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仁慈的皇帝驾崩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最不可思议的是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崇祯皇帝在位期间位期间,勤政节俭,不耽声色,不贪欢娱,不喜锦衣华服,不用金银器皿,一日三餐,不见珍馐奇味。妻子以国母之尊,亲事蚕课,一件龙袍穿了十几年,缝补得无处下针。皇宫中所费,减无可减,缩无更缩。所有的皇室内帑,从不铺张浪费,一概尽充军饷。
崇祯皇帝日以继夜忧心忡忡,只因黎民百姓身陷水火之困。六下“罪己诏”,愿将连绵不断的天灾人祸一力承担,诏书歉疚深重,感自肺腑。
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崇祯皇帝的哥哥,一个原本有可能成为历史上最优秀的木匠之一的皇帝,同样命运也不是很好。
天启十五岁继位,并且连后代也没有。
泱泱大明朝,从太祖朱元璋定礼制起,皇子亲王的地位就尊隆无比,礼绝百僚,除了天子一人以外,无论生前死后,都绝没有向其他任何人下跪的道理!
崇祯现在也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幕:甲申年三月十九日,闯军叩关,烽火燎经,满城萧瑟,一片狼藉……崇祯皇帝的遗书字字血泪,骂奸臣,怨天命,同时更充满自责,却对大明子民负疚极深,所以自去冠冕,以发覆面,只求闯军勿伤百姓一人。
终究是大明朝气数已尽,朝臣文恬武嬉,内无良、平之谋,外无李、郭之将,这才孤木难支,无力回天。
唐宋时期以前,没有实职的皇子亲王确实要礼敬宰辅,相互平礼,到了明朝,则绝无此可能。
不管是内阁首辅,世袭国公这些文武朝臣首脑,在皇子亲王面前都要行臣下礼。
而司礼监掌印、司礼监秉笔、东厂提督太监这些内廷首脑,哪怕再如何权势熏天,在皇子亲王面前,其实连完整的人格尊严都丝毫谈不上,不过就是皇室家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