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全的话声刚刚落下,又见工部尚书左兰山出列,一脸肃穆,缓声说道:“陛下,臣认为,无论闫鹏飞与刘诠安二人以无中生有的罪名弹劾赵尚书究竟是否属于蓄意陷害,但嫌疑难免,如今又有李立德李侍郎的弹劾、以及百姓赴京伸冤,可见他们二人在往日审案之间确实有不恰当的地方,而事到如今,无论如何,闫鹏飞与刘诠安已是不适合在刑部侍郎以及督察御史的位置上继续做下去了,臣请陛下暂时罢免两人官职,收押问审,以查清究竟!”
随着李立德、顾全、左兰山三人接连出列发言,黄有容一党的官员,皆是面色一变!
他们三人并没有直接弹劾闫鹏飞与刘诠安二人,甚至言辞也不甚激烈,但黄有容一党的官员却都明白,若是按照他们三人的说法去办,闫鹏飞与刘诠安二人绝对是罪责难逃了。
而且,李立德、顾全、左兰山三人的发言,有理有据,更还占着大义,却也根本无法反驳!
…………
在官场上,若是对方权高位重,又或是背后有靠山庇护,总是很难一棒子打死,这个时候耐下心来用软刀子磨死,以蚁穴溃堤坝,往往才是更有效的手段。
如今,赵俊臣针对闫鹏飞与刘诠安的计划,也正是如此。
弹劾闫鹏飞与刘诠安二人诬陷栽赃之罪,赵俊臣也知道证据不足,无法直接定罪,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有了诸多旁证之后,制造一些嫌疑已是足够了,并还可以虚晃一枪,转移黄有容一党的视线,让他们错估赵俊臣的计划。
而闫鹏飞与刘诠安二人有了嫌疑之后,就会让德庆皇帝与朝中百官就会产生怀疑,然后借机罢了二人的官职,并复查二人从前所审断的那些案件。
这才是赵俊臣真正的目的!
而且,如此手段之下,黄有容一党也没有理由反对。
事实上,闫鹏飞与刘诠安两人在从前确实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所欠缺的也只是复审的借口与理由罢了!
如今,借口与理由已经有了,所以结果也就已经注定了。
果然,随着李立德、顾全、左兰山三人接连表态,德庆皇帝的心中也终于有了主意。
“宣朕的旨意,闫鹏飞与刘诠安二人,暂且罢免官职,由大理寺收押,同时精选三司官员,重审闫鹏飞与刘诠安二人近年来主审的案件,务必要查清究竟,钦此!”
随着德庆皇帝的宣旨,闫鹏飞与刘诠安二人顿时瘫软在太和殿内。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们二人很清楚,这道旨意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其中,闫鹏飞下意识间向着黄有容看去,眼神之中满是祈求,希望黄有容能想些办法扭转乾坤。
然而,此时的黄有容,却是一脸木然,看也不看闫鹏飞一眼。
事实上,黄有容的思绪,此时已是飘向了其他方向。
……p
。
……
就好似一场排练了许久的戏剧,经过了反复的算计、筹备与铺垫之后,接下来的发展与结果,以及主角与配角们的命运,就早已是注定了!
如今,这场戏剧的与落幕,终于开始!
当德庆皇帝宣布御审之后,工部与户部的涉案官员们被带到了太和殿内,一个个跪在德庆皇帝面前,然后哭天喊地的叫冤不断。
“求陛下恕罪、陛下恕罪啊!罪臣等不敢隐瞒,其实赵俊臣赵大人的那些罪名,全都是凭空捏造的!但罪臣等人违心伪证,也全是受人威胁恐吓、不得已而为之啊!”
“请陛下为罪臣做主啊!罪臣等人原也不敢冤枉赵大人,但闫鹏飞与刘诠安二人以罪臣的家人来要挟,罪臣等这么做也是无奈啊!”
“陛下啊!罪臣一直都在盼望陛下您能亲自御审,揭露闫鹏飞与刘诠安的真面目啊!”
“陛下明鉴啊!罪臣也不想捏造罪证冤枉赵尚书,但这全都是被逼的啊!……”
他们哭喊叫冤!他们泪流满面!他们幡然悔悟!
绘声绘色、煞有介事!
然后,他们当堂翻供!
但实际上,他们此时的所言所行,都是赵俊臣事先就安排好的——前一天的早朝期间,在三法司的衙役们前往工部与户部抓人之前,就已是有人暗示过他们应该如何做了,如今这只是按照剧本在表演的一场戏罢了。
官员们在宦海沉浮之间。皆是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丝毫不逊于那些专业的戏子,所以他们都演得不错。至少没让人看出破绽。
而黄有容一党的官员们,尤其是闫鹏飞与刘诠安二人,在看到户部与工部的涉案官员们突然间当堂翻供后,一时间也只剩下了目瞪口呆!——他们想要反驳,但措不及防之下,却也不知该如何反驳!
于是,刘诠安弹劾赵俊臣的所谓“九大罪”。顿时成为了无稽之谈。
而刘诠安与闫鹏飞两人栽赃诬陷朝廷大臣的嫌疑,却也因此而愈加的大了。
至少,有许多朝中官员看向两人的眼神。已是充满了怀疑。
…………
在赵俊臣看来,“真相”与“假象”之间的关系,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唯心观与唯物观之间的关系。
人们总是需要“真相”,但在绝大多数时候。所谓“真相”的前提条件。并不是它究竟是否真实,而是人们是否愿意相信它是真实的!
一件事情,只要人们都愿意相信,即使虚假,但它就是“真相”!反之,若是人们不愿意相信,那么即使它是千真万确的,却也只是“经不起推敲的流言”、又或是“不符合实际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