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贡道,多有双方互市交易。这样一些关系朝廷尊严的重大活动,喜峰口是常有的。
虽然皇太极被崇祯称之为建奴,但有大志向的皇太极也想着成为正统,不想一辈子龟缩在东北,怎么办呢?只能硬着头皮往南干!
正所谓家有长子,明与后金就像一个家族中的两个有继承权的儿子,都想得到全面掌控这个家族的权力。
而对于迅速崛起的后金,明朝一直在试图用各种手段将其消灭;
而对于近在咫尺的强大帝国——明,后金也不断的予以进攻,希望削弱这个危及自身生存的王朝。出于这种心理,英明神武的皇太极自然也要继续努尔哈赤未完成的事业,子承父业没毛病。
但是,皇太极在进攻大明的时候遇到了许多困难,屡次在宁锦防线上吃亏的皇太极虽然急的上窜下跳,却拿袁崇焕一点办法也没有。
袁崇焕不死,皇太极便睡不着,更不能安心,故此在皇太极心中最最大的障碍不是崇祯而是袁崇焕,只要关宁锦防线一旦被掘开,就像是大堤被掘开了一个口子一般,接下来的事情就会按照皇太极所设想的那样进行。
皇太极知道不能战而胜之,故此只能运用谋略。
皇太极不再与袁崇焕在宁锦一带纠缠,皇太极亲率10万大军绕过袁崇焕的防区,越过克什克腾旗一带。终于进入了蒙古大草原,在他北面不远处是与北京休戚相关的喜峰口。
喜峰口,这么重要的关隘怎么能够让它孤独的立在那里呢?没有守军怎么行,崇祯早已做好了打算,在喜峰口屯兵五千,但大多都隐蔽不出,以此来故作假象。麻痹皇太极。
能够顺利通过喜峰口,让皇太极有些飘忽忽,原本以为在此会有一场恶战,没想到如此便顺利通过。
皇太极不免有些纳闷,按理说绕道蒙古已经算是很顺利了,或许明军没能算准这个,但是喜峰口这地方是挡在北京城门前的一块盾牌,如此轻易便绕过,怎么能让人不高潮!
此前借道蒙古,多罗特部也非常的爽快,种种的顺利让皇太极有些飘忽忽,于是便叫来了大明第一天子号奸臣范文程问话,皇太极道:“范文程,此事你怎么看?”
范文程一时也有些懵,想了想道:“臣以为大汗还是小心为好!或许明军会有所埋伏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