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传(十八)

陪着郭嘉疯了一次。

郭嘉做什么?

战争冒险,或许曹操知道,或许曹操不知道,但曹操最后还是听从了郭嘉的建议北征乌桓,我们暂且不论这种战争的胜负,只论动机。

郭嘉赌什么?曹操需要战功吗?曹操为什么会同意,其他人的意见也很中肯。

曹操的想法很简单,假如自己死了,留给子孙的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其实并不是那么太平的,那还不如一次性为子孙做些什么,扫除后患。

曹操心想,郭嘉是在替他着想,咱们惹不起朝廷那些人,咋们躲不行吗?

假如汉帝有能力让刘表,刘璋,孙策归顺,咋们把兖州,徐州,司隶都还给汉帝,当然曹操肯定要划一块地盘的,我怕死,我子孙们也需要安全的活下去。

曹操打算着自己战败,或者身亡,他的家族,他的子孙怎么办,趁现在还有能力,把大后方清理了,把乌桓给灭了。

那为什么后来回朝后,想法就改变了。

经历生死的人,清醒过来,活着真好。

我曹操为了这个国家,东征西讨,你们这些蛀虫成天想要我性命,我就算把七州给你们了,你们照样要杀我,就算汉帝能掌权,他又能做什么?英明如桓帝,还有外戚宗亲扶持,汉帝还有几人尊崇,几人扶持,我曹操一走,或许这天下比现在乱的更力害。

曹操当然是不反对征乌桓的,而是觉得不应该自己亲征,自己不缺战功,可以让曹仁,夏侯渊去。

曹操此前不知道,后来才知道,路太难走了,乌桓铁骑的骑射功夫又厉害,一不小心连性命都会丢。

这些曹操都不知道,要是知道,肯定不会亲征,曹操差点就死了,受不了,曹操又好色,行个军就要走个几个月,禁欲禁色,身不如死。

后来回许都了,将劝他不要征乌桓的人召在一起,一个个的感谢。

而且还想通了很多问题,以前是准备把兖州,司隶让给汉帝的,现在不让了,袁绍百万大军都败给了自己,刘备,刘表,刘璋,孙策,马腾,韩遂都是割据一方的雄主,何况这些小诸侯。

你们爱说说吧,爱搞小动作就搞吧,只要不触犯我底线,我睁一只眼,睁一只眼。

曹操这辈子不想做皇帝,他是官二代,食君之?,如果他要篡汉做皇帝,人家要戳他脊梁骨,即使声望达到了做皇帝的标准,曹魏集团将曹操推向皇帝的位置上,曹操也觉得自已的帝国会向王莽新朝一样,用不了多久就会覆灭。

曹操想老了去封地做王,这是曹操这辈子的最大梦想,享受荣华富贵,荫其子孙。

自己的子孙是想称帝呢,还是继承自己的王位,那就不关我的事了,反正我曹操看不到了,也管不了。

曹操烧完了袁绍的军粮,回营,袁军还未攻下曹军大营。

曹操将淳于琼的双手砍下,挖下双眼,将淳于琼送给袁绍,袁绍见后,怒不可揭。

曹操这是说袁绍,失了左膀右臂,有眼无珠,就这样休辱袁绍,激将计。

袁绍给张颌下达死命令,攻不下来就掉脑袋。

张颌和高览一听,知道没命了,又逢曹操阵前喊话,临阵投了曹操,反攻袁绍。

袁绍怒转惧,愰然大悟,为时以晚,着了曹操的道,袁绍的儿子架着袁绍就逃,也不管军队了。

袁绍回来邺城后就病了,袁绍当时还没有死,还活了两年,心情低落,如果袁绍能承受失败挫折,卷圭重来,还是有机会成为一方诸侯的。

曹操也没闲着,没事就写封信给袁绍,袁绍接信不敢看,不想看,扔在一旁,有时候又好奇,拆开一看,又气得吐血。

曹操见袁绍有些信回,有些信不回,曹操怕袁绍不看,叫送信的还送上两句曹操亲口话,就这样袁绍没二年就死了,气死的。

袁绍一死,袁绍的几个儿子就开始你打我,我打你,曹操逐个收拾。

官渡大战到彻底消灭袁绍军阀力量,用了六年时间。

公元202年,袁绍身亡,曹操花了三年时间收拾袁绍的三个儿子和一个侄子,收复河北四州之地。

公元205年,曹操将政治中心移到河北冀州,不在担任兖州牧,自领冀州牧,为什么曹操会这样干,出于什么样的政治考量。

第一点:汉帝与曹操的矛盾公开化。

第二点:曹操清楚,很多人想置他于死地。

第三点:曹操准备为自己,为自己的家族和后代寻找出路,留后路。

第四点:河北四州,是战国时赵国,燕国的地盘,这两个地盘捏在曹操手上,进可攻,退可守,只要曹操和子孙不是很蠢,割据称雄并不成问题。

第五点:曹操并不想称帝,想做能臣,做不了,篡汉不具备条件,只取灭亡,只能选择退让。

第六点:跟随曹操的荀彧,荀攸,程昱,郭嘉等等一大批王佐之才,奇才,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自己坚持。

荀彧有什么理想?

兴复汉室,做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