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鸠摩罗耆婆

“你是我的大乘老师,我是你的小乘老师。”

罗什的神俊之名越传越盛,每年佛法大会,各国国王都在座侧长跪,让他踏着登座。罗什的名声也传到东土:他向东传法的日子来临了。不过,这一过程的开始却不幸地沾染了血腥。

当时,前秦的苻坚正占据关中,前部王及龟兹王的弟弟来朝拜他,劝他平定西域,苻坚心意未决。建元十三年(公元377年),太史禀奏:“西方出现新星,应有德智不凡的人来辅佐中国。”苻坚暗想:“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释道安,莫非就是这两人吗?”建元十七年,鄯善王、前部王又劝苻坚出兵。第二年九月,苻坚便派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带着前部王、车师王等,统兵七万,征伐乌耆、龟兹诸国。临行,苻坚在建章宫为其饯行,对吕光说:

“帝王都是顺应天命来治理国家,我更以爱护苍生为本。此次出兵,难道是为贪图别的吗?不,我不过是渴望贤才。西域有鸠摩罗什,深通佛法,精晓阴阳,为那里学者的宗师,朕甚是想念。一旦攻克龟兹,就赶快把他送回来,贤哲是国之大宝,吕将军切记。”

罗什在龟兹,预感到灾难近了。他劝国王白纯:“国运将衰,敌兵将至。日下人从东方来,最好恭敬相待,千万不要抗其锋芒。”白纯不听,率兵与吕光作战,鲜血与刀光在太阳下闪烁飞溅,最后白纯战死,吕光攻克龟兹。

吕光初见罗什,见他年纪尚轻,便对他的智慧器量产生怀疑,对他百般戏弄,并强迫他娶龟兹王女为妻。罗什拒不接受,言辞凄苦。吕光将眼一瞪:“算了我的小大师,你的操行怎会超过你父亲呢?强硬推辞,不是装给我看吗?”随后叫人让他饮下浓酒,将两人关在密室中。罗什被逼无奈,只得破了节操。吕光有时让他骑笨牛劣马,想让他摔下来取乐,——他早已忘了苻坚所嘱。但罗什忍辱含垢,不急不恼,面无异色,吕光才觉出一点惭愧,连忙停下来。

罗什随吕光上路。回头望去,故国已淹没于尘沙之中,听得出空中隐隐的萧瑟之声。他闭上眼,铃声伴着他走了很远,在半睡半醒之之间,他重温了在西域的游荡生涯,嘴角流露出一丝苦涩的微笑。猛然,他听到嘈杂的声音:吕光命令,在山脚宿营。他望望天空,对吕光说道:“在这样低的地方驻扎,会弄得狼狈不堪,应在高地停留。”吕光不听,结果半夜下起大雨,山洪暴发,几千人马被冲走。此时吕光才暗暗感到罗什的奇异。罗什又说:“这是凶亡之地,不宜久留。推究运数,应当速归,途中定有福地可居。”吕光不再反对,连夜启程。走到凉州,听说苻坚已被姚苌杀害,吕光三军戴孝,痛哭于城南。随后便停在关外建国,年号太安,史称后凉。

太安元年(公元3846)正月,姑藏(甘肃武威)大风,罗什说:“此风不祥,当有奸人叛乱。但极易平定。”不久彭晃、梁谦谋反,寻即破灭。龙飞二年,张掖一带的沮渠男成及其从弟蒙逊造反,吕光派庶子吕纂率兵五万讨伐。吕光以为区区乌合之众,再加上吕纂有威武名声,平定是不成头问题的。但罗什却说:“看不到什么有利的征兆。”说得吕光十分丧气。等到吕纂大败而归,他就不能不叹服了。吕光的中书张资极富文采,很受赏识,忽然得病,吕光到处求医问药。有一外国僧人罗叉自称能治,吕光大喜,对他赏赐甚多。罗什知道他在诳骗,便对张资说:“罗叉不能救你,他来只是白添麻烦。冥间运数虽隐晦莫测,也可以事迹验试。”使用五色丝做成绳,烧成灰末,扔进水中,“灰若还原为绳,病就不可治了。”果然灰又成绳,张资一见,心下绝望,不久便身亡。

