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多维综合体

信息的迅速交互,交通的日益快捷,为政者必须联合想办法,才有出路了。

“这就是国际治理体系的提出,国际治理体系是一个大问题。比如在坐各位要决定事情,是按实力说话,还是按人头说话?是让所有人都同意才行?还是大多数通过,默许多数人的暴政?”

这个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大事,如果按实力说话,那是联合国,五常有绝对实力,所以有绝对权力。但是总有小兄弟不服气。如果按人头说话,必需要所有人一致才行,那就是欧盟。但总是议而不决,决而难行,没有效率。

“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中国在国内治理时,就面临这个问题,更莫说这个世界了。如果要公平,比如毛时代的大锅饭和人民公社,那就没有多少效率了。如果要效率,任由资本没边界发展,公平性公打折扣,产生严重的贫富分化。”

他停顿了一下,再次按开了图片,说到:“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三个变量:速度不均衡。”

“按邓大人改开的意图,是先富带动后富。这在当时,当中央处于绝对控制地位的时候,是做得到的。因为政府掌握着绝对的分配权。但是,为提高地方的积极性,中国的改革是从放权开始的,各地方按各自的步骤发展先行,问题就来了。有利于地方政府税收的事,各发达地方干得火热,而上交中央的税收比例就减小了,减小收入就等于减小中央对经济社会的控制权,为此。朱总就发明了分税制,重新掌握了分配的主导权。”

这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也屡见不鲜,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往往会陷入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大循环。

“如果没有今天我所说的变量的影响,这种做法是可能的,也是有效的。让中央来调节分配比例,保障大致均衡。但是,大家知道,这两个巨大的变量来了,新的不均衡被放大,治理方式如何改革,又摆在了领导的面前。”

中国当然不能硬性屏蔽这两个变量。全球化与信息化,正是中国近些年腾飞的翅膀,如果没有这两个变量,我们即使开放了,也只能给洋人打工,根本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怎么办?如何拥抱这个巨大的机遇,但又要造成大致均衡的态势?我们的领导又做对了。顺势而为,不在分配上下功夫,而在生产上下功夫。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或者说覆盖旧的问题,这是不是在哲学上,肯定变化和运动,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他这一说,会议室就轰动了,纷纷议论起来。这家伙毕竟有中外学习的背景,又在政府高层工作过,又在公司实践赚了钱,出口不凡,立意高远啊。直到此时,我才有点佩服他了。

再想想自己准备的发言提纲,觉得非常浅薄了,果断决定,暂时不发言。

当然也有提出问题的,这些问题要么太专注于自己的专业,要么太过常识,没引起我的注意。

只有黄教授提出的问题,是我最关心的。他问到:“农村、偏远贫困地区,怎么办?”

这是不均衡的极端问题,这也是个大问题,我看他怎么回答。

我关心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是农民出身的,而且农村空心化,到了我难以想像的程度,完全废弃的村庄,已经摆在了我的眼前。

“中国所遇到的一切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发展。但如何发展,这就是试验。这是我们政府坚持得最好的一种办法,及时试验,及时推广。大家注意到没有,每一个新设想的试验,我国总是分几个地方同时进行,试验周期大约一到两年,让新鲜的经验马上来适应新鲜的现实,以保证经验不过时。”

这是对的,下面讨论时,有人总结了三个三,我觉得有意思:试验总是从省市县三级同时选点,总是从东中西三个地方同时发起,总是用提倡、文件、法规三种力度来推广。

中国人对三,真是情有独钟。

“这里的道理在哪里呢?所有的理论,必须来源于新鲜的实践。所以,那些学古典经济学的、西方经济学的,水土不服是肯定的。那些抱着老祖宗经验的,不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趋势,是肯定的。最大知道的试验和产生,都来自于试验。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物理学的试验方法,这是中国的创举,是伟大的。”

试验是试验,总得有个大方向吧,不能乱搞。总得有个大趋势吧,不能没有目的和方向。这是我现在的疑问,估计他会解答的,因为这个疑问显而易见。

“我们既然不能回避前两个变量,要解决好第三个变量,我们就加速前两个变量,有一种勇气在里面,有一种自信在里面,也有一种中国人的智慧在里面。”

我知道他要说答案了。

“政府就是借钱,也要投资于交通通讯的基础设施,就是这个道理。在最远的地方修铁路,在最高的雪山修手机信号站,在最大的城市间加快交通的便捷,在穷的偏远山村,架桥铺路,免费安装电视和信息设备。所有这一切,都是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速度,让这个速度产生三个效应,来平衡经济中心远端的落后,达到带动的目的。”

他所说的三个效应是什么呢?大家都没说话,安静得如同小学生。

“我们这个世界是多维的,就像在坐的各位,同时身为丈夫儿子父亲公司领导学生导师,是个多维综合体,世界也是一样。”

