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笑到:“还有你烦的时候,六到九,烦死狗。那时,他的情商正在发展,精力更旺盛些,你要作好心理准备。”
“在此,我高度同情小学老师。”小苟一本正经地说到。
我不得不打击他一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好奇心的来源,更多是恐惧感。”
小苟睁大了眼睛,问到:“为什么?”
“从心理学的道理来讲,希望和恐惧,才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动力。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才造成了好奇心的发达,这是正面的影响。负面的影响是:让人迷信。我们对外太空世界的未知,让我们在证据不充分的条件下,相信外星人。我们对死亡未知,给我们带来的恐惧更大,也这让人们更容易相信鬼神。”
小苟坚持问到:“照你这样说,相信鬼神是不对的了?”
“不是不对,我不作价值判断,我只说存在的东西。法国哲学家萨特有一句名言:存在先于本质。鬼神崇拜是存在的,先不要管它对不对。”
“庄哥,外国哲学你也了解?”这估计是小苟没想到的,他估计更多把我看成研究传统文化的新学究。
我从谈话一开始,就预设了一个目的。我想了解小苟的思想倾向,或者说,他如此相信鬼神的存在,是他亲身经历的独立事件造成的,还是因为情绪及心理的干扰,混淆了记忆。
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抛开感情的因素不说,抛开心理自我保护的机制不说,单纯从记忆本身,也是不可靠的。
我们总能留下记忆深刻的独立事件,并在回忆中对它加工整理,企图得出一个连续的整体的结论。关于记忆与回忆的区别,散见于各大心理学著作。最直观的作品,还是我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曾经男人的三少女》。
鉴于小苟对西方心理学与哲学的不熟悉,以及他对我的信任,这种测试就比较容易得出准确的结果。
所有心理测试,都得在对方没有心理防备时才比较有效。如何去除对象的防备心理,要么是不懂,要么是信任。
这一套在学术界也非常流行,是教授或传销讲师们常玩的把戏。比如小苏就在用这一套,居然成了中学中差生的偶像。
要让对方有一种自己不懂而只有你懂的感觉,就得乱用生僻名词来吓唬。单纯造词工程量比较大,常见的方法是借词,乱用外国名词吓唬中国老乡,也在心理上起这个作用。当然还包括乱用古代名言,或者编造外国故事,借用古老传说等。
要让对方信任你,就得在小的地方,摆出与对方的同理心,让他感觉到,你跟他是站在一边的。
比如传销中,亲热地叫老头老太太为爸为妈。比如利用大家喜欢发财的心理,夸大一夜暴富的可能。
我把这一套用在小苟身上,是不是有点卑鄙?
当然,我动机是好的,是为了理清他的认识,并且,我并不指望,能在他身上收获名誉钱财等东西。
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这两个目的,也算对自我能力的测试。
我问道:“小苟,你认为,相信鬼神与不相信鬼神,哪个更好些?”
小苟想了想,说到:“我觉得,相信鬼神要好些。”
“为什么?”
“因为如果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人生恐怕是没有希望的。我们不禁要问:我为什么活?”
是的,这个回答非常正确。爱因斯坦在回答上教堂的问题时也这样说:我要给灵魂找个家。科学解决不了灵魂与价值问题,而宗教至少给了个答案。
从这个回答来看,小苟是个真诚的人,至少在我面前。
我们相信鬼神,并不是因为多少确切的证据和严密的推理,是因为我们愿意相信它。
紧接着,我又问了第二个问题:“人有命运的趋势性吗?这个问题比较绕,我直接好了。你愿意相信算命,还是不愿意相信?”
还是思索良久,他答到:“我愿意相信。”
“为什么?”
“至少我可以提前知道答案,就没有未知的恐惧了。”
“这两个愿意相信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矛盾,你察觉了吗?”
“什么?”他明显表现出吃惊。
我知道,我下一步方向已经有谱了。
() 1秒记住网:baoge。ba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