户部与工部一口气损失了近二十名亲信官员,这也就罢了,下官却生怕他们会因此而牵连到咱们这些人身上,却没想到大人您竟是将计就计,安排他们招供之后又当堂翻供,却是让闫鹏飞与刘诠安二人也跟着丢了官职,让黄有容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如此精妙的手段,下官可当真是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