吕光死了,儿子吕绍继位。

几天后,吕纂杀掉吕绍自立为王,称元咸宁。

咸宁二年,有猪产仔,一身三头。又有龙从东厢井中升出,蟠卧殿前,第二天早晨就不见了。吕纂大喜,以为祥瑞,便改殿名为龙祥殿。不久又有龙出现在当阳九宫门。吕纂改其名为龙兴门。罗什见他这般折腾,禀奏道:

“陛下不可妄动。猪妖显异,潜龙出游,并非祥瑞:龙是阴类,出入有时,现在屡现?恐生灾祸。依我看来,定有下人谋上变乱。陛下应克制自己,修身养性,以谢苍天。”吕纂正在兴头止,哪里听得进?他与罗什打赌,以杀人为戏,说:“若为祥瑞,我杀一胡奴,若为恶兆,你砍胡奴的头。”罗什输了,自无所谓,赢便要破杀戒。

“恐怕不能砍胡奴的头,胡奴将砍人的头。”罗什慢慢说道。他在点拨吕纂,但如此愚钝的人,如何听得出呢?他正在为自己设的赌暗自得意。

不久,吕光的侄子吕超杀掉吕纂,立其兄吕隆为主。吕超小字胡奴,吕纂至死不能醒悟。

一转眼十五年过去了。罗什回想此段时光,心中甚是焦虑:吕氏父子并不弘扬佛法,他们看重的,只是他的阴阳之术,他在凉州不过一算命先生。他只得隐藏自己的深奥见解,无所宣扬。他很遗憾苻坚死得太早,他只能耐心等待。

杀害苻坚的的姚苌在关中一带建立后秦。因罗什声名远播,便虚心相邀。吕氏则考虑到他足智多谋,放罗什走无异授人以刀柄。入关的希望又成泡影。姚苌死,儿子姚兴即位,又派人相邀。弘始三年(公元401年)三月,广庭中生出连理树,逍遥园里葱变为茝,姚兴以为佳兆,说定有智人前来相助。五月,他派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隆军大败,上表请降,姚兴才得以迎罗什入都。罗什终手如愿以偿,在长安他又恢复了高僧面目。姚兴待之以国师之礼,两人对谈,终日不倦,他自己研讨机微妙理,则是终年不辍。

姚兴常常异想天开,对鸠摩罗什说:“大师!您聪明超群,悟性卓越,是天下第一。如果您逝世了,法种便断绝,没有人可继承。”姚兴逼迫鸠摩罗什接受十名女子。

鸠摩罗什苦不堪言,但为了译经大业,只得忍辱。从此之后,鸠摩罗什不住在佛寺僧房,另外迁往他处。每逢升座讲说经义,时常语重心长地说:“譬如臭泥中生长莲花,只须采撷莲花,不必沾取臭泥啊!”

有人对于鸠摩罗什生起轻慢心,也妄想仿效。鸠摩罗什便集合大众,来到盛满铁针的钵前,他面色凝然说:“如果各位能学我将这一钵的针吞下,就可公学我的行为。否则,希望大家各自安心办道,谨守戒律,切莫再滋生妄想!”说完话,立刻把那满钵的铁针吞下,宛如吃饭般轻松。大众看见这稀有的示现,都目瞪口呆,感到非常地惭愧。

鸠摩罗什在龟兹国,曾从卑摩罗叉律师学习。当卑摩罗叉入关中,鸠摩罗什非常欣悦,特地前往礼拜。卑摩罗叉不知鸠摩罗什被逼迫之事,就问:“你在汉地有殊胜的因缘,受法的弟子有多少人?”鸠摩罗什回答:“汉地的经律尚不完备,新经和诸论,大部分是由我传译,有三千徒众跟随我学法。但是,我……业障深重,没有依照师父的教诲!”

