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朱重八啊!我是汤和呀!最近怎么样?要是愿意的话,来找我吧,我现在和郭子兴一起干呢!有吃有喝,饿不着不说,还有机会升官发财,横竖都是死,来吧,哥们等你!
朱元璋没多想,很快便做出了决定,决定投奔郭子兴,但并没有想过发升官发财,只是为了能够填饱肚子,很单纯很实际的想法。
投奔郭子兴以后,朱元璋倒是比较生猛,并且会认字,这在这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大头兵群体里太不容易了。朱元璋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
此后朱元璋便开始扶摇直上,仕途一片光明,直到朱元璋的人生达到最高峰,成为了大明的开国皇帝,所谓盛极而衰,大明这架庞大的机器在运转了200多年以后,内部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到了越来越不可调和的地步。
按照重生后的崇祯的观点,这是投资出现了问题,出现了重大的问题。
一旦投资出了问题,所投入的所有一切都有可能血本无归。若是把大明当做是一个特大型的企业来运营,那么崇祯现在的身份更像是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只不过手里并没有握有所有的决策权罢了,毕竟这家企业的规模太过于庞大,故此才会有了权利的分化,究其原因,并非寥寥几句能说明白,这里不再细说。
“大明崇祯银行”的出现,就像是一颗深水炸弹,横空出现,让有关利益方措手不及。
魏忠贤为了能够保住在崇祯帝身边的权利,不惜以大量的银子对大明崇祯银行进行注资,而依附于魏忠贤的诸多阉党们者为了继续对魏忠贤表忠心,也不惜把收刮来的民脂民膏存入大明崇祯银行。
文官和武将或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也都纷纷在大明崇祯银行进行业务办理,谁要是在大明崇祯银行没有一个户头,在朝头之上,连头都抬不起,这又涉及到面子问题。
没有人真正关心,大明崇祯银行存在的真正原因,大多数人关心的只是大明崇祯银行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关心的只是借助大明崇祯银行能够得到什么。
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有的人者是真正的装糊涂,装着装着,也就真正的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