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投资的诀窍

其实,我也在投资小苏,因为他是个销售人才,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我支持了他,现在,他在帮我赚钱。回头细想一下,我几乎没拿多少钱出来,所有在账上的我的利润和收益,我本人几乎没有付出成本。一本万利的收入,是从投资小苏开始的,我也是在投资人,我是不是很高?想想都得意呢。

这得赶紧跟王班长联系了,要问他的意见。结果跟王班长打电话,两次都没打通。害得我有点担心起来:他遇到土匪了?遇到战乱了?他手机没电了?他出意外了?

直到晚上,王班长来电话了:“小庄,你打电话,找我?”

“打你几次电话,都没打通,怎么回事?”

“对了,信号不好,我再给你发个号码,这个不通就打那个。在非洲,没几个电话号码是不行的,它这里信号不好,通信公司又复杂。得预备个双卡双待,还真没法通信。”

原来是这样,看样子,必须得跟小苏通知,必须将手机设计为双卡双待了。

我将我们手机拍摄软件的情况,告诉了王班长,希望他能够做我们手机的非洲总代理,问他有什么条件和要求。

“那是个好事呢,小庄,前次我跟你开玩笑说的话,你还真落实了,有本事,伙计。要说要求,第一,必须双卡双待,通讯制式必须符合非洲要求,这个不难,我直接把非洲移动通讯的制式及技术标准,发给你。第二,必须能够分辨出黑人的人脸,我是说显著区分,这是技术上的要求。如果这两点能够做到,那么,肯定大卖。你要我做总代理,我就答应了,没什么,我俩本来就是伙伴。”

“不是这个意思,王班长,你跟我个人是伙伴,是兄弟,这不假。但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况且,我是代表公司集体来跟你谈的,你代理费,必须要算清楚,不然,你做得不省心,我也不安心,不需要客气,你按行情来说就行。”

我这也是实话,没有双赢的生意,要么有风险,要么就是坑人,这是长久不了的。

对方沉默了一会,估计是在盘算。

“这样吧,小庄,你每部手机,给我一百元人民币的代理销售费用,这样可以吧?”

我也算了一下,以年销售一万部来说,一百万的销售费用,根本不够他在非洲铺摊子,更莫说打广告占市场了。

“太少了,王班长,这你前期得垫付多少钱啊?况且,你在那边还要雇人、还要打广告、还要培育二级三级代理商,零头都不够啊。”

“小庄,销售手机,你是新手,非洲生意,你也是新手。你懂还是我懂?我既然报这个价,我就是有依据的。薄利多销、适销对路,在今天的非洲,就等于大卖。你以为我会随便像国内那样搞二级三级代理吗?错!在中国,你们的机子相当于中档货,但在非洲,我可以把它当高档货卖。跟你说吧,我完全可以利用在卫星电视工程中,跟那些政府官员的良好关系,直接打入他们电信运营商的合约机市场,是不是很高大上?广告也方便:多彩的非洲、亲人的笑脸。这个主题好不好?况且,中非关系本来就不错,一个国家成功了,到另外的国家就容易得多。实话跟你说吧,如果拍摄效果好的话,年销售几十万台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说年销售百万台,也是有希望的。”

他这一说,把我还激动了。这是啥生意?这是大生意,伙计,这个事如果成功了,我们几个人,个个都会成为亿万富翁。

王班长的办事节奏是飞快的,他是行动派。大约只过了三个小时,我所需要的技术要求及电讯制式标准,就传到我电脑上来了。

我马上将资料传给小苏,并且把其它设计要求也口头交代了一下,最后,我问到:“小苏,技术上你比我懂些,这些要求有困难吗?需要追加成本吗?”

“完全不需要,庄哥,几天后的样品我就给你寄来。”

“你还要给王班长寄十部过去,让他给当地人体验一下,提出意见,我们再修改。另外,王班长提的每台一百元的销售费用太低了,我建议提高到每台两百,你跟李茅商量一下,怎么样?”

“放心吧,庄哥,这事包在我身上。就是每台两百,作为总体销售成本的话,在国内也算最低的,何况在非洲。”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又要完成一项伟大的投资。是我天生有商业头脑吗?是我天生有技术敏感吗?

都不是,我对李茅和小苏目前的优势,除了手里有王班长这样的人以外,我最主要的特点是:有钱。

当一个人的钱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从来不缺少投资项目,你只需要认识这个项目的真实价值。当然,最厉害的是,认准人。

他的结论是:耕读传家。这是给后代预留了底线和发展空间的稳妥做法。耕者,可以足衣食,保平安,这是底线;读者,可以入将相,兴家族,这是发展。

在投资人上,可以分为投资别人和投资自己。投资自己方法很简单,主要从技能见识以及交际圈来打通向上流动的渠道。投资自己中,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投资子女,给他最好的教育和环境,以促成子女成才成人,孟母三迁就是最好的例子。

投资别人的学问就大了。在历史上,如果有钱,就用财聚人,如冯锾弹铗的故事,如宋江及时雨的由来,仗义疏财,义是外衣,是收心的旗号,财才是收人的法宝。

当没有财时,要收人,就得打出感情和事业的旗号了。所谓事业,是给予希望,起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的作用;所谓感情,就是利用人性的特点,弱者当抱团取暖的便宜策略。刘备,就是运用此法的高手。

为什么说单纯的感情是不可靠的,因为感情是善变的,时位之移人也。即使利用感情牌,也要尽量运用基本感情,如父子如兄弟等,结拜就是其中的最流行的方式。但一旦拥有天下,就不能共富贵了,因为抱团取暖的必要性不存在了,讲感情,何必呢?

