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切都是朕的错那就让朕来背锅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帮助赵匡胤夺得天下的功臣,自然也得到了该有的好处。不仅如此,他们的后代也得到了永久的荣华富贵。

崇祯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在崇祯之前驿站裁撤至少有两次,不过每次都是裁了又扩,扩了又裁。

或许只能说崇祯实在不是一个运气好的,有点类似于接盘侠。

裁撤驿站并不会出现大问题,问题是崇祯裁出了李自成这个大麻烦,这才是根本所在。

这一点和李自成的野心有很大关系,因为王振明怎么也不相信李自成是因为过不下去才造反,完全是因为对于现状的不满。

因为驿站系统发展到明朝中期以后,已经开始逐渐变味,变成了官方招待所,许多人有事没事就去驿站转两圈。

明朝的驿站不仅提供住宿餐饮,还提供车马服务。

最要命的问题是驿站的经营并不是市场化运营,也不是靠国家拨款养活,而是直接靠地方政府向民间摊派养活。

并且驿站的马匹吃的不是草,而是粮食。

史载:朱元璋时期,驿站的每匹马每年只需要80石粮食,而到一百五十年后的明朝中期,陕西华州的一匹马每年却需要422石粮食,陕西当时的一顷耕地只能出产七石粮食,所以每养一匹驿马就需要十多户农民全年的血汗。

马的食量不可能在150年内翻5倍多,因为马还是原来的马,多出来的粮食其实是被来往于驿站的“体制内人员”吃掉了,明朝中期以后吏治加速崩坏,凡是和体制有些关系的人都可以开介绍信到驿站住宿和使用车马,不仅免费,甚至可以反过来向驿站索要路费,于是为了养活费用越来越大的驿站,只有向民间摊派越来越多的费用。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如果不裁撤驿站,最后被驿站逼得活不下去的农民迟早会造反,不管是不是真,这个问题的确严重。

明朝其实也有很多人看到了这个问题,1558年,嘉靖皇帝在位,当时朝廷计划,把全国驿站规模裁减掉30%-50%,所节省的钱粮一半充做军费,但是却在执行上出了问题——地方政府确实减少了驿站的经费,但驿站的负担却未减少,来往官吏照样在驿站里大吃大喝用车用马,于是全国驿站工作人员公然罢工或者干脆弃职逃跑,造成倭寇袭破福建兴化城的消息耽搁了一个多月才送到北京。于是5年后这项改革宣布失败,一切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