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灭门惨案(下).

摄政大明 虫豸 5495 字 9个月前

赵俊臣一指车外,说道:“你看这顺天府外的车轿,林林总总无数,把来往道路都堵住了,怕是除了你我二人,今日因为外出游玩而没能及时得到消息之外,这朝中上下,各方派系,怕是都来这里打探消息了,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去凑这份热闹了,还是先回府吧。”…

顿了顿后,赵俊臣又说道:“不过,回去之后,你让人用我的名帖,让刑部左侍郎李立德来府中一趟,这件事他应该会知道详细究竟,咱们该了解的也要了解,如今出了这么大一件事,我也该病愈复出了。”

在许庆彦点头称是间,马车驱动,向着赵俊臣府邸的方向驶去。

“这件案子究竟是怎么回事?你那里可有什么线索推测?”

回府之后,许庆彦就着人给刑部左侍郎李立德送去了赵俊臣的名帖,李立德身为赵俊臣的门人,自然不敢怠慢,虽然因为何明灭门案而忙得焦头烂额,但还是天未暗就赶来了。

此时,赵府书房之中,赵俊臣正向李立德询问着何明灭门案的前后究竟。

“回大人,下官也知道的不多。”李立德苦笑道:“只是因为何老太师全家被杀的地点,恰巧就在顺天府与北直隶两者的管辖交界处,但这么大的案子,不管是北直隶还是顺天府,都不敢接管,也都不敢承担责任,所以今天一整天,案子没见一点进展不说,尽是见北直隶和顺天府相互推诿了。”

赵俊臣轻哼一声:“这个时候,这么大的一件案子,两个衙门不想着尽快侦破案子,反而相互推诿,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若是破不了案,陛下震怒之间,要我看他们全都得不了好。”

“大人说的是。”顿了顿后,李立德又意有所指的说道:“事到如今,下官也只知道一些粗陋线索,何老太师一家以及随行护送官兵,总计数十人的尸体,虽然直到昨日才被人发现,但实际上已是死了好几日了,作案手法干净利落,即没留一个活口,前后也不露一点破绽,能有这般能力的,怕不是寻常山贼。”

赵俊臣点了点头,并不是如何吃惊,只是说道:“顺天府和北直隶可以相互推诿,但你们刑部如今却是责无旁贷,这件案子太大,三司会审乃是必然,你务必要将这案子查个水落石出,旦有任何线索,都不要放过。”

“下官明白。”

赵俊臣沉吟片刻后,又问道:“陛下他可得知消息了?反应如何?”

李立德叹息道:“这么大的事情,我等自然不敢瞒着陛下,早早的就把消息传到宫里去了,听闻陛下大是震怒,摔了不少东西。”

赵俊臣亦是叹息,带着些许遗憾,喃喃道:“这件案子,来的实在不巧。”

确实,如今正是赵俊臣联合周尚景、黄有容、沈常茂三人,一同谋算给太子朱和堉的关键时刻——自太子朱和堉替代了“生了急病”的赵俊臣,负责德庆皇帝的南巡准备事宜后,周尚景、黄有容、沈常茂三人在暗中诸般使坏,已是让民间怨声载道,眼看就要收网,可以严重打击太子名声,并让德庆皇帝怀疑太子的能力,何明这位太子太师突然被杀,却是搅乱了整个局势。

两件事联合在一起,德庆皇帝会不会怀疑是有人故意针对太子?

又或者,因为太子太师被杀,而对太子心生怜惜?

在民间,百姓们又是否会因为何明灭门案而转移注意力?

这些全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经此变化,赵俊臣等人打击太子的计划,效果定是要打个折扣了。

“人算不如天算啊。”

听见赵俊臣轻声叹息,一旁的李立德心中疑惑,但赵俊臣既然没有解释,他也不敢主动询问。…

而就在赵俊臣暗思之间,许庆彦突然推门而入,说道:“少爷,宫中有使者来了,是张德张公公。”

“哦?快快请到正堂,我马上就去。”

说话间,赵俊臣示意李立德在书房等候,自己则离开书房,向着赵府正堂走去。

ps:其实虫子的账号已经丢了好久了,这段时间一直都是直接登录作者专区,所以没法管理书评区,也没法在书评区回复,但大家的评论虫子全都看在眼里,谢谢大家的支持,感激不尽!

