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老师就实惠些,他主要跟我介绍的是知识。吃着美食,听着知识,欣赏原生态音乐,算是精神物质又丰收。
据葛老师讲,云南人痴迷的菌子中,最精华的那一部分,暂时无法人工养殖,他们学院倒也有教授曾经搞过这种研究,以失败而告终。野生的、大山里的、经历着风雨雷电雾气虫蛇的,才是最好吃的东西,透露出自然中最神秘的信息。比如,长白山人参,虽然人工可以养殖,但药用价值,赶野山参,就差多了。
他还不忘给我介绍了其他一些云南美食,他们多年在云南山区搜罗美食,当然品种很多,但葛老师毕竟理工出身,讲究言简意赅,比较有选择地讲了一些重点。
最有名的,我只知道过桥米线、烤麻雀之类的。但在葛老师的介绍下,我才知道,有许多我没听说过的云南美食。饵块、榨肉,町咕噜,腌菜、鲜花、生腌鱼,树叶、草根、生牛血,蚂蚁、蚂蟥、蚂蚁蛋,蜜蜂、蚕蛹、蜜蜂蛹。总之,还有好多,葛老师就以这三种类型的食物搞一组,念成七言律诗似的,摇头晃脑的,好像他原来专门这样背过。
果然,在贾老师的追问下,他亲自整理过两百多种云南美食的奇怪名称,并且按这种方式编成了诗歌。他不是为了自己背,而是准备教给学生时,以一种好记忆的模式,把这些名字,记下来。
当然,介绍云南美食只能在农学院算一个讲座,不能算正式课程。况且,这种课程,最好在南翔厨师学校云南分校展开,在国家正规高校,是不可能给你排总课表的。
我突然想起一个大问题,我经常梦见的祭师,那么,在云南,宗教传统究竟是个什么面貌呢?
我问到:“几位老师,你们见过识广,你们所到之处,看到云南的宗教我民间崇拜情况,都有哪些特点呢?”
贾老师说到:“要说特点,不如先说分类。这里的宗教信仰,大约分两大类。佛教与民间崇拜。佛教我不用说了,刘老师比我还了解些,但云南是个佛教博物馆,这恐怕是许多人没想到的。”
什么意思?这个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据我了解,佛教有,上部座佛教,也叫小乘佛教或者原始佛教。还有,下部座佛教,或者叫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又分显教和密教。从地域来看,也可分大乘佛教为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以及所谓的上部座南传佛教。”
贾老师这样的介绍方式,我就知道是典型的学者模式,以分类准确严谨而展开叙述,是值得我认真学习的。
“这些,在云南,都有。比如西双版纳,以上部座佛教为主。偏西的地界,以藏传佛教为主,包括丽江,也有活佛。向北,就是以汉传佛教为主体,重心就在昆明和鸡足山。所以,如果说云南宗教的特点,就是和谐。各种宗派可以互不争斗地和谐相处。”
我附和到:“佛教本身也要求,不要谤法,也有关系吧?”
“你这是在否认云南宗教的特点吗?”他立即反问。果然是学院派,马上意识到我那句话的问题。我那句话,是说佛教宗派本身是和谐的,并不意味着,这特点是云南宗教信仰领域独有的。
“云南宗教的和谐特点,还体现在各民族各山寨,图腾巫术及原始信仰的和平共处。在云南,部落之间虽然有时因意气和财产,有争斗打架,但从来没发生过宗教战争,连民间草根信仰之间,都是互相尊重的,没有排他性强制条款。”
贾老师这一说,我才真正地相信,云南民间信仰和谐的特点了。毕竟,民间信仰和大的宗教,在人类历史上,都曾经是战争和冲突的原因。
所有宗教,如果有强制性的排他性条款,对僧侣和教职人员来说可以,但如果对信教民众灌输这些,恐怕,与其它宗教的和谐,就不可能了。
比如有的宗教,不允许跟异教徒通婚,有的按自己宗教性质,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并划清各种界限。有的还在教义中极力鼓吹对异教徒的杀戮与镇压,有的还强迫别人信仰自己的宗教,这种强制性的排他教义,是人类战争的重要原因,也是世界和平的一大危害。
中午吃了饭后,我们互相留了电话,他们俩要离开了,马上要开学了,他们要回四川。
() 1秒记住网:baoge。ba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