鸠摩罗什心知世寿已尽,但还希望继续译经弘法,当他稍觉身体四大不调,便为自己持咒三遍,又请外国弟子共同诵念,然而回天乏术。圆寂之前,鸠摩罗什向僧众告别说:“我们因佛法相逢,然而我尚未尽到此心,却将要离去,悲伤岂可言喻!我自认为愚昧,忝为佛经传译,共译出经三百余卷,只有《十诵律》一部尚未审定,如果能保存本旨,一定没有错误。我希望所有翻译的经典,能够流传于后世,而发扬光大。如今我在大众面前,发诚实誓愿──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我的身体火化之后,舌头不会焦烂。”

后秦姚兴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即东晋安帝义熙五年(西元413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圆寂,于是在逍遥园火化。当飞灰烟灭后,他的形骸已粉碎,只有舌头依然如生。

从嘉裕到敦煌,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行程,由于昨天的教训,车子也不敢开快。我主动说到:“小池,讲个故事呗,与这条路有关的,与敦煌有关也行。”

“讲什么呢?”小池想了想,这条路上行走的故事太多了,要说敦煌,是佛教圣地。倒是有一个伟大的人物,与这条路与佛教有巨大的关系,想不想听听?”

“你说的是玄奘?”张思远问到:“他的故事不是讲过吗?”

“再讲讲也无妨”我说到:“他的故事充满传奇,前面所讲的,不到他传奇经历的百分之一,他的真实经历比《西游记》还要精彩。”

“不,我说的不是玄奘”小池说到:“有一个更早的人物,与玄奘一样伟大传奇,名字叫鸠摩罗耆婆,听说过吗?”

大家都表示疑惑,仿佛听说过,但又不太肯定。

“又叫鸠摩罗什,听过?”小池再问。

“啊,这个人”我仿佛熟悉他的名字:“是不是早期翻译佛经的那位西域高僧?被几个国家尊为国师的人?”

“对,就是他。”小池肯定到。

“几个国家的国师”思远感叹到:“那不是比金轮法王鸠摩智还厉害?”

“你金庸看多了吧,还金轮法王,这是个真实的人呢,把小说里的金轮法王乘以十,也赶不上鸠摩罗什的一半。”小池说到:“这是个充满传奇的伟大的人啊,中国佛教的奠基者之一,中国最伟大的译经人物之一。”

“他是哪里人?”高妍也变得有兴趣了。

“龟兹国人,就是今天新疆库车县人。他就是从这条路进入长安的,他译的经书,到今天还在被和尚们原文诵读,距今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了。”小池的眼睛里闪耀着崇拜的光芒:“就是在今天、在我们这些普通人看来,他的文字仍然能够被我们准确理解,文笔简明流畅,真正的语言大师啊。”

“是吗?他都译了哪些经典,有我们熟悉的吗?”我问到。

“《阿弥陀经》、维摩托诘经》听说过吗?”小池问到:“难道《金刚经》你们都没听说过?”

小池这样一说,大家都明白了,这是一个对中国佛教有何等影响的人物啊,八十岁的老太太可能不识字,但也听说过《金刚经》,它不仅是佛教的光辉,也是文学的光辉,更是早已融入中华文明的光辉之中了。

“按时间说,那不是比唐僧还要早五六百年?”高妍问到。她在西安时已经多次听说过玄奘的故事,但《西游记》的顽固印象,她还是习惯把玄奘叫做唐僧。

“在中国历代译经大师中,有三个名字是最为闪耀的,按时间顺序,分别是法显、鸠摩罗什、玄奘,但这个鸠摩罗什是唯一的西域人,不是汉族不是汉族不是汉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小池感叹到:“但他的汉语水平,却处在汉族语言大师的顶端。”

“他生活的年代,就是莫高窟开凿的年代,他的母亲是公主,他的父亲是贵族,他们的父母都信佛。”这貌似前言不搭后语的话,特别勾起了大家的兴趣。

细节、场景和代入感,是影响故事吸引力的三要素,小池把握得炉火纯青。以下文字是根据小池讲述所录,在回宾馆整理过程中,从网上参考了大量文献,以求准确有据,以示对伟大人物的尊重。

龟兹国又迎来了一个平静的黄昏。

国师官邸内,却出人意料地爆发出一场争吵,这对恩爱夫妻究竟怎么回事呢?

“你为什么非要出家,去过冷清的寺院生活?究竟为什么?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国师鸠摩炎迷惑不解地问

“并非你有过错,只是我不属于这个荣华世界,我的归宿在佛法。前日出城游玩,看到坟间枯骨纵横,猛然悟到:贪欲乃一切苦难的根本,欲望之火猛如地狱之火,终究会将一个人烧成白骨,零落荒草间。我不想如此,不想再受欲望无尽的煎熬,我不能不出家,不要管我。”身为龟兹王妹的妻子坚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