让我们慢慢的恢复从前的节奏与人气吧,虫子现在心很静。

恩,五千字章节奉上。

fontsize=”5”lor=”red”阅读提示:如果您在目录页看到绿色章节不能点击阅读,请点击相近章节进入,再上下页就能阅读到,如有不便,敬请见谅。font

第一百零八章灭门惨案(下)

“其实你我都很清楚,那谋害你师父的罪魁祸首,无论是谁,必是来头不小,将来即使真的能够找到元凶,以你之力,怕也无法复仇,等到了那个时候,你又准备如何应对?”

听赵俊臣这么说,赵山才一愣,下意识的反驳道:“只要我能找到确凿证据,禀呈于朝廷,又如何不能还我老师公道……”

然而,话到一半,赵山才的话声突然停顿,神色间闪过了些许苦涩与自嘲,赵俊臣却大声笑了起来,好似听到了什么极为可笑的事情。

“没想到以赵公子的聪慧,竟也会有这般纯真念头。”

赵山才叹息一声,亦是明白了自己这番言论的幼稚之处,苦笑道:“让阁下见笑了。”

是的,赵山才刚才的这番话,虽只是下意识的脱口而出,但确实是有些幼稚了。

在这个世上,有许多规矩,许多法则,看似深入人心,但到了官场之上,却是完全行不通的。

官场是官场,民间是民间,这里奉行的是另一套法则,与世人所熟知的那些截然迥异。

比如案件的审查与审判。

在民间,案子的审判,看重的是证据,原告被告,双方地位平等,若是证据确凿,那么被告自然就会被定罪。

然而,在官场之上,原告与被告双方,从一开始,地位就不平等,看重的也不是证据如何,而是双方权柄如何!

君不见,古今中外,宦海之中,所有达了某种高度的官员,从来都只会因为失去了权柄而被定罪,又有几人是被定了罪而失去权柄的?

为何?有了更多的权柄,就会有更多的发言权与影响力,而有了发言权与影响力,就能够更深入的干涉案子的审判过程。

有物证如何?有人证如何?被告之人的若是权柄更高,硬是说你诬告,你又能奈他如何?

没物证如何?没人证如何?告状之人的若是权柄更高,这世上不是还有一种叫做“莫须有”的罪名吗?

而如今谋害何明的幕后主谋,先不说他有没有留下证据,通过赵俊臣与赵山才的判断,此人显然身处庙堂,隐藏于暗处,并且势力雄厚。

这种人,除非你有更高的权柄,否则又如何是一些简单的罪证就可以扳倒的?

何明遇害,固然会震惊朝野,甚至德庆皇帝也会重视异常,但那又如何?古今中外,又有多少惊天大案,因为牵扯的太多太深,最终变得不了了之?

这般道理,虽然残酷,让人无法接受,但却是事实!许多时候,这般情况甚至还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官场之中。

见赵山才神色间带着些许苦涩,沉默不语,赵俊臣叹息一声,又说道:“这句话我刚才就对你说过,现在我可以再说一遍,何明老前辈的遇害,绝对与我无关,以我今时今日的地位,以你此时此刻的境遇,你应该明白,我犯不着为此而刻意说谎。”

赵山才沉默不语,也不知是否认同。

但赵俊臣却并不在意,只是话锋一转,又说道:“但我,却能为你撑腰,可以尽我的全力,帮你找出幕后真凶,哪怕背后主谋势力再大,也会助你报仇雪恨,你也应该明白,我并不缺乏这样的能力。”

赵俊臣会这么说,自是有心借着这次机会,想要收赵山才为己用了。…

而这也是赵俊臣邀请赵山才同车而行的主要目的。

赵山才身为何明弟子,传承了帝王心术,本身又才华横溢心智聪慧,有着成为为“国士”这一流人物的潜力,对于这般人物,正苦于门下人才匮乏的赵俊臣,自然是不会错过。

如今的赵山才,虽尚还有些稚嫩,但也正因为如此,赵俊臣才有了收服他的可能。

若是等这赵山才真正成长起来,再加上他师傅何明与太子一党的关系,赵俊臣再想将他收为己用,怕就会很难了。

“哦?”赵山才显然也明白了赵俊臣的意思,抬头看去,却没什么欢喜的意思,只是缓缓道:“赵大人竟会为我师父主持公道?”

这一刻,赵山才对于赵俊臣的称呼,再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