但作为投资人的前提,当你有感情和钱财或者事业的付出的时候,你能选准投资对象吗?

我在部队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老往中队图书室里跑,里面除了杂志外,多数是一些党史和军史资料。尤其是有一个全套的新四军第五师的军史资料,有一段时间,让我很是着迷,从它的前身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到后来中原突围的历程,当时在世的亲历者的讲述,让整个故事变得非常生动。

我们中国人喜欢看三国看水浒,但是,真正的大历史,比这精彩得多。当你将自己代入其中某个人物时,他们的讲述也许是集中了一生最宝贵的传奇、最沉痛的悲喜、最质朴的感情,这是任何文艺作品都比不了的,它真实。

真实就是力量。至善、至美,基础是真。

那里面有几个著名投资人的故事。其中一名,是说的徐海东大将。红二十五军独自长征时,完全没有外援没有根据地,其核心人物政委吴焕先,在部队进入安康时,与其老部队红四方面军仅距离一两百里。在究竟是回老部队还是追随中央到陕北时,他坚持看好中央红军的路线,为红二十五军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从当时来说,力排众议的吴政委,简直就是伟大的战略家,他为红二十五军指出了一个光明的未来路线,事后历史证明,他的投资策略,高人一等。

虽然吴政委在接近陕北时牺牲了,但他的接班人徐海东也继承了吴政委最佳特点:选择伟大的投资方向,拿出彻底的投资决心。

当时中央红军立足未稳,老毛与二十五军原老领导老张不睦。中央红军穷困疲乏,老毛抱着试探红二十五军态度的意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救急,写了个借条,希望在徐处借一千银元。此时,徐的投资天赋发挥到了极致。他不借,直接送五千银元,并在每班抽调一挺机关枪和子弹若干,直接送给了毛。这不仅表明了立场,更是救急于水火,老毛至此以后,对红二十五军始终高看一眼。

精彩的回报总在后来一一表现。在政治上,毛将二十五军的长征与中央红军、二六军团的长征并列合称,其余的长征都是元帅参与的,而二十五军却是一个级别较低的孤军,为何得到如此高的政治评价?不言而喻。解放战争时期,徐因身体有病,很长时间没有参加过战争。但解放后,毛仍然坚持将其评为大将,毫不犹豫。

在一次中央全会上,所有人员到齐,周询问毛,会议是否开始时,毛始终没表态,而是望着头在下面人群中寻找,周明白了,毛是在找徐。马上安排专人专车把在家养病的徐接了过来,全体中央成员,为了徐,集体等了一个多小时,这是多大的荣耀?

伟大的投资,其回报将更为辉煌。

要说更为传奇的人,得说先念同志了。当年,他带着八百人转战祁连山之时,人入绝境,饥寒交迫,命悬一线。为何如此?军事上失败,只好在绝境求生,他们所处之地,是敌人无法到达的雪山之巅。此时,他们真正的敌人是严酷的大自然。

一支队伍,最后的敌人如果只剩下大自然了,那么,它如果没有灭亡,在人间,它就是无敌的。

这是最严格的自我投资,虽然是被迫的,但也是最高级的。当先念奉命成立新四军第五师时,骨干队伍也是这八百人。在河南确山整编成立时,他动员时说到:你们是精英,你们是种子,今天我们这八百人,今后每个人都会是班长排长连长营长。这种严酷自我投资带来的自信,被后来的经历所证实。

抗日战争打完,这支八百人起家的队伍,变成了有六万正规军、十几万地方武装的庞大武装集团。可以这样说,那八百人,后来最小的也是连长了。这是没有任何军饷任何弹药配备的一群人,但他们在投资自我成功后,所产生的能量,是惊人的。

中原突围是另一个精彩。他手下的一名干将,张体学,用几百人将国军高级将领、美国军事专家欺骗得团团转,成功掩护了大部队的突围。

从此两年,李张分隔千里,互无音讯。张带几百人,陷于敌军精锐几十万人的包围中,几乎没有生存可能。但两年多后,刘邓跃进大北山,中央问李在大别山还有没有人,李说有。周问:谁?李曰:张体学。周疑惑:可能吗?为什么?李曰:他一定在,因为他是张体学。

这是何种自信?自我投资到一定程度,强大到几乎可以笑对一切人。

当然,他还有投资别人的事例。陈锡联,毛去世后的实际军队掌控者。解放前,他只是一个纵队司令员,军职干部。李打仗到家乡,寻访到陈正在乞讨的亲生母亲后,给予厚养,感动了陈,从此二人内心情感胜过异姓兄弟。毛去世后,中国处于巨大动荡前夜,叶帅起事前,对陈很不放心。事涉绝密,叶与李都不敢开谈,用水在桌上写字交流,可见当时事情之紧急危险。

叶写了一个陈字,在后面打了个问号。李写了四个字“绝对可靠”,在大变局来临之前,在生死关头,以命相赌,哪里来的自信?李的自信,因为他在几十年前,就对陈做过真正的投资。

这种长线投资的眼光,是你我能够具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