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复的试验中,我根本理不清楚头绪,也没得出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用吃来标定各个微观层面,你就会发现很有意思。按中国传统来讲,出有车,食有鱼,这才是美好生活,但是现在绝不仅限于此,比如武汉长春观的素菜馆,价格高昂但有富人趋之若鹜,而农村办酒席则以鱼鲜肉肥为标准。
我见识过广东人,他们吃以向外拓展食材为追求,所谓吃遍了自然界;而北京的普通人,在杂酱面的历史和文化上向内挖掘,仿佛吃出了一点文化。
我和李茅、张思远,虽然都算年轻人,但也处在不同的世界维度中。我是个生活散漫但对思想认真的人,李茅是个生活和工作啥都不想耽误的人,张思远思想比较散漫但生活却是有要求的人。
在胡同口,两个老头正在路边下棋,斑驳的搪瓷缸子暗黑的茶,劣质的卷烟花白的发,他们为吃掉对方一个兵而洋洋自得,也为悔掉一步棋而怒发冲冠,喧嚷声中,看棋的更不耐烦了,甚至恨不得自己动手帮人动子,这是中国常见的场景,这是一个群体参与的世界;在公园角落,一个中年拉着京胡,没乐谱没伴唱,自顾自地沉浸在自己的旋律中,时而闭眼晃头,时而怒目园睁,仿佛自己就是一台大戏,路过的人有时看他一眼,他就来了精神,闭眼沉浸、继续沉浸,仿佛他进入了某种高深,再睁眼瞧,行人已经离开,他的自我表演也进入了尾声,这是一个独自形成的世界。对于拟剧人格的人来说,所有人都是戏精,世界就是舞台,人生就是以自我为一号的大剧,我们互为观众,互为配角。当我们出生那一刻起,接生婆一巴掌:请开始你的表演!我的哭声就是第一句台词,母亲就是第一个观众。
近年来,最引入注目的是广场舞的大妈们,她们成群准点蜂拥而来,用简单节奏洗脑,用过时老歌抒情,搞得楼上睡觉的人心烦意乱、广场边的老头们心痒难耐。有的还定制了统一的服装,打出了旗帜,用集体的力量掩盖自身的渺小,用夸张的形式对抗青春的消逝。
站在高楼之上,仿佛拥有整个天空,俯看马路人群如蚁,车辆如龟,所有的喧嚣犹如一个笑话:你们能大得过天去?
但回到路面,我又是他们其中的一员,纵使你高深得洞穿时光、把握未来,但还得行走在路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谁在乎?
许多的世界
不要以为打开地图,你就看到了全世界。不必好高骛远地吹嘘: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也不必心灵鸡汤地宣讲:一人一世界、一心一世界。你只要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就感受了不同的世界。
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机场的灯光是最亮的。雪白的光芒下闪亮的人群,那些闪亮的柜台闪亮的空姐、闪亮的旅客和闪亮的行李箱,甚至于闪亮的厕所闪亮的马桶。水龙头流出的水是软绵绵的,机场喇叭中播音员的声音是软绵绵的,候机厅内旅客的眼神是软绵绵的,连走向登机口的步态也是软绵绵的。
软绵绵,是从容不迫,是气定神闲,是财务自由下对生活质量的敏感。
火车站就不一样了,灯光略显昏暗,人声总是嘈杂。有挂满行李的壮士,也有拖儿带女的农妇。几个熟悉的人在候车室高声谈笑,也有胆怯的独行客猥集于墙角。南来北往的声音伴随着工作人员的喝斥,杂驳的脚步和急促的呼吸,这里没有从容的机会,不留给闲适一丁点的余地。
在两者之间,是出租车的天下,它是两个世界的连接点。
如果你在北京有多次座出租车的经验,那么,你会对连接点这个词的体会就更为真切。
老北京的出租司机是调侃的:“兄弟,哪儿发财啊?”,“这个点出来,您可真忙”,“右边下车,慢走您啦。”
他们的抱怨也有优越感:“北京特堵了,还不如石家庄,开车都不用带尿不湿。”“前门您知道吗,我住那儿的大杂院,老是老点,但是祖宗留下的不是?”
先辈的荣耀和首都的骄傲,培养了他们大气的心态;收入的微薄和地位的式微让他们的口气有点尖酸。但这不妨碍他们是连接点,因为在与三教九流的乘客交谈中,他们是江湖的知道者和感受者。他们仿佛对中南海的掌故一知半解,也仿佛对金融街的新闻道听途说,其实,他们也是底层的民众,只不过杂乱信息汇集的错觉,让他们自己觉得视野辽阔在社会的顶端。
我发现一个现象:越是低收入的群体的人越对政治话题感兴趣,越是收入高的群体越对专业或职业外的信息谈论不多。
相类似的:一个研究数学的专家,走入了某个逻辑或哲学的怪圈而自得其乐;一个小学毕业的买彩票的人,埋头研究中奖历史号码的概率。