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乌鸦也仿佛吓了一跳,“呱呱呱”的扑棱扑棱逃之夭夭。
“嘶~~!!!”上面下面十来万人顿时惊吸一口冷气,差点咬着舌头。
哎呦我滴妈呀,你这是被雷劈成焦炭了啊!长见识!你说你惹了多么严重的天怒人怨啊小舒同志!
“咳!”我急忙咳了一声,缓和下现场的紧张气氛。
众人也是一阵“嗡嗡”的醒悟过来。
“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啦!贼首已经被老天爷收了去!咱们胜利啦!!”我在屋顶高呼。
“万岁!!万岁!!万岁!!”雷鸣般的欢呼声呼啸而来,尤其是那十来万百姓兵,更是弹冠相庆,相拥抱头痛哭。
场面顿时一片喜怒哀乐大杂烩。
“好了好了,大家控制一下情绪,好多百姓还在外面吹冷风呢。”
我这么一说,大家很快调整好了情绪,整齐的等待着我的命令。
“好!现在听我命令:命所有百姓入城,各自回家休整!将缴获物资分与百姓……”又是一番出榜安民、葬故疗伤、赈济百姓、恢复秩序不提。
百姓感恩戴德,焚香跪拜,甘州城一时和谐大同。
……
宋历,允佑三年(1123)年,六月十一日,大宋王爷逍遥允率军攻破甘州,西夏国西路统帅舒王仁礼阵亡。
同时,东线韩世忠部攻破盐州,兵发西平;诸葛亮部攻破卓罗和南军司,正与晋王察哥八万兵马对峙于静塞军司;司马懿部攻破左厢神勇军司,兵发李良辅所驻夏州!
四路兵马成包围之势,席卷西夏,直指兴庆!
消息传到西夏兴庆皇宫。
日常都是歌舞升平、莺歌燕舞的皇宫大殿,此时安静的可怕,众文武大臣和太监宫女一个个的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金灿灿的宝座上,西夏国主李乾顺呆呆的坐在那里,眼神赤红,面色苍白,微张着嘴,手也微微发抖,一句话也没有。台下哆嗦着跪着一个传令兵,风尘仆仆的样子仿佛刚从前线下来。
“啊~!!”李乾顺忽然一声大叫,哭嚎起来,“兄弟~~!!我的舒王兄弟啊~~!!”
一把手如此样子,做臣子的自然也要把戏做足,一个个的顿时“噗通噗通”的跪了下去,也跟着“舒王殿下舒王殿下呀”的捶胸顿足痛苦起来,有几个人绝对影帝级别的,竟然还能哭晕,晕就好好晕,还偷偷眯着眼睛看看有没有做的比自己还到位的,好临时加戏码不至于落后。
满堂鬼叫了至少有一炷香的功夫,那李乾顺突然大喊一声,“都起来别哭啦!!”
众臣工一听,装着不情愿或者哭虚了身子的模样,慢腾腾、颤巍巍的爬了起来,用衣袖擦了擦眼角,互相不屑的看了看,站回自己的位置。
“哭什么哭?!带兵御敌一个个的都没得声音!哭丧却一个比一个来劲!看尔等成何体统!”
大臣们被熊的跟狗似的,低着头不敢说话。
“好!来吧!现在你们说说!如今之势我等该当如何?!谁为舒王报仇?!谁来抵抗宋军?!”
“陛下!”一个大臣出列,“微臣认为,西来兵马乃皮肤之疾,不必在意,东来的三路大军才是当务之急!”
“非也非也,”又一个家伙走了出来,“微臣以为,那西来兵马虽然势单力薄,却是打着逍遥小贼的名号,又连下我数城!其势不可挡,不可不重视啊!”
“陛下!东来兵马兵多将广,距离我兴庆又如此之近,不可疏忽啊!”
“陛下!还当为舒王殿下报仇才是啊!”
“陛下……”
众人纷纷陈述自己的政见,表明自己是多么关心国家大事,多么聪明睿智。
“行了!都别吵了!”李乾顺头疼的说到,看了看台下,又说到,“任爱卿!你有何见解哪?!”
任得敬冥思苦想好一阵,听到皇帝叫自己,忙出列禀报。
“陛下,微臣认为,东线宋军虽然势大,但有晋王和李将军在彼,又有黄河天险,短时间不必忧虑,倒是西线锋芒正锐,又仅剩西凉郡阻隔,此地若有失,则兴庆往西再无屏障!”
“嗯!爱卿说的有理!”
“陛下”,这时濮王仁忠又出来道,“臣有一计,可助我大夏退兵。”
“哦?!濮王有何高见?!”李乾顺一听,急忙问道。
“汉人有云:唇亡齿寒。我等若不济,大辽也必将承受后苦,不如派遣使者出使大辽,请求出兵援助,岂不得一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