这是先给定分析模式,再来谈分析方法的讲述。这种讲述一般在大学里常用,因为分解多维后,才可以运用我们熟练掌握的数学及逻辑工具。

“中国是个小世界,在我们这栋楼里,人们的工作环境与纽约曼哈顿没多大差异。在甘肃青海某个牧场的山谷,部分人还过着非洲人民的生活。这就注定,中国不可能由一种经济模式来制定经济政策,中央统筹和地方自主是并行的,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条条与块块的结合,虽然这种结合产生了大量现实矛盾,但是,它合理。”

此时,那个来自武汉的乡村治理专家,带头鼓起掌来。看来,他研究的内容与城市经济学家们巨大的落差,在这会场中,得到了承认。

“在这个多维世界中,最近发生了两件大事,成为搅动全球的变量,让多维世界更为复杂。第一,互联网经济所带来的信息革命。第二,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治理难题。”

这就是问题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就会让思路变得清晰。

“在中国,还有第三个变量,就是速度的不均衡性。这让中国经济有特点有别于世界其他地方,所以,慢说世界主流经济学家难以理解这个世界,就是中国主流的经济学家也更难以理解中国了。”

前两个变量我听说过,第三个关于中国的变量,我还是第一次听见。有新东西就有意思,我按下了手机的录音键。

“我先说第一个问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最大变量。它所带来的冲击,以及对产业的影响,我们可以称之为革命。有人把它与之关联的工业科技进步,统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有人说是第四次。不管称号如何,但这次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不看广告看疗效,称号并不重要,实质要对实践中的作用来分析。

“实质就是信息的交流与产生,速度广度与深度,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影响呢?如果搞一个综述,可以专门开一个学科,我只从大家最直观的地方说起。”

这估计是下定义不如打比方的办法了,想到这里,我嘿嘿一笑,许多高手都玩这招。

“在座的有很多是生意人,我举些例子来说明。过去有做销售的,从厂家进货20元,以25批发出去,零售30元。大家想想,除了运输人员门面仓储成本,每一个环节这5元的差价,还包含了什么?”

下面有议论,当然是小规模的,当然有什么渠道维护、政府政策、品牌建立等,当然,也有人提到了信息不对称。

“对了,大家刚才讨论时,谈渠道、品牌、政府政策等的付出,这些都属于软成本,产生这些成本的主要原因有一个,那就是信息不对称。如果厂家与所有买家价格信息对称的话,中间商就很难赚到差价了,对不对?”

确实是这样,现在流行一个东西叫网购,特别便宜,让很多中间商日子变得难过。

“网购是最近才兴起的,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冲击中间商。这是利用信息对称带来的社会福利。过去有人以为,买个铺面养三代,那是互联网没来之前,当网购越来越厉害时,铺面会跌价贬值,大家感受到了吗?”

此时大家又议论起来,基本感受是,贬值倒不至于,但像以前那样猛涨的机会,几乎没有发现了。

“我在这里大胆预言,网购最终会成为中国人购买方式的主流,铺面值钱的时代,将越来越没可能了。不要你以为,投资铺面,可供后代收租子,那点租子养活不了人的!”

这个冲击就太大了,这几乎改变了我们习惯的商业形态。在坐的都算是有钱人,投资方向几乎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如果不投资商场,不投资门面,哪种长线投资是安全而有效益的呢?

“信息传播的速度是以电波的方式计算的,远远比物质传播得更快,就像你的思想总快过你的身体。”

他将话题扯回,继续他的主题:“这种速度的传播会带来许多问题。假信息是问题,信息滥超过分析能力是问题,信息安全也是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太大,我只讲其中一个问题:信息共享的分层。”

“这是一个多维层面的问题。信息共享的程度对各人来说是不同的,大概因为工具、文化、关联度不同,享受信息交互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工具嘛,上网的快于不上网的,能够用手机上网的快于用pc机的。文化嘛,老人文化不习惯使用,没文化的人不习惯使用。另一方面,年轻人最习惯,会英语的更充分。会英语的、有网络工程技术背景的年轻人,就是大家今后在公司招聘的争夺对象,各位,还等什么呢?如果你明天要招人,这就是重点啦!”

“信息化所带来的冲击中,还有一个前瞻性的展望,那就是对社会管理的数据化。比如以前,我们要调查受众消费的偏好,需要找专门的调查公司,沿街发表,找人填表,送纪念品,费力不讨好。现在,只需要收集互联网上大家消费的数据,就够了。你要预测趋势和公众偏好,这就是省力又有效的好办法。当然,这个办法,政府也可以用。”

黄仁宇说过,现代化国家的标志就是,以数目字管理社会。

“信息化不光是传递信息,还自动产生知识,而这些知识恰恰与我们人文社科关系密切。所以,黄教授,你研究乡村治理,一般是由点及面。当你掌握了全面农民农村或农业的大数据之后,你甚至可以跳跃到由面及点的地步。”

我现在在知道,那位武汉专家姓黄,我记得他的文章,曾经火爆过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