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赵俊臣对于德庆皇帝的话,总是信一半疑一半,毕竟“诚信”二字从不是德庆皇帝的良好品格之一,而且德庆皇帝也从不介意用谎言来达到目的!所谓帝王的“金口玉言”,那只是唬人的东西。
然而德庆皇帝的这一番话,赵俊臣却听得出来——他是真的非常喜爱与关心七皇子朱和坚。
按照后世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若是对某件事情比较的关心在意,就会在谈论之间下意识的多做评述,而德庆皇帝在谈到七皇子朱和坚时,甚至不需要赵俊臣接话,就可以滔滔不绝的说个不停,远比平时话多,所以这种感情流露显然不假。
而这也就意味着——将来朱和堉垮台之后,德庆皇帝很可能会支持朱和坚成为新的太子储君!
毕竟,德庆皇帝虽然不乏帝王心术的理智城府,但生性好大喜功的他,却也经常会感情用事。
不过,在德庆皇帝的描述之间,赵俊臣却发现了一点很有趣的消息。
那就是,在描述对七皇子朱和坚的关心之时,德庆皇帝屡次提到了自己,也屡次提到了太子朱和堉,却是唯独没有提及七皇子朱和坚的生母——皇贵妃万氏!
以德庆皇帝对皇贵妃万氏的宠护,以及皇贵妃本身的尊贵地位,这个时候德庆皇帝本应该会提及才对。
然而,德庆皇帝却偏偏漏掉了皇贵妃万氏。
这是不是意味着,在德庆皇帝下意识之间,认为皇贵妃万氏对七皇子朱和坚的关心远远不如他与太子?
那是不是也同样意味着,七皇子朱和坚因为某些缘故,与生母皇贵妃万氏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对母子的关系不睦?
一时间,赵俊臣想到了许多。p
。
当赵俊臣进入养心殿的时候,偷偷抬眼看去,发现德庆皇帝此时正手捧着一本《西湖梦寻》细细品读,神色之间满是专注与向往。
这本《西湖梦寻》,赵俊臣也有了解,乃是前朝的六休居士所著,在描写西湖胜景上自具慧眼,对杭州一带著名的山水、寺院、祭祠等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又按照远近距离的排序依次写来,把杭州的古今世情尽数展现在读者面前,且每篇都会选录先贤时人的诗文若干,更使山水增辉,让读者不由入胜。
显然,随着会试结束、殿试即将开始,而太子朱和堉所负责审办的“南巡筹备舞弊案”也渐入尾声,德庆皇帝对于接下来的南巡,已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而看到赵俊臣进入御书房,德庆皇帝把《西湖梦寻》放到手边,还未等赵俊臣行礼问安,就已是笑骂道:“你终于舍得来宫里向朕问安了?自从那日早朝上你与黄有容起了争执算起,已是有大半个月时间没来宫里向朕请安了吧?最近这些日子,朕也就只能在早朝上见见你。若是你再不来,朕还以为你如今心里面只惦记着与黄有容的事情了。”
德庆皇帝的话语之间,若有若无的带着一些敲打,但看其神色表情,心情尚佳,似乎并非是真的在责怪赵俊臣。
所以,对于德庆皇帝的些许敲打,赵俊臣并不担心,只是在行礼问安之后,讨巧道:“陛下明鉴,臣无时无刻不敢忘记陛下的恩德,也是时时想着进宫伴驾,然而臣在前些日子不知天高地厚,竟是得罪了黄阁老,这段时间为了应付黄阁老的反击,已是颇有些手忙脚乱不说。若是再与陛下见面太多,亦不免会让人怀疑陛下您日后处事决断的公正,而臣自然不敢因一己之私而坏了陛下您的圣誉。
何况,眼看着南巡将近。到时候臣也要伴驾随同,所以户部的一些事情,必须要提前安排妥当,如此陛下您也才能安心的南下巡游。依臣看来,相比较入宫伴驾,能让陛下您没有后顾之忧的安心南巡,才是臣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所以还请陛下见谅!”
听到赵俊臣的解释之间,无处不在暗示自己的忠心耿耿,仿佛一心只为德庆皇帝考虑,而德庆皇帝失笑之余。却是不置可否,只是轻哼道:“哦?你如今面对黄有容的反击有些手忙脚乱?朕怎么不觉得?自从你们两人发生冲突之后,朕只看到你对黄有容步步紧逼,而黄有容唯一的反击手段就去派人到户部查账,结果到现在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依朕看。如今手忙脚乱的是黄有容黄阁老吧?哼!这个黄有容,一大把年纪,越活越回去了,朕虽不喜欢朝中有党争出现,但他贵为阁老,竟是连你这个年轻小辈都争不过,朕还能指望他做什么!”
其实。赵俊臣与黄有容之间的这场党争,是德庆皇帝所默许的。
因为将来在南巡期间,太子朱和堉会留京监国,而阁老黄有容则是留京辅政,德庆皇帝自然是期望赵俊臣与黄有容的这场党争,可以损耗一些黄有容的势力影响。太子朱和堉到时候也能少些掣肘、多办些事情、并借机树立威望。
不过,德庆皇帝最期望的局面,却还是赵俊臣与黄有容的两败俱伤,毕竟赵俊臣这段时间以来的权势影响增长的太快了,已是有些超出了德庆皇帝的预料与控制。
然而。德庆皇帝却没想到黄有容身为堂堂阁老,竟是这般没用,这段时间只是被赵俊臣压着打,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如此一来,黄有容的声势固然如期望般大为受损,但赵俊臣一派在朝中的影响力却愈加的强大了。
所以德庆皇帝此时的言语之间,对黄有容颇有些“恨其不争”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